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可能不太中听的话(关于TikTok与小红书)

360影视 2025-01-15 12:27 1

摘要:以前,在中国大城市的酒吧里,有的“老外”(白男人),手里拿一瓶啤酒,二三十块钱(甚至只要十几块钱),在酒吧里晃一个晚上。一群女生围上去。这个白男人可能觉得,他在中国可以找到无比的优越感,在这里随意PUA任何女人。而且不用付出什么代价。

关于这两天大量美国TikTok内容发布者、网友涌入小红书的事情的看法。

先给个比喻。

以前,在中国大城市的酒吧里,有的“老外”(白男人),手里拿一瓶啤酒,二三十块钱(甚至只要十几块钱),在酒吧里晃一个晚上。一群女生围上去。这个白男人可能觉得,他在中国可以找到无比的优越感,在这里随意PUA任何女人。而且不用付出什么代价。

这就是中华大地上,“老外”利用国人“崇洋媚外”心理的一个小小缩影而已。肯定有些刺耳,但懂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对小红书上TikTok refugee的看法:

1.这些人不会把小红书当成自己主要的“社交媒体”。主要的“社交媒体”是用来和自己的朋友圈及社会关系打交道的

2.如果TikTok被封,他们基本上肯定会将面向美国和全球受众的内容转到其他平台去,例如Instagram和Pinterest

3.对他们来说,小红书只有一个功能,就是面向中国受众、中国群体。他们延续之前在TikTok的内容发布,稍微做一些调整(例如增加一些对中国友好的内容),就有望圈到无数的粉丝、获取巨大的流量。他们不指望通过小红书来面向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本土受众。简言之,这就是一个唱戏给中国人看的台子

4.中国很多网友其实是这样的——尤其对美国人(尽管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或不太愿意承认):

a)美国人说一两句中文,对你表示文化友好。中文多难啊。这是费了多大的努力啊。多屈尊呀。实际上用翻译机搞搞就可以。很多网友受宠若惊

b)美国人夸夸中国好。随便的夸你两句。你的烹调好啊,你的历史悠久啊。你的高铁发达啊。说其实一直不了解中国,你原来这么好。很多网友受宠若惊。咱们本质是文化不自信的,需要人夸。别的国家夸不行。需要美国人夸,因为美国强大

c)再跟你骂骂美国政府。反映一下美国社会的问题。跟你说美国政府要封禁TikTok、强奸民意。还有,政府不办事,低效无能;再骂骂特朗普(加拜登),吐吐槽。夸中国好。一个美国人,不远千里来到我们这里,居然抛弃了美国制度优越性,对我们坦诚相告,直言美国政府不好、很多网友又要激动了

d)再表达一点点的友好。说要交中国朋友,要促进中美交流,要推动中美友谊。表达美好的愿景。很多人又要感动的不行。

5.只要做到上面几条,在现有条件下(还不够“卷”),基本上可以铁定圈粉。一个在TikTok上可能本来很普通的内容发布者,随便在小红书上发个东西,就可以收获大量正面评论、大量粉丝。设想一下,这给这些美国内容发布者带来的价值感、成就感、满足感。他们是真的受宠若惊

6.请注意,这里,我们不是说这些美国内容发布者对中国不友好,故意忽悠中国人。他们对中国很可能是友好的,实际上,已有学术研究表明,使用TikTok的美国人更有可能对中国持友好态度( https://gizmodo.com/ahead-of-scotus-hearing-study-finds-tiktok-is-likely-vehicle-for-chinese-propaganda-2000546312 )——但由此也警告称TikTok可能成为中国的宣传工具。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判断,现阶段,这些来到小红书、针对中国网友的内容发布者对中国应该是友好的。如果他们对中国不友好,也不会来这个平台。而且,既然要面向中国受众,考虑做中国人的生意,那当然更加要对中国表示友好。明确的友好。添砖加瓦的友好。这当然是一种礼貌,但主要是策略:要迎合套路,把自己包装得对中国更加积极、更加正面一点,因为只要愿意这么做,立即就能收获正向反馈(评论、点赞、关注、流量)。

7.中国是如此之大的一个市场,这些涌入的内容发布者对于中国网友的积极反馈,不仅是受宠若惊,应该说感到震惊——居然能受这么大的欢迎!从来没有想过的。这一方面给他们价值感、成就感,一方面也给他们新鲜感,好奇感,使得他们增加了对中国的兴趣——就像老外来到中国,被中国人的热情友好所打动,自然也会对中国产生一些好的印象,包括兴趣。这些兴趣也都是善意的

