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索将英语学习活动观贯彻落实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本文以北师大版(2019年)高中《英语》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三课White Bikes on the road阅读课为例,介绍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如何开展。提出教师应根据英语学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史银月
摘要:阐述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索将英语学习活动观贯彻落实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本文以北师大版(2019年)高中《英语》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三课White Bikes on the road阅读课为例,介绍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如何开展。提出教师应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要求,通过创设情境、基于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创造新的阅读模式,从而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相结合。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通过分析历年的高考英语真题卷,尤其是新高考卷,不难发现对英语阅读理解的考查在整张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它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提高他们的成绩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大多数时间用在讲解词汇用法、句型及语法知识上,忽视了引导学生研究语篇和文章的主题,缺乏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何玉 2020)。与此同时,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侧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课堂上学生主要是被动地跟随教师学习,缺乏学习的热情,这对于整个阅读教学都是极为不利的。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改变教学思路,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贯彻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的阅读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 2020)
二、将英语学习活动观贯彻落实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语境
人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能够灵活地运用。20世纪70年代,交际语言教学的倡导者提出,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真实的交际是语言学习最有效的途径(洪玲 2019)。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创设语境,可以开启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他们的知识量及成绩大有裨益。教师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图片、实物、板书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协调学生思维发展、学习兴趣及认知水平关系,从而达到以“物”激“境”,以“境”促“思”,以“思”提“能”的目的。英语教师通过合适的语境假设,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英语课堂中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是非常必要的。真实的语言交际语境可以让学生在非常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习语言,并能很好地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做到学以致用。
(二)开展实践活动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英语。高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迁移,从而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形成,如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为实践活动课,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通过实践及亲身体会,学生所学的内容更加具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更有助于思维的发展,促进思维迁移的形成。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还可以引导他们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例如,在学习有关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表演,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展现东西方文化差异。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练习英语,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三)开展创新活动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开展的创新活动是在学生对整个语篇深入了解的前提下,帮助他们通过推理、论证等方法,运用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读前、读中、读后的指导活动。读前活动为阅读课文作准备;读中活动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会设计各种各样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各方面的阅读能力,如概括总结的能力,略读、扫读能力,猜测词义的能力等,并进行阅读技巧的指导,为读后活动做准备;读后活动是在读中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输出,如就前面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口头或书面发表个人观点等。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帮助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创新。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下面以北师大版(2019年)高中《英语》必修三第八单元第三课White Bikes on the road阅读课为例,介绍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如何开展。
(一)深度解读文本
教师通过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然后结合What、Why、How三个层面对文章进行深层次解读。以下是对这一语篇的解读:
What:该语篇主要介绍了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为什么被称为“自行车之城”,以及共享单车的起源“白单车”在阿姆斯特丹积极推进的过程及其对世界尤其是对中国的影响。阿姆斯特丹具有适宜的骑行条件:地势平坦,有足够的单车停放处,大多数街道有专门的单车道。这儿的自行车使用率非常高,故被称为“自行车之城”。
Why:作者通过介绍阿姆斯特丹“白单车”的起源与发展,希望学生认识到“白单车”对个人及社会的好处,从而倡导人们绿色出行,将绿色生活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同时,作者希望学生意识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事物在发展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一些挫折。面对挫折,面对问题,我们要勇于面对,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我国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政府、单车公司还是个人,都需要行动起来,从而促进共享单车的健康发展。
How:文体上,该文本是一篇说明文。第一部分即第一段采用“原因—结果”的信息组织方式,讲述了阿姆斯特丹适合骑行的三个原因,为下文“白单车”的出现和共享单车的盛行提供了环境方面的条件;第二部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白单车”的发起人,发起的目的,初始阶段的发展过程(即who、when、where、why、how),后续的改进和发展的结果;第三部分介绍了“白单车”对世界尤其是对中国的影响。语言上,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连接词呈现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与内容结构,如第一段中的逻辑连词because、because of、therefore、and,时间副词50 years ago、in the 1960s、soon after、in 1990、now、nowadays等。除此以外,作者还运用了设问手法,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或思考。例如:“Where does the idea of‘White Bikes’come from?”位于第二段句首,引发读者带着好奇心阅读;最后一段的“Where will bike-sharing go in China? You decide.”引发读者思考,意味深长。
(二)确定教学目标
1. Language ability
(1)To acquire the reasons why Amsterdam is known as “The city of bicycles”.
(2)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 skimming and scanning.
(3)To identify and appreciate the writing features in the text.
2. Learning ability
(1)Students can use observation,analysis,summary to understand the text and writing features.
(2)Students can cooperate with others actively.
3. Thinking ability
(1)Collect text information and form structured knowledge.
(2)Think actively about benefits,problems and solutions to improve shared bikes’ development in China.
4. Cultural character
(1)To raise students’ awareness of green travel.
(2)To rais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haring benefits and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responsibility.
(三)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本课的教学活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理解类活动
(1)感知与注意。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关中国自行车发展的视频导入新课,并让学生集体讨论问题:“What are benefits of riding shared bikes?”视频的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唤起其已有知识记忆,鼓励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何玉 2020)。
(2)获取与梳理。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Read the passage with skimming and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 paragraph.”学生采用略读、寻读等策略快速浏览文章,找到文章的主旨大意及每一段的主题。其次,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一段并回答问题:“Why is Amsterdam a good city for cycling?”然后精读第二至四段,填写教师设置的表格。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第五至六段并回答问题:“Why has the idea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通过以上阅读活动,学生能对文章的细节有清晰的了解。
(3)概括与整合。
该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取细节支持以形成结构化知识。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 “Draw a mind map of the development of ‘White Bikes’ and then present in groups.”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引导他们在理解文章细节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得出答案。教师在讲解答案时,利用一些关键词作为提示,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思维导图更加直观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2. 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关联信息进行表达、输出和阐释,从而逐步内化语言,更好地促进学生运用和内化新知识。
“Where will bike-sharing go in China? You decide.”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整个篇章的基础上,挖掘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在教师新创设的情境中深入理解语篇。
3. 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想象与创造、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在英语教学中设计迁移创新活动的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的语境中,从而解决问题。英语教师应结合设计教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一步创设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Work in groups and make a survey about problems of shared bikes and solutions to improve bike-sharing.”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介绍共享单车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此培养其创新意识。
结语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要深层解读文本,积极贯彻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活动。因为现在的英语教学活动强调进行单元整合设计,所以教师要了解每册书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每个单元而言,教师要先把握单元主题,以及单元每一课的内容和内在联系,再设定单元目标,细化到每个课时目标中,统筹单元内容甚至整个教材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握学情,设计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教学活动,认真贯彻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
引用文献
何玉. 2020. 英语学习活动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现状调查 [D]. 四川师范大学.
洪玲. 2019.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J]. 校园英语,(27):2.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文首次发表在《英语教师》2023年第15期)
来源:永大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