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转瞬间,2024年已悄然过去。回首2024,急诊重症领域超百篇指南共识相继发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本文选取了数十部2024年发布的急诊重症领域国内热门指南及共识,供大家查阅下载~
转瞬间,2024年已悄然过去。回首2024,急诊重症领域超百篇指南共识相继发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本文选取了数十部2024年发布的急诊重症领域国内热门指南及共识,供大家查阅下载~
疾病管理救治类
01 急性心房颤动中国急诊管理指南(2024)
“急性房颤”是急诊最常见问题之一,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是指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发生快速心室率和(或)症状明显加重期,或是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房颤;其二是指因各种急重症在急诊或住院期间发生的或首次发现的房颤,此类急性房颤可能代表了之前未被识别的房颤、或是在急性触发条件下新发的房颤。急性房颤与患者住院时间更长、病死率更高以及房颤复发率更高相关,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直接关乎患者预后。
0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专家共识
溶栓治疗是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关于STEMI 的溶栓治疗策略、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溶栓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策略、新冠疫情下再灌注策略等方面涌现了众多研究进展和循证证据。本共识旨在总结近年STEMI 溶栓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据此编定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临床指导性强的STEMI 溶栓治疗专家共识,以期进一步优化STEMI 救治流程和治疗策略,为提高STEMI 患者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做出贡献。
链接:
急性肝损伤(ALI)是指原无肝病或虽有肝病但处于稳定状态者,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各种肝损伤危害因素后,在2 周内造成肝脏功能急剧恶化的一类临床疾病。目前国内外ALI 的诊断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临床无法及时识别和诊治。基于此,本共识汇集国内急诊、消化病学、感染病学、药学专家,针对ALI 的规范诊疗进行多轮次、多学科讨论并最终定稿,以指导急诊临床医师科学、规范地识别与管理ALI。
链接:
04 中国老年心肺复苏急诊专家共识
对老年人实施心肺复苏(CPR)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涉及到社会、文化、宗教、民族、伦理、法律和道德等问题,因此对老年患者来说,实施科学有效的CPR至关重要。基于国内尚无老年CPR 的急诊诊疗规范,本共识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临床实践,采用德尔菲调查法,对老年患者CPR相关问题给予指导和推荐。
链接:
05 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病理变化复杂,病死率高达20%~30%。长期的临床实践与基础研究发现,单纯依赖西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不尽如人意,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展现出更为确切的疗效,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指南凝练了28个临床问题,具体阐释了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机与诊断标准,以及中西医结合分型、病程分期、治疗与治疗的关键点,以期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进行规范。
链接:
急性胰腺炎(AP)的年发病率为(13~45)/10万人,约20% 可发展为中度重症AP(MSAP) 或重症AP(SAP)。急诊科是此类患者第一次医疗接触的科室。发病72 h内,病因持续存在、休克未及时纠正、脏器功能持续损害而易发展为SAP。SAP 的诊治呈现时间依赖性。急性反应期的合理处置有助于减少感染期“感染-出血-肠瘘”的发生。本急诊专家共识的目的在于将“急救”理念贯彻在AP 急性反应期的治疗之中,按照时间依赖性的“急救”理念对“关键诊疗措施”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目标化管理。
链接:
07 妊娠期心肺复苏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母体心脏骤停是指发生在妊娠期及胎儿娩出6周内的心脏骤停。孕产妇死亡率是指妇女在怀孕以及分娩期间或终止妊娠后42天内的死亡,且死亡原因与妊娠或妊娠管理有关或由此而加重。尽管处理妊娠期心脏骤停(PCA)的部分要点与标准成人心肺复苏(CPR)相同,然而仍有诸多不同点。PCA涉及母体和胎儿,抢救成功率低,严重威胁母婴的安全与健康。目前我国缺乏院内妊娠期CPR 的规范诊治方案,因此编写此专家共识,为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病死率提供指导性建议。本专家共识中CPR 指妊娠且未分娩孕妇的心脏骤停。
08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疗专家共识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复杂,诱因和临床特征等均与其他年龄阶段人群有所不同,而且老年患者群体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高龄、基础疾病、多重用药等),易引起病情迅速恶化,故应在出血早期就积极采取诊疗措施,急诊医师在处理此类患者时往往面临很大的挑战。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诊疗的规范。本共识详细归纳总结既往相关研究,为急诊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提出规范化建议,对临床指导意义重大。
链接:
09 老年急危重症容量管理急诊专家共识
基于老年急重症患者容量状态的复杂性和容量管理的相对困难,相关学会组织急诊与重症等相关学科的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制定了本共识,为规范老年急危重症救治的可实践性提供指导和建议。本文主要介绍确定或疑似低循环容量状态的急危重症的评估与管理。
链接:
010
闭袢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4版)
