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足机器狗的商业化进程领先?

360影视 2025-01-16 16:53 2

摘要:比如,具身智能加速进化时,四足机器狗已经成为重要分支之一。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四足机器狗已经展现出远超于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能胜任更多场景。其中,宇树科技、云深处的四足机器狗都已经在户外崎岖不平的路面中,展示“如履平地”般的行走能力。

具身智能一定是人形吗?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但在具身研习社看来,当我们在追求最终目标之际,并不能放弃拥抱其他解决方案。

比如,具身智能加速进化时,四足机器狗已经成为重要分支之一。甚至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四足机器狗已经展现出远超于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能胜任更多场景。其中,宇树科技、云深处的四足机器狗都已经在户外崎岖不平的路面中,展示“如履平地”般的行走能力。

以宇树科技为例,旗下行业级机器狗B2-W的炫技视频显示,工业轮足的构型使其能做到爬山、涉水、越障,克服崎岖地形、颠簸路面流畅行走,还能完成负重行走、两足倒立旋转、2.8米高楼飞跃。

这波炫技的震撼程度,就连马斯克都忍不住称赞,并在X平台上点赞转发该视频。

诚然,少了上肢操作能力的四足机器狗,使其和大多数工厂应用场景“无缘”。但其过于稳定且灵活的下肢足以弥补短板,成为特种、救援、户外等场景中的最佳具身智能产品之一。甚至在被看作是“终局”的家用场景中,四足机器狗已经开始商业化落地。

宇树科技的B2-W已经量产一年,消费级产品Go2在淘宝的销量为800+;云深处向新加坡能源集团交付“SPock”,成为中国企业首次成功交付机器狗海外电力隧道巡检解决方案。开源证券发布研报称,预计到2031年,国内机器狗销量有望达到39.48万台。

图片来源:云深处官网

当人形机器人刚开始宣布量产计划之际,四足机器狗已经B端批量交付或应用于C端场景。那为什么四足机器狗会领先于人形机器人半个身位,先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身智能产品?

征服户外场景:稳定、灵活

四足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最底层的区别在于“还原”的路径不同。

四足机器狗更偏向于“还原”动物的灵活性,而人形机器人则是“还原”人类的思考和行为间的关联。由于二者指向不同,导致二者的商业化路线既有交织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交织点在于二者都能胜任巡检场景,例如,南方电网生产出国内第一台运用在电力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无人值班变电站,替代工作人员完成设备巡检、故障排查等任务。宇树科技的B2四足机器狗也正在北京丰台区玉泉营的地下电缆隧道中进行排查任务。在复杂的隧道环境中能够自主行动,有效替代传统的人工巡检作业。

此外,电力行业、半导体、化工厂等半结构化场景中,都能通过四足机器狗和人形机器的应用来解放人类生产力,替代人类进行危险作业。

不同点在于,由于技术路线的不同使得四足机器狗更能胜任户外场景。在复杂地形的场景中,相比于轮式或履带式机器人,四足机器人适应复杂地形的能力更强,相比于双足机器人,又具有更好的平衡性和速度。比如,侦察任务、消防救援等场景。

相比于刚开始“出街”的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已经在户外“征战四方”。有了户外需求傍身,四足机器狗自然领先商业化进程。

四足机器狗在户外的应用还埋藏了另一条主线,即负重能力更强。

人形机器人无论是轮式还是双足都难以达到机器狗的负重能力,负重并不是“锦上添花”的能力,而是商业化的重要前提之一。例如新能源汽车、飞机工厂等生产线都需要搬运大重量物件。目前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负重能力,大多局限于使用工具的重量区间。

以宇树科技的B2-W,其能承受一名成年人的重量,可搬运更重的货物。“负载+户外”的结合为四足机器狗撬开了更多想象空间。

宇树科技B2机器狗的身影已经在在泰山中穿梭,负重运送山上垃圾,消费级机器狗Go2自带的扬声器播放环保旅游、安全出行等内容,还可做“拜年”“比心””等动作,与游客互动。云深处科技曾和浙大二院上演过“实战模拟演练”。云深处的绝影X30机器狗身上背着一副担架,上面躺着一个仿真受伤患者,演练机器狗运送伤员的场景。

此外,火灾现场、地震废墟等危险且复杂的户外环境中,四足机器狗可以作为先遣侦察兵进入现场。利用热成像技术探测被困人员的位置,为救援人员提供重要信息。并能携带小型救援设备或物资,为被困人员提供帮助,协助救援人员更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据了解,云深处的绝影X20已经应用于变电站巡检、消防救援、灾后探测等多个场景,并在2021年底就在电力巡检领域开始批量交付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四足机器狗也不仅仅只能承担“搬运”角色,B2-W的模块化能让用户可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选择不同功能模块,如抓取装置、传感器模块等,提高了机器狗的“可用性”,扩展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可以说,“负载+户外”的特点,使得户外多场景已经验证了四足机器狗的“应用可行性”。从早期的军用到如今民用场景,能解决户外需求,其商业空间自然更加广阔。从目前各家的应用案例来看,四足机器狗已经具备规模化落地的技术基础,未来有望更多机器狗出现在户外场景中。

寻找消费级场景切入点

和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不同的是,人形机器人普遍将C端视为“终局”,由于非结构化场景和需求复杂且不清楚的特性拉高了技术门槛,导致暂时未有厂商宣布C端场景的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而四足机器狗的B端和C端商业化已经同步展开,且初步找到了使用场景。

