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

360影视 2025-01-15 14:42 1

摘要:生命晨曦、成长之路,山林呼唤、归林逐梦,和鸣世界、生命乐章……由北京卫视和四川卫视联合制作的6集纪录片《熊猫奇遇记》,跳出传统拍摄惯性,在软软萌萌之外,带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大熊猫,更步步引导我们思考:大熊猫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爱大熊猫?什么是对大熊

大熊猫比人类的历史还悠久;是易危动物;野生大熊猫是“独行侠”……近段时间,纪录片《熊猫奇遇记》热播,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

生命晨曦、成长之路,山林呼唤、归林逐梦,和鸣世界、生命乐章……由北京卫视和四川卫视联合制作的6集纪录片《熊猫奇遇记》,跳出传统拍摄惯性,在软软萌萌之外,带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大熊猫,更步步引导我们思考:大熊猫从哪里来,该到哪里去?我们为什么爱大熊猫?什么是对大熊猫真正的爱?

(一)

如果把大熊猫比作行走的“黑白时光机”,那它身上的时间印记远比我们想象的遥远。

作为一个古老的物种,大熊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是动物界当之无愧的“活化石”。在中国的东部南部、越南的北部、缅甸的北部森林,都曾出现过大熊猫。

由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发生过巨大变化,同时期的剑齿象、剑齿虎等物种已经灭绝,唯有大熊猫通过改变进食习惯(从吃肉转变为吃竹子)等办法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并保持了古老的原有特征。

再到后来,由于人类的盲目活动,大熊猫栖息地被破坏、污染,种群数量一度急速减少。再加上,受限于食物及繁殖能力,我国野生大熊猫‌在1980年前后濒临灭绝。危机之下,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程全面实施,如今,野生大熊猫种群正加速复壮,野外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约1100只增长到约1900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大熊猫从“濒危”等级下调为“易危”。

从史前时代,大熊猫就和人类相伴而行,人类给大熊猫种群带去过威胁,又努力拯救了这一珍贵的物种。这一故事,是我们思考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绝佳案例。

(二)

在中国,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向来是顶流“团宠”。

古代时,其就被视为奇珍异兽,在中华民族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大熊猫的记载,留下了不少奇闻和传说。传说大熊猫祖先貔貅家族专食铜铁,是凶猛异常的野兽,曾参加史上著名的阪泉战争,被轩辕氏封为“战争之神”。

如今,随着直播和短视频平台的兴起,在线围观国宝者众。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少数极端“猫粉”的存在,大熊猫们也屡屡被拖入舆论漩涡。

有的妖魔化科研技术,网暴大熊猫保护领域专家、从业人员;有的无端质疑“野化放归”等保护方案,虚构野外成活数据;有的把“饭圈”那套谩骂互撕、挑动对立的路数搬到大熊猫身上,时而为了哪一只熊猫的待遇更好争吵不休;更甚的,线下聚集闹事,制造负面舆论,阻挠正常国际交流活动……

罔顾事实带节奏,没事找事阴谋论。从公安机关公布的案例来看,其中,不少人打的是碰瓷国宝、造谣牟利的算盘。而在社交媒体上,信息传播速度有时远超事实验证速度,不少网友也被裹挟其中,被人利用。比如,有不法分子不断捏造、散布“美香”“添添”等大熊猫遭受虐待等不实信息博取流量,最终通过直播获取收益3万余元,向粉丝募款14万余元,累计牟利17万余元。

“我为大熊猫保护工作奉献了一生,没想到会遭遇如此严重的谣言攻击和网暴。”炮制涉大熊猫谣言,诽谤大熊猫保护领域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误导了公众认知,也对大熊猫保护工作造成了极大干扰。这显然不是爱,而是以爱之名的伤害,暗藏着无知与算计。

(三)

也要看到,一系列谣言之所以盛行,其实也契合了很多人对大熊猫的错误认知。

比如,人们习惯把大熊猫当萌宠,觉得它们打不得碰不得,娇弱得很。可恰如网友所言,大熊猫是国宝,但不是“妈宝”。作为进化了800多万年的物种,可爱的外表之外,是猛兽的利爪、轻松碎竹的咬合力、一下拍死豺狼的掌力、百米运动员的速度、站直最高可达一米八的身高。可以说,大熊猫的真实内核是“猛”而不是“萌”。

再如,许多人对“野化放归”不理解,认为把大熊猫圈养在动物园、培育中心才是最好的保护。可大熊猫来自大自然,也属于大自然。和其他野生动物一样,大自然才是大熊猫最好的归宿。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一书中提到,“熊猫历经演化而生存在今天的世界,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我们的科学家潘文石教授也多次表达过这种观点。

目前,在大熊猫保护方面,我们是两条腿走路。大熊猫圈养,是为了保存种源和扩大种群基数。作为旗舰物种,大熊猫也能够提高大众对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大熊猫“野化放归”,有严谨、复杂的流程,为的是复壮野外濒危小种群,增加大熊猫基因多样性,让大熊猫重回大自然。恰如《熊猫奇遇记》中所提到的,“熊生”殊途,但种群复壮是同归处。

不难看出,我们对大熊猫其实既熟悉又陌生。相关方面应多沉下心做一些关于大熊猫的科普,矫正一些错误认知,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这对科学保护大熊猫大有裨益。

(四)

“人类无法孤独地行走于天地之间,我们必须与万物生灵同生共存。”

大熊猫治愈了无数人,给全世界人民带去了无尽欢喜,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宝贵馈赠。不过,时光在大熊猫身上刻下荣耀也留下伤痕,这一物种也同样需要我们的持续“治愈”。

如今,大熊猫受威胁程度降级了,但野生大熊猫的保护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此前,国家林草局的调查表明,由于自然隔离和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大熊猫野外种群被分割成33个局域种群,个体数量小于30只、具有灭绝风险的种群有22个,其中个体数量小于10只、具有高度灭绝风险的局域种群有18个。

大熊猫的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松懈。这样的形势下,一些人一味基于私心、私利拆台、闹事,毫不关心大熊猫这一物种的未来命运和物种价值,无疑是狭隘的,也是危险的。

《熊猫奇遇记》导演不无感慨地说道,“设想未来,我们在郊外,邂逅一只在路边悠然漫步的野生大熊猫,那将是人类与自然、与这些珍稀动物和谐相处的理想愿景”。

野生动物保护是极其严谨的科学工作。就现有成效来看,我们的方法是正确的,未来是可期的。多一些理性与克制,少一些猜忌与污蔑,凝聚相向而行的合力,“郊外邂逅野生大熊猫”的梦想就可望可及。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