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质疏松就补钙?这样做还能预防骨转移

360影视 2025-01-15 01:57 2

摘要:随着乳腺癌筛查和诊疗手段的不断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显著改善。生存期的延长,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对乳腺癌患者来讲,骨健康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乳腺癌筛查和诊疗手段的不断提升,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有了显著改善。生存期的延长,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对乳腺癌患者来讲,骨健康管理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骨丢失”也可以理解为骨质疏松,被认为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长期不良反应之一。

01两大因素,骨质疏松“催化剂”年龄

女性的骨组织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强度和最大密度,此后几乎维持这个水平至绝经期。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迅速下降加速了骨丢失,是女性骨质疏松的最大危险因素。

内分泌治疗

高达70%的乳腺癌患者呈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内分泌治疗是此类患者辅助治疗中最为重要的手段。

但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正是通过抑制雌激素产生或下调ER水平,从而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同时也增加了骨质疏松的风险。

研究显示,对绝经后[包括绝经前接受卵巢功能抑制(OFS)治疗]的人群来说,前臂、髋骨和脊椎是较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髋骨骨折的死亡风险非常高,50岁以上并且在髋骨骨折后住院的女性患者死亡率约为3%。脊柱骨折后女性患者1年生存率为86.5%,5年生存率为56.5%。

因此,骨丢失的预防和治疗,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02只补钙,远不够

对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如出现抽筋、腰疼等症状,要警惕是否发生了骨质疏松.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及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骨健康指南均推荐,绝经后老年肿瘤患者、化疗后、内分泌治疗后及卵巢切除术后患者,常规检测骨密度(MBD)。

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BMD是目前通用的骨丢失诊断手段。

除外加强对骨密度的关注,还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预防和治疗骨丢失,降低骨折发生的风险。

生活方式改善

研究表明,戒烟限酒可以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风险,如果本身就是高风险人群,更要注意。规律地中等负重的锻炼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补充钙和维生素D

钙和维生素D已经被广泛推荐用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口服内分泌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应适当提高钙和维生素D的剂量。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建议50岁及以上人群钙推荐剂量为1000~1200mg/d,65岁及以上老年人维生素D推荐剂量为600U/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2000U/d,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时,剂量可为800~1200U/d。

必要时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绝经状态(自然绝经或手术/药物去势)的或正在/计划使用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建议尽早给予骨改良药物干预,推荐使用双膦酸盐且最佳用药时长为5年或2~5年。此外,研究发现,双膦酸盐的应用可进一步降低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发生骨转移的风险。

来源:趣说两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