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新志,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朱凌/杨延莲:纳米颗粒治疗脊髓损伤的分类…

摘要:脊髓损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之一,引起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目前临床对脊髓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减压和大剂量的甲泼尼龙冲击疗法,但仍很难实现患者的功能恢复,且往往伴有很大的副作用。纳米颗粒是直径1-1000nm之间的

脊髓损伤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之一,引起患者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了极大的疾病负担。目前临床对脊髓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减压和大剂量的甲泼尼龙冲击疗法,但仍很难实现患者的功能恢复,且往往伴有很大的副作用。纳米颗粒是直径1-1000nm之间的颗粒,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表明纳米颗粒对脊髓损伤的修复具有有益作用。相比传统的化学药物、蛋白质/多肽和核酸类药物,纳米颗粒具备水溶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体内长循环、能够有效渗透血脊髓屏障、易于与生物材料结合等优势。由于纳米颗粒的组成和功能不同,有些纳米颗粒对神经修复具有直接效果而可以作为药物使用,而有些纳米颗粒则作为药物递送的载体来使用。尽管纳米颗粒已经被广泛地用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但对于这些纳米颗粒的分类、递送途径、递送策略以及治疗机制仍未被全面总结。

近期,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新志团队联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朱凌/杨延莲团队在《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发表了题为“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的综述文章。该综述回顾了过去数年内纳米颗粒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系统性地总结了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的纳米颗粒的详尽分类、递送途径、递送策略和治疗机制。并总结了目前纳米颗粒在临床/临床前应用时所面临的挑战。文章就纳米颗粒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优势、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机制以及基于纳米颗粒的治疗策略进行系统综述。重点讨论了基于纳米颗粒的治疗策略如何靶向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以恢复脊髓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并讨论相关机制。总之,纳米颗粒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治疗手段,在脊髓损伤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通过不断优化纳米颗粒的制备、修饰和递送策略,有望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然而,纳米颗粒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发展。纳米颗粒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患者带来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文章来源Yang Q, Lu D, Wu J, Liang F, Wang H, Yang J, Zhang G, Wang C, Yang Y, Zhu L, Sun X (2025)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Neural Regen Res 20(6):1665-1680.

来源: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