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105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在地方网信办完成登记。记者梳理发现,四川共有长虹云帆、晓模型XPT、海艺绘画
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已备案信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国共302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在国家网信办完成备案,105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在地方网信办完成登记。记者梳理发现,四川共有长虹云帆、晓模型XPT、海艺绘画大模型、智媒大模型等9款应用完成国家备案和地方登记,数量居全国第六位。
近年来,从“百模大战”到“千模竞技”,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各地抢抓机遇,纷纷推出大模型扶持政策,完善配套支持。竞速大模型,四川发展如何?又该如何破局?
图为部分四川行业垂直大模型企业。川观新闻资料图
瞄准垂直赛道 越来越多川企崭露头角
四川的大模型有何特点?从已完成备案和登记的9款应用看,相关企业均立足自身基础和产业优势,聚焦垂直大模型发展。
于2024年3月完成备案的长虹云帆,聚焦智慧家电领域,是四川首个成功备案的人工智能模型。
“大模型不仅提升家电的智能化水平,也拓展了多元化场景。”长虹云帆AI大模型产品负责人康路介绍,该应用具备多维感知、多重理解、多任务管理等能力,不仅能精准搜索电视节目,还能和电视就节目内容进行交流。“以前,如果要看某部电视剧,需要给出明确的指令,现在给出演员的名字、故事大概、某个情节,都能搜到。此外,如果想更深入了解一些剧情,也可以追问,让智能电视给出答案。”
瞄准垂直赛道,解决行业痛点,越来越多的四川企业在细分领域崭露头角。
在智能制造领域,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工业缺陷检测领域大模型打造智能检测产品,可帮助企业对工业品进行缺陷检测。该公司董事长傅彦表示,检测准确率高达99%,可帮生产企业节约超八成的人力成本。在政务服务领域,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大模型MT-WorkGPT,并基于该模型打造了麻辣烫数字人、自贡灯会数字人等产品。在文化创意领域,成都海艺互娱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海艺绘画大模型,让用户无需任何专业技能,就能设计个性化图片。在媒体领域,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打造的“智媒大模型”和“智媒云大模型”,聚焦传媒行业生产需求和使用场景,优化融媒采编流程,提升数字媒介创作能力和国际传播效能。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发布了34个本土垂直大模型,涉及智能制造、文化旅游、医学诊疗等领域。未来,四川还将结合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支持研发更多细分领域大模型,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大模型集群。
成都超算中心。摄影 周良勇
深挖“隐性”数据 “因材施教”突破数据关
大模型的发展,离不开算力、算法、数据的支持。
算力的大小,决定了大模型的训练速度。因此,一些企业不得不将大部分成本投入算力之中,以实现“大力出奇迹”。一名智能制造行业垂直大模型产品负责人介绍,他们的训练成本七成用于算力,推理成本九成用于算力,每年花在算力上的成本上百万元。
比算力更令人头疼的是数据。“与通用大模型相比,垂直大模型更像一个‘专才’,需要足够丰富和高质量的垂直行业训练数据。”一名医学诊疗大模型企业代表说,医疗行业的大量知识并没有在互联网上呈现,甚至很多是医生经验性的认知积累,行业内擅长复杂推理的专家,其最具价值的思维框架、思维模式远未文档化或数字化。“行业垂直大模型瞄准特定的行业和需求,但目前训练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互联网等渠道,如果没法挖掘出这些‘隐性’数据,将限制大模型的训练效果和应用性能。”
对垂直大模型来说,数据既是难点,也是成败的关键。
突破数据关,需要不断沉淀和积累。“本草智库”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技术负责人陈伟介绍,他们花了10多年,建立含2000余万个实体和超20亿个关系对的知识图谱,生成一系列覆盖中药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数据,让大模型在中药种植、质量控制、药物研发等中药全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具备决策支持能力。
突破数据关,离不开“因材施教”。成都考拉悠然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谢治宇说,就训练大模型而言,参数的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工程化过程中的调优才是真正的考验。“垂直领域不同类型的数据进来之后,需要专家总结成不涉及隐私信息的领域知识,‘合成’为大模型的‘专业教材’,才能研发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四川正推动政务、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公共数据搜集,鼓励企业基于业务数据积累,开发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推动不涉及隐私和公共利益的数据市场化交易。
成都智算中心。川观新闻资料图
做强产业链 加快大模型应用落地
“争夺大模型,就是争夺下一个技术时代的基础平台。”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陈章说,经过几年发展,四川已汇聚130多家大模型相关企业,其中高相关企业有90多家,覆盖基础层、产品层和应用层等产业链各领域,构建起良好的生态。“但是,超九成企业分布在产业链的技术层,涉及上下游的供应商相对缺乏。”
对于这一点,企业感触更深。“四川各个环节都能做,但能做精的不多。”成都明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严帅说,如产业链上游的数字人形象,能做到高仿真级别的,四川很难找到。
从下游应用看,成都数之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主要在省外。“作为一家四川企业,我们90%以上的客户都不是四川的。”傅彦呼吁,四川应聚焦应用层推出更多引导政策。
情况正逐渐改善。2024年12月25日,AI助手Kimi所在的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科创生态岛签署协议,未来将深耕大模型数据优化,搭建应用场景。再早之前,成都中科创达软件有限公司与火山引擎举行深度合作签署仪式,将建立和依托人工智能大模型联合实验室,携手推动大模型的科研成果在车端和智能硬件端转化和应用。
主流通用大模型企业与四川的合作加密,将进一步加快大模型应用落地。“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抓应用塑生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四川将围绕重点行业应用需求,着力引进国内先进通用大模型,助力示范场景打造,同时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服务业各环节融合应用,赋能千行百业转型提质。“此外,我们还将积极开展大模型供需对接活动,推动相关行业数智化发展提速,加快人工智能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