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淄博︱留住乡愁!淄博乡村地名再点亮

360影视 2025-01-17 10:35 2

摘要:“我居住在下园街,现在这条街已经正式命名并挂上路牌。”1月7日,在89岁的岳端文老人指引下,记者看到,博山区源泉镇岳西村内各具特色的房屋墙壁上,“下园街”“下园西街”“下园东街”等路牌十分醒目,既扮靓了和谐家园,又为游客指明了方向。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董晴晴 通讯员 张欣

“我居住在下园街,现在这条街已经正式命名并挂上路牌。”1月7日,在89岁的岳端文老人指引下,记者看到,博山区源泉镇岳西村内各具特色的房屋墙壁上,“下园街”“下园西街”“下园东街”等路牌十分醒目,既扮靓了和谐家园,又为游客指明了方向。

岳庄村位于岳阳山脚下,分为岳西村和岳东村两个行政村。明朝初年,岳姓先人自直隶枣强迁徙至此繁衍生息,取名岳家庄。岳西村中心大街的地名文化长廊中,详细记载了源泉镇各村庄地名由来、趣闻等,游客在这个文化长廊游览,可以对各村的历史文化充分了解。

我市“乡村著名行动”2023年启动,2024年,我市对1630条乡村地名进行了规范命名和更名,设置维护1476块地名标志,并新增5506条图上信息,有了名字的乡村道路、街巷唤醒了埋藏在记忆中的乡愁,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乡村地名再点亮

“齐好名”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临淄区凤凰镇西河村康浪河源头有一处古迹“宁戚饭牛处”,得名于春秋时期贤士宁戚。

据传当年宁戚在此地喂牛时,恰遇齐桓公与管仲,借机唱出《宁戚饭牛歌》,表达其寻找明主、施展抱负的愿望。齐桓公识其才华,予以重用。后人为纪念宁戚,将他喂牛停车之地称为“卧牛地”,西河村在青龙桥北立碑铭记“宁戚饭牛处”,流传至今。

“有地无名、有名无标”的现象,给乡村导航寻路带来了不便。

过去,有人慕名驱车而来,却因为地图上没有标识难觅其踪,如今电子地图定位“宁戚饭牛处”,游客导航就可以轻松到达。

“宁戚饭牛处”古迹周边,是西河村以康浪河河道为载体,打造的沿河观光休闲带,村内建设了集旅游、休闲、餐饮、住宿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康浪河谷乐园,周边居民可以前来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享受现代化的休闲娱乐设施。

实际上,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或者一份情感。“‘乡村著名行动’就是深化乡村地名的管理和服务,坚持抓好‘起名’基础、创新‘用名’方式、丰富‘扬名’内涵、打造‘著名’品牌,努力让乡村地名‘起得好、用得准、织得密、传得远’。”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我市有2500余个行政村,自然、地理、文化条件各不相同。工作中,我市各级民政部门以《地名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为统领,深入乡村掌握‘一手资料’。2024年以来,累计梳理乡村待命名路街巷3339条,在3个区县试点开展县级地名方案编制工作,强化对地名命名更名、标志设置、文化保护等事项的引导约束,推动乡村地名体系标准化、系统化建设。

同时,市民政局推出了“齐好名”地名文化品牌,“齐”指的是“厚道齐地”,展现的是淄博“三千年泱泱齐风”的厚重历史文化;“齐”又谐音“起”,指的是要起一个好地名,在地名命名过程中力求“师出有名”;“齐”还作为一个形容词,指的是“全部和所有”,要让淄博“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的美好愿景。

“乡村著名行动”启动以来,我市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地名不规范的自然地理实体、路街巷等规范命名,规范设置乡村地名标志,努力确保“有名就有标”。2024年以来,全市规范命名、更名乡村地名1630条,设置、维护地名标志1476块,健全乡村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织密乡村地名网。

全市各区县积极探索地名应用新模式,桓台县一次性命名乡村道路895条,启用了大量传统老地名、植入了许多历史优秀地名,“辕固路”“曲幽巷”“博文路”“锦书巷”等路名,无不彰显着桓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临淄选择最能反映齐文化和乡村振兴的词汇,如“三归台街”“孝德巷”“诚信巷”等进行命名,一批乡村街巷有了温暖的名字,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著名”乡村 助力乡村文化繁荣

每个乡村都有独一无二的“气质”,乡村地名,不仅是地理信息标志,更是历史人文记忆。

淄川上端士村、博山和尚房村、淄川梦泉村、沂源姚南峪村、临淄区搭岭村……这些充满诗意和历史感的村名,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寄托着村民们的乡愁乡情,连接着乡村的过去和未来。保护、沿用好这些现有地名,既能守护乡愁记忆,也能擦亮和美乡村名片。

“村里有一棵树龄1300多年的唐槐,树龄800年和500年以上的古槐也各有一棵,还有8处保留完整的庙宇以及清光绪帝赐的‘松节冰心’匾牌……”博山区源泉镇麻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鹏谈到村里的古迹如数家珍。

漫步在麻庄村的青石胡同里,脚下的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石拱圈门上的匾额字迹清晰可辨,如西胡同的“迎旭”门、刘家胡同的“望淄”门,这些精美的古建筑和雕刻,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诉说着村庄的悠久历史。

“这是‘条子石’胡同,过去这是村里的‘CBD’,村民每天在此聚集聊天,消息都是从这里传播;这是‘打水道胡同’,因为村民每天要去‘北井’挑水而得名。”李鹏一边带记者感受村庄特色,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些胡同名字背后隐藏着的故事。

