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放眼望去,不少中小学公众号问题凸显。界面设计陈旧,毫无美感与时代感;推送内容多是领导讲话、会议纪要的生硬照搬,文字枯燥,配图随意,阅读量惨淡。背后的形式主义显而易见,学校似乎只为 “有号” 而运营,忽视了内容质量。
在信息洪流奔涌的当下,中小学公众号与视频号纷纷涌现,本应成为家校共育的得力助手,全方位展现校园魅力,现实却有些不尽人意。
放眼望去,不少中小学公众号问题凸显。界面设计陈旧,毫无美感与时代感;推送内容多是领导讲话、会议纪要的生硬照搬,文字枯燥,配图随意,阅读量惨淡。背后的形式主义显而易见,学校似乎只为 “有号” 而运营,忽视了内容质量。
老师们对此怨言颇多。王老师无奈诉苦,上周连上四节主课,疲惫不堪,本想下午备课、批改作业,却因公众号文章催得紧,当晚就得交稿。“写来写去都是千篇一律的校园活动总结,学生不爱看,家长没兴趣,对学习成长毫无助益,纯粹应付检查。精力都耗在这,教学研究没时间,作业也不能及时批改,作业也不能及时批改,教学质量咋保证?教学成绩才是关键,这运营本末倒置。”
家长们同样不满。张家长吐槽,关注学校公众号本想了解孩子在校日常,像课堂上精彩的发言瞬间、课间和小伙伴的嬉闹场景,或是孩子参加社团活动时专注投入的模样,结果全是官样文章,领导讲话、会议报道长篇累牍,孩子的影子都难寻。孩子参加绘画比赛,满心期待能看到作品展示,等来的却是领导出席活动的报道,“这不是浪费时间嘛!学校就该专注教学,提高成绩,搞这些花架子干啥?”
更让人无奈的是,部分学校领导过分重视公众号的 “表面功夫”,将其搞得花里胡哨。为了所谓的 “门面”,不惜重金聘请专业设计团队打造看似炫酷的界面,却忽视了内容是否贴合家长与学生的需求。在内容策划上,一味追求形式新颖,加入大量华丽的动画效果、背景音乐,可实际传递的有效信息却少之又少。比如,有学校推出一篇校园活动报道,开篇就是长达半分钟的动画开场,加载缓慢,好不容易进入正文,又是各种漂浮的装饰图案遮挡文字,家长们想要了解活动详情,还得费劲地在这些 “花里胡哨” 中寻找关键内容,不仅阅读体验差,还完全偏离了公众号服务家校的初衷,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实际上,家长们内心有着诸多期待。他们渴望看到孩子在课堂上思维碰撞出的火花,比如数学课堂上,孩子勇敢地走上讲台,讲解一道难题的独特解法;语文课堂里,声情并茂地朗诵经典诗词。也想了解孩子课间十分钟的欢乐时光,是在操场尽情奔跑,还是在教室里和同学分享小零食、交流趣事。
在学习方面,家长期望能有各学科重难点知识的梳理与讲解,最好配上老师的独家学习小贴士,助力孩子攻克学习难关。考试前后,详细的复习指南、考后分析,能让家长更精准地辅导孩子、把握学习动态。还有孩子参加学校各类比赛、演出的台前幕后故事,从紧张筹备到惊艳亮相,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宝贵足迹。
所幸,还有些脱颖而出的公众号。如阳光小学的公众号,界面简洁清新,极具亲和力。每周 “校园之星” 专题报道,聚焦品德、学业、才艺突出的学生,有老师同学评语,还有学生成长感悟。曾介绍一位热爱科技创新的同学,详述其从兴趣萌芽到获奖的历程,配上实验、领奖照片,文章阅读量数千,评论区满是点赞鼓励,有效激励学生、促进家校沟通。
蓝天中学的公众号也别具匠心,设 “家长课堂” 栏目,邀请教育专家、资深教师、优秀家长分享育儿经、学科辅导法、亲子沟通技巧。一篇青春期心理变化应对策略的文章,恰逢家长头疼孩子叛逆之时,一经推出被纷纷转发,阅读量飙升,家长留言感谢,分享实践效果,营造出良好互动氛围。
短视频热潮下,中小学视频号应运而生,优势显著。可视化让校园活动鲜活呈现,运动会上的拼搏、文艺汇演的精彩,瞬间抓住家长眼球,使他们身临其境感受校园活力;传播速度惊人,随手转发便能在亲友圈迅速扩散;互动性强,家长可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然而,部分学校陷入形式主义泥潭。为追求 “高曝光量”,不顾教学实际,频繁要求师生出镜拍摄,打乱教学节奏,使视频号这一教学助力工具沦为师生负担。
理想中,公众号和视频号是家校共育的坚固桥梁。学校借此分享学习方法、举办亲子教育讲座,家长汲取知识助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实却因形式主义,让这座桥梁摇摇欲坠。家长满怀期待打开,看到的是生硬文字、浮夸宣传,热情瞬间冷却,互动积极性大减,家校共育效果大打折扣。
要让中小学公众号与视频号发光发热,学校需转变观念,摒弃形式主义,以教学为核心,让平台服务教学。在内容创作上用心,倾听各方声音,挖掘校园故事。老师要合理规划时间,利用平台展示成果、减轻负担。家长持续反馈需求,三方携手,让平台成为校园文化名片,而非 “鸡肋”,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发展助力,使其真正在家校间架起稳固畅通的桥梁。
来源:灵感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