闭袢性小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特殊类型的小肠梗阻,需要早期诊断、尽早干预,一旦漏诊或延误治疗,将导致肠坏死、肠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甚至死亡等严重并发症 。闭袢性小肠梗阻由于缺乏规范的临床诊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亟待推出闭袢性小肠梗阻的诊疗指南与共识。本共识结合当前关于闭袢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聚焦当前诊疗领域的难点及争议点,遴选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临床提供指导。
链接:
011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血液净化治疗共识
近年来,药物导致的急性中毒逐年增多,但多数药物中毒缺乏特效解毒剂。血液净化治疗在药物急性中毒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关于其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方面的应用尚无统一推荐意见。本专家共识以药代动力学为核心,对血液净化治疗在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治疗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增进临床医生对药代动力学特征及相应血液净化治疗模式的理解,从而使其在诊治药物急性中毒患者时可以基于中毒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选择合理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并制定恰当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案,最终提高临床常见药物急性中毒患者救治效果。
012
脓毒症性凝血病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脓毒症性凝血病(SIC)是脓毒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和凝血紊乱,是导致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对SIC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本共识包括发病机制、分型、实验室评估、诊断和治疗等5个部分,共14条推荐意见,以便指导相应的临床工作。
链接:
013
中国蛇伤救治指南
蛇咬伤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主要发生于赤道两侧温暖地区,东南亚、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和南美洲等地最为多见,95%的蛇咬伤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全世界每年发生蛇咬伤450~540万例次,约20%是未排毒的“干咬”(即毒蛇咬合时没有释放毒素,不产生中毒症状和体征,或仅有轻微伤口表现);年蛇咬伤严重中毒者约180~270万,近40万毒蛇咬伤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残疾,造成8.1~13.8万人死亡,年人群病死率高达0.8/10万。
链接:
014
汽车安全带损伤急救专家共识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但随之带来的道路交通意外亦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汽车安全带(以下简称“安全带”)自发明以来,明显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中汽车内人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但其同时也带来安全带损伤相关的问题。本共识内容包括安全带损伤常见部位、评估手段、各部位损伤处理原则、安全教育等,供全国创伤救治同道参考。
015
严重腹部创伤院内救治专家共识(2024)
为进一步提升严重腹部创伤的院内救治能力,改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效率及预后结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腹部创伤多学科诊疗团队专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针对严重腹部创伤伤员入院交接、伤情评估、急诊救治、术后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并撰写本共识,以期为国内从事腹部创伤救治的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016
心脏骤停后高质量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2024)
心脏骤停(CA)是全球成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院外心脏骤停(OHCA)的年发病率在10万人中为30.0~97.1例。我国OHCA患者每年超过百万,但出院存活率和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的比例极低。CA后脑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和长期残疾的关键因素。目标温度管理(TTM)是当前国际指南中唯一被推荐的具有神经保护效果的干预措施。尽管目标温度的选择在TTM治疗过程中一直存在争议,但最新的证据表明,高质量的TTM治疗对于改善CA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链接:
017
急性甲醇中毒中国急诊专家诊治共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球甲醇中毒患者逐渐增多,部分地区时有暴发。近年来,多个组织相继发布了多部甲醇中毒相关诊治方案,甲醇中毒的诊治逐渐规范化,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甚至高达44%。此外,部分出院患者遗留意识障碍、失明、急性肾损伤及呼吸衰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本共识结合急诊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毒物检测等学科的专家意见,希望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甲醛中毒的诊治。
018
硬脊膜外血肿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硬脊膜外血肿(SEH)是一种导致急性脊髓压迫症的少见病因,虽然发病率低但致残率极高,常导致截瘫的严重后果。与外伤性截瘫不同,SEH 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上容易贻误诊断,早期正确诊治这类疾病,对挽救脊髓神经功能至关重要。为提高急诊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和识别率,增强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的误诊误治和致残率,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及急诊医学分会、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共同组织国内神经内外科、急诊、骨科共60 余名临床专家共同指导本共识。