“命名过程中我们注重保留村民口口相传的老地名,为村民提供方便,也能让年轻人了解村庄的历史文化,这几年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源泉猕猴桃’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村里旅游的人逐步增多。我们正在设计村庄导览图,方便游客进村参观,还能让大家感受村庄的历史文化。”李鹏介绍。

源泉镇北崮山村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故乡,这里有焦裕禄故居和纪念馆等红色文化遗迹,还有如焦家大院等历史遗迹。北崮山村深挖地名文化资源,在村庄建设乡村记忆馆,馆内设置历史沿革、乡村记忆、传说轶事等地名内容;村内沿街立面粉刷“焦裕禄贴心话”“家风家训”等,让红色资源“有名有姓”地展示出来。如今,焦裕禄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成为激励人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2024年,博山区评选9处地名文化保护名录,既有颜文姜祠、范公祠这样的文物古迹,又有博山名人孙廷铨和焦裕禄的故居,还有陶琉工业数百年发展形成的西冶街、炉神庙。”博山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博山区全面梳理全区重要遗址遗迹,打造了一批如西冶工坊、颜神古镇等体验性强、影响力大的老地名旅游品牌产品。

临淄区充分挖掘齐文化资源,依托太公湖植物园,建成“悦享传齐”地名文化主题公园,在全区12个镇、街道打造13处美丽乡村记忆馆,挖掘乡村发展变迁历史和地名文化内涵,各村发挥自己的力量让地名乡村文化活起来。

临淄区金山镇福山村自康熙年间(1698年)创立,“福”文化传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围绕福山村‘福文化’主题我们发起了百福书法大赛,面向全国广泛征稿,共收到投稿作品2028件,最终评出入展作品100件,全部展示在村‘福山美术馆’内,吸引了周边很多参观者前来。”福山村党支部书记唐夕华介绍。

传承乡村地名,探索乡村的历史文化,本质上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乡村记忆的延续。以乡村地名文化为基础,越来越多的村史馆、民俗馆、博物馆、技艺馆等为人们所熟知,乡村地名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乡愁和乡情以文化的形式深入人心。

为乡村“著名” 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乡村命名、设标后,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促进了乡村交通、物流的便捷发达。

石头房、石头墙、石头井、石海、十八磨盘……虽然冬季临淄区金山镇搭岭村已经很难见到游客踪影,但错落有致的石头墙仍然难掩浑然天成的美感。

“村庄四面环山,山岭相连,因建于岭上,故取名‘搭岭’。周边山中盛产青石,老宅基本由青石建成,至今保留着明代古村落风貌,搭岭村对村内无人居住的老石头房子进行回收,发展民宿、研学、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方式。”搭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边青田介绍,近几年,搭岭村做足石头文章,打造了“石碾胡同”美学小巷和“鸽子胡同”,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组慕名来搭岭村取景。

以前的搭岭村“锁”在深山无人识,如今通过导航来搭岭村的游客越来越多。“‘搭岭村小米’和‘地瓜’等农产品过去需要村民去附近集上卖,现在只需要摆在村口,旅游旺季时,游客到来,就能销售一空。”边青田说。

规范化的乡村地名、标识,带来方便的乡村生活。村里有了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农家乐、种养基地、采摘园等地名标识,快递进村了,特色农产品出村了,采摘园被更多人知道了,无论是村民还是游客,都享受到了更多便利。

据了解,临淄区建立民政、邮政系统乡村标准地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动员群众参与寄递物流站点选址,在全区选定152个村级服务站点,让农村快递服务100%覆盖全区行政中心村。同时,借助邮政投递员、快递员以及“乡村著名行动”信息员、志愿者等力量,采集上传区级寄递物流产业园区、镇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点(村邮站点)等名称,提高其在互联网地图上的感知度、活跃度和搜索定位精准度。

谈到物流快递点直接到门口的好处,临淄区凤凰镇北田旺村“颜青樱桃园”的颜培青乐得合不拢嘴:“过去樱桃成熟只能等着商贩上门收,现在通过快递就能直接发走。进入樱桃销售季,每天快递员上门收货,最多一天可以发走100多箱。”

我市依托国家地名信息库和互联网地图,将乡村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道路街巷、交通水利、文化旅游等地名信息采集上图,做到应收尽收、应采尽采、常态更新、规范上图。2024年以来,全市新增图上信息5506条,地名赋能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日益凸显。

地名与乡村文旅的融合应用,让“地名名称”变“品牌名称”成为现实。

周村区将地名文化元素融入乡村产业、产品宣传塑造,打造培育周村烧饼、王村醋、淄博烤梨、大街馍馍酱等地名好品和山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淄博树莓种植基地等各类特色农场,便利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增加农民收入;临淄区持续增强与地名紧密相连的特色农副产品,如搭岭年糕、四官撑凳、金岭蜜食等地名文化内涵;博山区创建五福峪地瓜、蕉庄烧饼等地名品牌,赋能乡村产品销售,带动地名文化传播;桓台县支持鼓励在乡村产业品牌宣传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打造马踏湖金丝咸鸭蛋、马踏湖白莲藕、新城细毛山药、荆家四色韭黄等农产品品牌,提升了地名景观的知名度……

如今,淄博地名品牌矩阵正加速形成,以市级“齐好名”地名文化品牌为统领,张店区“情满黄桑 多彩地名”、淄川区“地名般阳 生态涵养”、博山区“博善地名”、周村区“鲁商故里 周村有名”、临淄区“齐地有名”、桓台县“守望地名 印象桓台”、高青县“地名高青 大河传承”、沂源县“记忆沂源 话说沂源”等各区县级地名品牌正实现特色发展、上下联动、分层推进、百花齐放,共同绘就了一幅乡村地名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画卷。

来源:淄博日报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