8.然后,可以合理估计,受宠若惊的美国内容创作者们摸到了“套路”——在中国社交媒体的成功密码,奔走相告、口口相传,然后,一部分希望扩大自己流量的人就选择前来开户,发布点内容,看看有什么反馈。结果,只要按照套路来,说明自己是美国人,最好加上“TikTok难民”的标签,自然能获得正面反馈,收割大量关注。然后,他们进一步的口口相传,然后有更多的人前来

9.这里,有一个“小经验”(密码),为了更容易被小红书的算法搜索到和推送,更容易获得中国网友的关注、同情、友好,必须强调自己是TikTok难民(TikTok refugees)。

10.但要记住一条,这些人前来,没有什么其他的用心,也没有什么恶意,就是为了收获成就感、价值感、流量,也看看未来有没有什么变现的商机(机会主义)。但中国网友不要“过度解读”,譬如把这些美国网友的行为视为对美国政府政治的某种抗议,将其赋予更高的含义。这你就想多了。他们肯定对美国政府封禁TikTok由衷不满,但来这里强调这个,主要是为了PUA中国网友,是套路的一部分。也请注意,他们没有什么恶意,只是为了求认可和求关注的一种策略

11.有的网友认为,TikTok被禁,美国内容发布者涌入小红书,是来我们这里表达对美国政府的不满,以及对我们的友好和认可。我的看法和一般人不大一样。我认为就是,他们发现小红书这个平台是全球融通的,是中国人搭的一个台(台下也都是中国人),他们可以来这里唱戏,观众还特别多,还愿意喝彩和买票,他们就纷纷唱戏来了,仅此而已。和来中国巡演的明星没有不同。只不过,在中国,随便一个美国内容发布者,只要认真按套路来(中文+骂美国+夸中国),就可以轻易收获他们在TikTok不可能收获到的关注。

12.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套路。从YouTube到B站,有一大堆这样的外国博主,流量主要是与中国相关的内容,中国见闻。中国生活经历。“你所不知道的中国”。甚至随便到街上走一走,下两个馆子。就能收获流量。 观众很多其实是中国人,甚至主要是中国人——他们在消费“外国人夸中国”,通过听“外国人夸中国”获得情绪价值(自我认可、安全感、骄傲感),并不知不觉将其变成一个产业。

13.TikTok可能在美国被禁,阴差阳错,突然让这个产业“出圈”了,吸引了更多的美国内容发布者前来——大多人不具备讲中国故事的能力——因为99%的人没来过中国。但他们发现,只要批评美国、认可中国,一样能够收获流量

14.这里我要提一个让有些人“泄气”的话——美国TikTok内容发布者来小红书,就是他来我们搭的台子唱戏。咱们只是搭个台子而已——保不齐将来还要给他们的流量付费,请人家来。同时,可以合理估计,中国内容发布者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艰难,辛辛苦苦做几个月、几年的高质量内容,不如一个美国人来打两个招呼圈粉多——甚至宣布帮改个英文作业也能火——因为人们都找美国内容发布者猎奇和互动去了,而算法逻辑显然也在呼应

15. 但对于中国的内容发布者来说——你到美国的平台去发这些东西,能火么? 我们姑且不说美国的平台会不会封禁你的账号(把你打成政治宣传),只说美国网友的反应。你作为一个中国人,去美国的社交媒体,用英文,夸美国人好、文化好、制度好、经济好,条件好,前景好,这个好那个好。甚至你可以做点游历。用中国人的视角看美国。然后再批评一下中国,说相比之下,中国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请问,有人会听你么?你会在美国的社交媒体收割流量么?同志们,这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所以,强调一下重点,美国TikTok内容发布者到小红书来,就是一个单向输出,是美国对我们的输出,其所依托的仍然是美国的强大,我们对他们的推崇。但反向却是不成立的。再通俗的说,我们摆个台子,请美国人来给我们唱戏,只要有夸中国损美国的桥段,就会有很多的中国观众喝彩买单。但,反向是不成立的。美国人并不欢迎我们去他们的台子唱这样的戏,同时对我们唱这样的戏也不感兴趣。这里,我们只描述事实,不做价值判断