019
成人腹腔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急诊专家共识
腹腔的刚性边界(脊柱、肋骨和骨盆骨)和半刚性边界(腹壁、膈肌和骨盆肌肉)使其扩张能力受限而产生压力,从而构成“腹腔内压(IAP)”。生理状态(如咳嗽、Valsalva、举重等动作)和病理状态(如腹腔内脏器、腹腔间隙脂肪、淋巴结、血管等发生病理性改变)均可导致IAP 升高。病理性的IAP 增高称为腹腔高压(IAH),急诊患者比较常见,可明显增高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若IAP 超过20 mmHg(1 mmHg=0.133 kPa),合并新发或进行性器官衰竭,则可诊断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ACS 是IAH 的进展期表现,即使给予减压治疗并去除病因,患者死亡率仍较高。因此,临床医生的关注点要从ACS 提前到IAH 阶段。
020
急性脊髓过伸性损伤紧急救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
鉴于急性过伸性脊髓病容易出现截瘫致残,诊断准确率低,容易误诊漏诊,为提高急诊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和 识别率,增强对该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康复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减少该病的误诊误治和致残率,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特组织急诊医学、重症医学、神经病学和骨科等专业医生共同制定该共识。
医技&检查类
01 急性呼吸困难床旁肺超声诊断规范专家建议
急性呼吸困难是多临床科室共同的难题,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肺超声技术以其床旁便捷性、无创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逐渐成为急危重症患者诊疗必备的床旁影像学工具之一。近年来,超声科医师广泛开展床旁检查项目。以超声图像为“视觉窗口”,并与急危重症血流动力学、心肺病理生理学等临床理论相融合的学科交叉,有望成为未来床旁呼吸困难诊治的方向之一。
链接:
02 成人体外膜氧合辅助期间感染防控专家共识
感染是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期间常见的并发症。感染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治疗费用,而且会影响患者的预后导致更高的病死率。目前国内外各ECMO 中心对于感染的防控尚缺乏统一的标准。本专家共识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结果,参考相关指南,结合流行病学及临床实践,以期规范ECMO 辅助期间的感染防控,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及提高控制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链接:
03 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犬咬伤中应用的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负压封闭引流(VSD)、负压辅助关闭(VAC) 技术都是通过负压的方法治疗伤口,都源自负压创面治疗(NPWT)。是否可将VSD 用于犬咬伤后创面以及施加多少负压至这样的创面,至今仍不明确。现组织全国犬咬伤领域救治专家讨论,对犬咬伤伤口特点、VSD 作用及机制、犬咬伤创面处理、VSD 操作流程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以达成共识。
链接:
04 神经重症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监测与评估专家共识(2024版)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常用的神经电生理监测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和肌电三类。主要应用范围包括:昏迷程度评估与转归预测、反映颅内压水平、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鉴定、镇静水平评估、脑死亡判定和重症周围神经病监测。推荐各级NICU对神经重症患者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参照该专家共识。
链接:
05 体外膜氧合患者脑监测中国专家共识
本共识以体外膜氧合患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基础,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血浆脑损伤生物标记物、颅脑影像、颅内压、脑血流、脑氧、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等脑监测技术应用现状为依据,结合体外膜氧合的特殊临床应用场景,整合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形成可供重症医学、神经病学、心血管病学、呼吸与危重病学、急诊医学等专业人员参考的15条体外膜氧合患者脑监测专家共识推荐意见。
链接:
06 即时检测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即时检测(POCT)由于其快速、便利、易操作等特点,非常适合急诊急救场景中对于高危患者的快速诊断与筛查。本共识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在急诊规范开展必要的POCT 项目,从而进一步提高急诊医疗质量和效率
链接:
07 重症超声在重症相关操作中应用专家共识
重症医学的发展伴随着重症相关操作,重症相关操作亦使重症医学得到更深入的发展。通过相关操作可使临床医生了解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学,重症相关操作在重症相关诊断、治疗中均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重症相关操作带来医源性损伤不容忽视,有些操作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随着近年来重症超声在重症医学科的快速发展,重症超声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无创、床旁、可视化、无辐射、可重复、易学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本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护工作者重症相关操作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
链接:
生物标志物合理的联合检测,可以为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更好的客观依据,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能力,避免漏诊和误诊,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昂贵检查,缩短留观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组制定发布了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链接:
09 机械通气患者临床应用机械吸-呼技术专家建议(2024)
机械通气患者是咳嗽能力受损的高发群体,需采取相应的医疗技术进行咳嗽辅助,以便清除气道分泌物。机械吸-呼技术(MI-E)在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咳嗽无力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保留人工气道的机械通气患者,目前尚缺乏规范的应用流程,进而影响到治疗效果。本专家建议聚焦MI-E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为科学规范地应用该技术提供参考,同时也将为今后开展机械通气患者应用MI-E 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链接:
010
即时检验在急重症的应用管理专家共识(2024)
即时检验(POCT)是一种在床旁即可完成的检验方式,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识别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挽救患者生命。目前,POCT 在急重症中的应用尚缺少全面的临床管理共识,导致其实际应用缺少规范性指导。为了规范POCT 在急重症中的应用,武汉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织多位急重症领域专家共同讨论,确定当前POCT 在急重症应用过程中亟需规范统一的临床问题,形成了本共识,为POCT 在急重症中的应用提供更全面的规范和指导,从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医疗效率。
链接:
药物应用&营养支持类
01 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
空肠营养可降低喂养不耐受、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EN 效率,包含空肠营养在内的幽门后喂养常作为胃喂养不耐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首选营养支持途径。目前,鼻空肠营养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营养支持治疗方式之一。针对鼻空肠营养管管理实践中的关键问题,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组结合我国国情和实践经验,基于文献循证,形成了本专家共识。
链接:
02 重症医学相关精神障碍药物合理使用专家共识
重症医学相关治疗是一个跨学科、多专业合作的过程,在临床实践中常出现继发或合并精神障碍的情况,相关药物治疗国内目前尚无共识。本共识阐述了重症医学相关精神障碍药物规范化使用的原则、流程,以及各类精神科药物使用的临床指征、注意事项、具体药物选择,为精神科药物在重症医学科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指引。
链接:
03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在急危重症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国际上吸入一氧化氮(iNO)疗法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丰富,多次制定和更新iNO 在小儿和成人中的应用指南和专家共识。但我国iNO 的应用起步较晚,随着国内医疗级NO 气体治疗设备投入临床使用,将面临适用患者人群、用法用量、以及安全性监测和撤机等问题。本共识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iNO治疗急危重症儿童和成人患者提供参考。
链接:
04 阿片类药物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疼痛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之一,在重症患者中更是普遍存在,其来源包括原发疾病、创伤、烧伤、手术及各种 侵入性操作等。为科学、规范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专家共识小组经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并组织40 余位国内急诊医学、重症医学、药理学、循证医学专家反复讨论,主要考虑证据质量(等级)、可及性和政策支持等,形成了本共识。
链接:
05 中国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治疗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
重症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容易导致感染、ICU 获得性肌无力等不良预后,如何改善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是目前一个重要难题。肠外营养(PN)是医学营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如何针对重症患者实施合理规范的PN 尚有较多争议。本共识以问题为导向,从PN 时机、适宜人群、营养方案及成分比例等多方面总结循证医学证据,为临床营养实践中PN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施提供专业建议。
链接:
其他
01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原则专家共识(2024)
重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且医院感染会显著增加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和治疗成本,因此,在治疗原发疾病的过程中,严格防控新发医院感染是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患者的救治涉及多个环节,需从理论、管理、教育、规范、监督等多个层面发挥合力作用, 才能实现医院感染的有效防控,但目前医院感染防控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和规范。为此,2024 年3 月,国内多名重症医学、感染病学及医院感染相关专家共同探讨了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控制现状及其问题,并在参考国内外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共识,以期为重症医学科制订医院感染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链接:
