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福茶香四海 福韵古今长

360影视 2025-01-16 10:56 2

摘要:袅袅茶香,飘溢城乡。对福鼎人来说,白茶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茶有三“福”之说,即泡茶有眼“福”、喝茶有口“福”、茶到心里有心“福”,即谐音:眼服、口服、心服。

袅袅茶香,飘溢城乡。对福鼎人来说,白茶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茶有三“福”之说,即泡茶有眼“福”、喝茶有口“福”、茶到心里有心“福”,即谐音:眼服、口服、心服。

从产白茶,到品白茶,再到品牌茶,福鼎自古以来就是有名的茶乡,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明清时期,福鼎白茶经“海上丝绸之路”出口外销,每份茶叶的外包装盒上都贴有“福茶”二字。字的整体造型跟茶壶外形相似,“壶”里写着福字,暗示着喝茶有福。

当时,福鼎重要茶叶输出商埠有白琳镇八尺门码头、后歧码头及沙埕镇沙埕港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鼎市沙埕港设贸易口岸,出口茶叶;清嘉庆初年,“白毫银针”被誉为世界名茶,是英国女王酷爱的珍品;1910年起,“白毫银针”畅销欧美;清末民初,福鼎白茶远销欧亚39个国家和地区,《太姥山全志》曾有记录:“运售国外,价与金埒。”

从清代到民国,福鼎涌现出一批著名的茶人,有翁江“三泰茶庄”的萧雄、柏柳的梅伯珍、棠园的邵维羡、“张元记”茶行的张永德、“祥丰茶庄”的蔡维侧、福州茶业会馆的总管陈炽昌、“双春隆”茶行的吴观楷、白琳工夫红茶橘红的发明者“合茂智”袁子卿、柏柳茶商梅秀逢、白琳“恒丰泰”茶行的蔡齐卿、白茶专业合作社主任李得光等人。正是有这样一批茶商、茶人奔波于福州、上海、广州、江浙、香港及东南亚等地,把福鼎茶叶进一步销往世界各地。1957年起,福鼎国营湖林茶厂生产的白茶在中国香港、英国等市场声誉极佳,深受侨胞喜爱,被视为暑天最佳饮品。

2011年,在西泠印社春拍卖场上,有数品民国四年(1915年)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精茶”原装登场,1915年英文印鉴宛在。其中,福建的马玉记白茶荣获当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牌奖章,此款参展茶采用精选芽尖制成,虽时光流逝百年,但其茶身的白毫依然清晰可见,保存之完好堪称奇迹。根据梅伯珍(梅筱溪)在民国时写的自传体日记《筱溪陈情书》中所记,福建马玉记白茶都是由梅筱溪提供的。

如今,位于白茶主产区点头镇境内,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的点头妈祖宫,其墙体彩绘壁画仍保留与茶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

作为古代海上交通运输工具的福船,是当时运送白茶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福鼎文化遗产的海丝印记之一。明万历以后,福鼎烽火营、嵛山游、台山游均配置福船、哨船、车船、大鸟船、快船,以福船为代表的这些战船是从渔船演化而来的。在新时期,福船船模发展成工艺品和收藏品,蕴含一帆风顺、扬帆前程的寓意,成为海丝文化的象征符号。

以茶为媒,品味“福茶”魅力。近年来,福鼎市深入探寻“福茶”文化背后的故事,挖掘明清以来“福茶”文化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魅力,在福鼎市范围内征集“福茶”元素藏品、“福”文化作品等,鼓励开发“福茶”文创作品,推动福文化、茶产业和创意产业互动,促进福鼎白茶文化与福文化有机融合。同时,积极参与各项外宣活动,传播福鼎白茶文化。

2024年以来,福鼎白茶香港推广中心在香港大屿山正式投入使用,积极开展福鼎白茶文化展示和系列国际推介活动,福鼎白茶作为中国茶唯一非遗文化代表,亮相世界舞台;福鼎白茶经贸推介交流团前往法国、德国开展推介交流,福鼎白茶亮相巴黎卢浮宫“新生万物——中国非遗与当代设计展”,同期举办了高规格国际品鉴会,有效提升福鼎白茶的普及率和知名度,以崭新的姿态再次“香飘”世界。(闽东日报记者 张文奎 通讯员 王婷婷)

来源:东南网宁德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