国际化赋能环境社科研究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360影视 2025-01-15 09:34 1

摘要: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生态文明意识和行动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也承担着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智力支持的使命。2022年以来,中国计量大学依托院校两级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机构,组建专兼职研究团队,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等全球热点环境问题,面向

高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具有较强生态文明意识和行动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也承担着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智力支持的使命。2022年以来,中国计量大学依托院校两级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机构,组建专兼职研究团队,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等全球热点环境问题,面向中国绿色低碳转型,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坚持用户导向和需求导向,将教书育人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将智库研究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提升学生绿色领导力

我校法学院开设了环境资源法本硕课程,通过引进人才、内部培养等方式,不断充实师资力量。针对环境法学科特点,坚持宽口径教学,除了讲授传统法学知识,还兼顾环境科学、环境公共治理等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案例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探索“智库—社团—学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组建学生自然使者协会,把优秀学生培养成社团骨干,通过社团参与智库课题,把社团骨干培养成科研骨干,创造多维育人场景,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绿色领导力,为美丽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2023年暑假,我校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与中欧伙伴交流项目合作推出中欧气候实验性课程,中欧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授课模式,共有600多名学员开展了线上学习,选拔了20名优秀学员参加了线下课程及调研活动。以气候课程为基础策划推出的《青年气候行动先锋项目》入选2023年中日韩环境教育合作项目——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教育案例,同时被评为2023年浙江省“社科普及创新活动案例”。2024年暑假,组织不同专业学生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行动赋能共同富裕”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Movers4climate可持续发展绿色乡村青年行动暑期支教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提能力。

政策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强化成果转化推动力

立足我校在质量和标准化领域的传统优势,聚焦生态环境热点问题,精准识别用户需求,将学术研究选题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紧密结合,在地方生态文明实践中寻找成果应用场景,让学术研究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抓住中国主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契机,我校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虞伟研究员在全国率先提出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来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2021年底策划在乡镇尺度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试点,2022年11月,中国计量大学与宁波市海曙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和标准体系建设,在海曙区龙观乡挂牌设立中国计量大学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基地,以标准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思路,策划推出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标准体系,其中首个标准化成果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中国角发布,受到了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新社、China Daily、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2023年10月,生物多样性友好行动作为八大行动之一写入浙江省《“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计划》。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给宁波市海曙区龙观带来了实打实的发展机遇和收益,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很大提升,仅2023年,龙观旅游产值超过6000万元,12万人次在龙观开展自然教育,带动周边民宿、农家乐收入提升20%,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加盟、群众参与、金融支持的特色发展之路。从最早提出在浙江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城市试点,到生物多样性友好行动写入省委省政府的行动计划,体现了我校科研团队在政策研究选题方面的前瞻性和促进成果转化方面的综合策划能力。

国内与国际传播相结合

强化学术成果影响力

做好基于研究的传播和传播导向的研究,让学术研究成果在应用中体现价值,在广泛传播中体现影响力。3年来,我校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团队成员在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光明日报、CGTN、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中央和省级以上主流媒体接受采访近100次,在《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环境报》《环境保护》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理论文章多篇,强化科研成果输出。

以项目为载体,传播美丽中国建设良好实践。2024年6月,我校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发起了面向全球的生态环境公众参与品牌——自然伙伴计划,为不同行业、职业人群加入生态环境行动提供平台,推广自然农人、自然讲者、自然探秘者、自然摄影师、自然教育者等典型,向世界讲述中国公众参与生态保护故事。该计划发布以来受到各方好评,得到了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的点赞。此外,我校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作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第三届碳中和技术方案征集知识合作伙伴,合作项目入选领军项目库,留下了我校参与全球绿色发展的印迹。

以学术交流为纽带,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进一步拓展我校环境资源法学科的国内外合作网络。聘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索尔海姆为我校名誉教授,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建立框架合作,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者开展学术交流。2022年以来,累计举办了4次气候法与可持续发展法、气候刑法、生物多样性友好行动等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CGTN、中新社、中国环境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主流媒体对相关学术活动进行了报道或开辟专栏,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我校碳中和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虞伟研究员还受邀在2023年、2024年中国高教学会生态文明教育分会年会上作生态文明政策学术交流;2023年11月,受邀为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举办碳中和主题线上讲座;2024年10月,受邀参加第25届中日韩环境教育研讨会,代表中国作“中国低碳与气候变化教育政策进和展望”国别发言。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分享学术思考,扩大了我校影响力。

展望未来,我们将依托学校特色,将学术研究扎根于祖国大地,以实际行动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我们将继续深耕生态环境政策标准法律研究,培养更多的具有较强绿色领导力的优秀人才,强化应用导向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落地,让研究成果更广泛惠及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百姓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来源:中国计量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