16.所以,美国内容创作者来到中国,还是以强势、优势文明自居的,是一种单向的文化输出——说句大家不太爱听的,本质就是我们摆了个台子,让他们来给我们讲美国故事来了。在纽约地铁挑个舞。到农场拍个牲口,再夸两句中国。他们唱完戏后,再让他们(和明星一样)跟我们的网友(跟粉丝一样)互动互动,我们最终希望得到的是(大家不要不爱听):看看他们觉得我们的台子摆的好不好啊?观众热情不热情啊?给他们的反馈到位不到位啊?通过互动,是不是也听我们热情的观众们说两句啊,感受一下我们的热烈文化啊?基于此,希望我们能给他们一点点反向影响。 但也需要大家现实一点:不要指望这些内容发布者仔细研读小红书的内容,把中国的东西带到国外去宣传 ;不用指望大量的美国网友涌入小红书,看中国内容发布者给中国受众提供的内容,把小红书的跟帖讨论变成国际讨论——现实情况将是,美国博主下面跟帖的全是中国网友自己的点评和互动。这只是中国自己的对聊(内循环),不是多对多的国际交流

17.请注意,我认为这些美国内容发布者对中国绝对是友好的。他们已经是自我选择的结果。如果他们不友好,就不会来设账号。但我们也要理性一点,不要被冲昏头脑,要把关系的实质看得更加清楚一点。我也认为,通过营造良好、宽松、热烈的气氛,即便搭台子让美国人来对我们输出,讲他们的故事,我们也是能够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

18.但说实话的,谁影响谁更多就不好说了。小红书上,到底是美国人跟中国人讲了更多的美国故事,还是中国人给美国人讲了更多的中国故事?我实际上比较倾向于前者。

19.然后,让我们开始触及真正的重点。如果说,最一开始,只是一些“无害”的、生活、休闲、文娱、文艺类的美国内容发布者,将他们在TikTok的内容稍加调整,重新面向中国观众,收获一定的流量,但这些内容发布者就是吃喝玩乐,也没有任何政治意图。但,将来可就不好说了。你只要搭了个开放平台,那上来的什么人都有,唱什么戏的也都有。你很难完全控制唱戏的人和唱戏的内容——他们可能有各种动机,各种目的、各种议程。但这一切,都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上:即至少在现在,在可预测的相当长一段时期,一般中国人对一般美国人的兴趣,远远、远远大于反过来,这也使得中国人更易受到美国的影响,而不是反过来。这个“兴趣不对称性”基于的归根结底还是物质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在少数的人认为美国是一个更强大、极富吸引力的国家,希望大量吸收美国文化。在这个情况下,来自美国的宣传者,只要遵循简单的套路,就很容易达到目标——先夸你两句,让你“放松警惕”,然后带自己的货,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所谓的“糖衣炮弹”。如果这样,平台很容易为其所利用,变成他们的渗透工具。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从内容发布、信息管理、算法、都是美国的政客、技术官僚、智库和学者从国家安全层面关注的,也代表了他们对TikTok的担忧,视其为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的超高维媒体平台的原因

20.最后,说到平台。要看到,今天我们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信息即主权。社交媒体即主权。平台即主权。一边有美国要强售、封禁TikTok,一边有欧盟的很多人呼吁在欧洲封禁马斯克的X平台,并对右转的扎克伯格/Meta也坚决说不。这才是今天的时代思潮(Zeitgeist)。这里,我们只需要以几个问题作为本文的结束:

a)某平台(小红书)享受一波“红利”,是因为它的产品功能、研发、技术本身有什么特异之处么?它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东西,使其能够打败中国和全球所有社交媒体平台,独享红利?这是一个是或否的问题 b)如果技术和功能本身并没有特别,那么关键还在于内容及内容发布者。问题在于,其他平台(国内、国际)能否“复制”和争夺小红书的这波红利?如果不能的话,为什么? c)如果导致其他平台不能复制小红书红利背后的制度和举措是合理的、正确的话,那么,为什么小红书可以作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其理据和逻辑是什么?反之,如果这些举措是不合理的、错误的,那是否应该顺应小红书的存在,进而改革和摒弃那些举措,使得所有的平台(国内、国际)都可以复制小红书的红利?

来源:润泽的传奇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