从切入场景来看,部分早期涉足企业的四足机器狗选择了“骑乘”和“情感陪护”功能,可以看作是小朋友的玩具。例如2021年9月,小鹏旗下的鹏行智能发布了首款智能机器马的第三代原型机,代号为「小白龙」。具备可骑乘、强自主运动、情感化交互的能力,主要用于满足未成年人的骑乘需求。

小米的“铁蛋”也于2021年亮相,同样可和人类互动,会跳舞、作揖等。铁蛋具备导航避障功能,设定目标点后能自动选择最优路线,同时它还具备SLAM建图功能,通过实时定位,能清楚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背靠米家生态,大大提高了铁蛋的“实用性”。铁蛋内置小爱同学,通过语音指令“铁蛋铁蛋”,它就可以控制家中的智能设备。例如打开电视、关窗帘等。

通过技术成熟度来看,当时的四足机器狗已经初具雏形,但由于当时功能限制以及用户接受较低,导致四足机器狗在C端场景的销量暂未迎来陡峭曲线。小米的铁蛋全球只有1000台,其中400台在小米社区开放众测申请。定价9999元,小米表示“赔本卖”。

直到2023年左右,新技术的涌现为机器狗注入了更多可能性,使其能力在C端场景中得到进化,更聪明、更实用的机器狗迎来了供需关系的新变化。

现阶段,机器狗在C端场景中可以分为两条线,第一条以宇树科技为代表,在“外观”上并未做过多设计,更关注本身的实用性;第二条以蔚蓝科技为代表,“外观”更逼近狗狗,主打交互和情绪价值。

从第一条线来看,社交媒体上已经出现宇树科技Go2的买家秀,机器狗身上背着收纳筐,能在家中送东西,也可以帮助消费者买菜搬运。虽然是消费级的机器狗,但Go2技术实力并不差,同样可以跨越人行道的天桥楼梯。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博主为了“博眼球”,在网络上发布了大量机器狗自主帮助买菜或者取快递的视频。但据具身研习社在宇树科技处证实,均为二次改造,由遥控器控制。

据宇树科技官方旗舰店表示,Go2的PRO版本可以通过手机app智能语音聊天互动,也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机器狗做动作。还能播放音乐讲故事。灵宠模式下,用户可以自行设定机器狗的角色和性格,带来真实的宠物狗陪伴体验。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官方旗舰店

从第二条线来看,蔚蓝科技的BabyAlpha外表多了头部设计,脑袋和动画中的狗狗形象相差无几,外观在科技感的风格上增添了可爱气息。BabyAlpha不仅能做到简单的交互,其眼睛可以变成视频通话,增添了实用性。基于自然语言对话与搜索引擎,能做到儿童的知识学习和疑难问题解,还能创造多国语言学习环境。

2024年末,蔚蓝科技与京东达成了战略合作,开设了京东自营店,蔚蓝京东体验店还将陆续登陆全国近20个城市的京东Mall,覆盖80%以上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通过京东的线下布局,进一步扩大蔚蓝科技触碰到的消费群体。

图片来源:蔚蓝科技官网

蔚蓝科技还在尝试导盲犬项目,目前已初步实现室内完全自动驾驶FSD 1.0。这是四足机器狗在C端场景中最具潜力的一条商业化路径。

数据显示,2024年导盲犬的数量大约为400只左右,但中国有超过1700万的视障人士。导盲犬数量远不足以满足视障群体的矛盾已经存在许多年,未来随着技术进一步落地,四足机器狗有望改善这一现象,助力视障人士走出家门。

由此可见,四足机器狗已经从最初“不知道用来做什么”已经进化为在实用性和陪伴性两方面锚定消费者需求。随着消费者对四足机器狗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四足机器狗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走近家庭之前的具身智能产品。

两大优势撬动长效发展

抢先一步商业化落地,带来的不止是短期账面提振,而是持续领先。

先从售价来看,四足机器人的成本更低,能减轻企业生产成本压力,进而拉高下游接受度。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机器狗消费级低至万元内,行业级、工业级在几万至十几万元不等。相比大部分人形机器人还停留在几十万元的售价区间,四足机器狗显然更具备价格优势。

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也曾表示“我们并不会All in人形机器人,我们会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两条腿走路,目前还是四足机器人卖的比较好。”数据显示,宇树四足机器人的全球市场占比达到60%-70%。

以较低的成本进入市场,带动下游客户认可度建立起信任。如果,日后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入工厂,客户还是会选择相同能力下更熟悉的解决方案。

某具身智能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具身研习社表示,以巡检场景为例,企业更关注的并不是技术的尖端性,而是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由于容错率低,他们更在乎的是顺利完成,因此不会轻易尝试新款,甚至不会轻易进行系统升级。

由此可见,率先落地的机器狗掌握更多客户端的“话语权”,相对进程较晚的人形机器人或许更多的商业空间在于精细化操作能力,其和机器狗能“共存”的场景中,下游客户还是愿意使用机器狗。

其次,从技术路线看,四足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脉络相同,都需要靠大量真实场景积累的数据反哺迭代。真实数据越多,未来迭代越快,因此,已经深入场景的机器狗正处于良性的发展循环中,有利于企业走上长效且健康的发展路线。

因此,更具有成本优势和先发优势的四足机器狗,已经完成第一波原始积累,可以视为具身智能的“old money”。这些优势足以让其和更具有操作能力优势的人形机器人进行抗衡。

不过从未来发展视角来看,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难以形成“抗衡格局”,各有所长的二者能形成互补力量共同促进生产关系变革。只不过,在商业化这条脉络上,人形机器人该“奋起直追”了。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