02 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本次修订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增加了部分反映重症资源配置结构的指标,如医师床位比、护士床位比,加强对重症医学资源变化情况的监测。二是将近年来行业高度关注的,影响患者预后功能的关键技术,如:俯卧位通气、镇静镇痛等纳入。三是对部分原有指标的定义、计算公式、意义根据既往使用情况和行业发展进行了更新,并充分考虑指标相关信息的可获得性,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链接:
03 复苏中心建设与管理急诊专家共识
导致心脏骤停的原因众多,复苏流程并不局限于单一学科,常可能涉及到现场救治-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专科处理病因-重症监护-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要求医疗机构相关科室具备有效解决复苏链条中相关问题的能力,还要求学科之间的高效协作、创新急诊急救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因此复苏中心建设是全面推进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链接:
04 中国城市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标准专家共识(2024年版)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道路交通和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创伤发病率不断升高。为规范城市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提高创伤尤其是严重创伤救治的成功率,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组织专家就如何优化大型城市城区内创伤救治中心布局、提升创伤救治能力进行研讨,制订了本共识,以期为我国城市城区创伤救治布局提供参考。
链接:
05 中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标准专家共识(2024年版)
在过去十余年中,国家创伤医学中心、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推动区域性创伤体系建设及创伤中心建设,目前已基本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伤救治体系,但统一的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标准仍未建立。由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发起并组织国内从事创伤领域的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县域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目的、建设要求和建设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并形成本共识,以期为我国县域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和评估提供参考。
链接:
06 急诊医护人员传染性疾病防护专家共识
急诊科是许多传染病患者急性发病时的首诊场所,且急诊患者流动性大、人群密集、诊疗环节多,因此急诊医护人员普遍面临较高的暴露风险,在防护不充分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交叉感染,甚至是院内暴发和流行。因此,如何在急危重症救治的同时做好传染病的防护工作是急诊科面临的新挑战,本共识旨在提升急诊医护人员对传染病的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风险和感 染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链接:
07 院前急救视频指导专家共识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尤其是5G的快速发展,视频通信越来越普及,各地120 积极尝试通过视频指导呼救者开展自救互救,已有成功案例的报道,但有关临床研究较少,国内外也无相关应用标准和指南。如何规范、有效开展急救视频指导已成为各地急救中心的热点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共识围绕8 个核心问题,组织专家讨论修订最终形成以下12 条共识意见,供国内同行参考。
链接:
08 醛代谢紊乱学说指导急危重症早期救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目前已经证实,醛代谢紊乱导致大量醛类物质蓄积,毒性醛损伤细胞、组织,造成器官功能障碍的共性机制存在于多种急危重症疾病中。但目前针对醛代谢紊乱这一新学说的定义、醛类物质的检测方法及醛代谢紊乱学说指导急危重症早期救治的应用,尚未系统化、规范化。本共识旨在通过醛代谢紊乱这一共性、基础新学说的指导,从新的层面进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进而为急危重症患者制定新的、安全可靠的救治方案,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总体生存率。
链接:
09 5G+直升机航空医学救援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共识推荐5G 技术在航空医学救援领域应用推广、在启动航空医学救援时利用5G 技术进行预警和调度,以及在救援现场及飞行过程中使用5G技术将患者生命体征、高清视频等信息传输至急救中心和接诊医院。成功案例充分展示了5G 技术在航空医学救援中的潜力。该共识旨在规范和指导5G+ 直升机医学救援,最终实现患者“登机即入院”的目标。
链接:
010
急诊医学影像数据库构建及标注专家共识
本共识围绕急诊医学影像数据库的构建过程和急诊影像数据标注规范与要求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并以代表性典型疾病的标注为例展开讨论,供行业内从事急诊医学影像研究的医生、算法人员、政府管理者等参考。
链接:
011
成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核心数据元及定义专家共识(2024)
有创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中的核心治疗方式,但目前其信息管理仍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本共识通过文献回顾,建立了一套包含246项关键数据元的标准化框架,覆盖患者基本信息、就诊信息、入重症监护病房(ICU)信息、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参数、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旨在规范临床及科研中的数据管理。同时,共识强调了随着机械通气技术的发展,数据元标准需持续更新,以确保其反映最新的临床实践和技术进步。
链接: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急诊重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