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厘子吃多了会中毒?谣言

360影视 2025-01-20 14:52 3

摘要:车厘子里确实含有致毒的成分,但是微乎其微,正常吃根本达不到令人中毒的含量。且有毒物质基本都在果核里,一般人咬不开、咬不破,也不会吃。

网上一直流传着说,吃 5 颗车厘子就会导致氢氰酸中毒。

这种说法很不严谨。

车厘子里确实含有致毒的成分,但是微乎其微,正常吃根本达不到令人中毒的含量。且有毒物质基本都在果核里,一般人咬不开、咬不破,也不会吃。

临近春节,车厘子无疑是最“火”的水果之一,其色泽艳丽、汁多肉厚、清甜爽口,深受不少人喜爱。有网友说,樱桃吃多了会导致铁中毒和氰化物中毒。此前,网上也一直流传说吃 5 颗车厘子就会导致氢氰酸中毒。氰化物是什么?车厘子还能吃吗?

车厘子吃多了会铁中毒?

铁中毒是由于摄入铁过量引起的有数据显示,一次摄入铁量达到和超过 20 毫克每公斤体重时即可出现急性铁中毒,对于一个体重 60 公斤的成人来说,大约就是 1200 毫克铁。

不过,樱桃的铁含量并不丰富,只有 0.36 毫克/100 克,要达到出现铁中毒的量,大约要吃 333 公斤。正常人不可能一次性吃到这么多。

另外,要知道,我们现在常吃的大白菜的铁含量都有 0.8 毫克/100 克呢。所以,如果担心吃樱桃导致铁中毒,那岂不是大白菜也不能吃了?

车厘子吃多了导致氰化物中毒?

车厘子吃多了还会导致氰化物中毒。车厘子里真的有氰化物吗?

氰化物是指带有氰基(CN)的化合物,其结构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氮原子通过叁键相连接。真正具有强烈毒性的氰化物有三种:氰化钠(NaCN)、氰化钾(KCN)以及氢氰酸(HCN)。氰化物会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因而对人类和动物有害。人类氰化物急性中毒的症状包括呕吐、恶心、头痛、头昏眼花、心搏徐缓、抽搐、呼吸衰竭,最终可导致死亡。比如,氰化钾的致死剂量在 50~250 毫克之间,这与砒霜(As2O3)的致死量差不多。

植物中的氰化物通常是以氰苷形式存在的。很多蔷薇科植物的种子里都含有氰苷,比如桃、樱桃、杏、李子等,樱桃的核仁也的确含有氰苷。不过,这些水果的果肉里是不含氰苷的。

香港食物按中心研究显示,樱桃仁可能含有氰苷

而且,氰苷本身是无毒的,只是当植物细胞结构被破坏时,含氰甙植物内的 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氰甙生成有毒的氢氰酸,才可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

那么,樱桃核里究竟有多少氰化物呢?

目前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氰苷大约是 50 多种,其中最有名的是苦杏仁苷,《甄嬛传》里安嫔最后吃苦杏仁自杀就是因为氰苷水解出氢氰酸。但是樱桃核仁导致的氰化物中毒的案例却几乎没听说过,主要还是因为含量差异很大。

苦杏仁中氰苷的含量大约是 2%~4%,它是蔷薇科植物里氰苷含量比较高的,折算成氢氰酸的话每克可含有几个毫克。

至于其他蔷薇科果实种子中的氰苷就低得多,比如每克樱桃核仁中的氰苷折算为氢氰酸后大约只有几十个微克,是苦杏仁的几百分之一。加上人们一般不会有意去吃樱桃核仁,因此樱桃核使人中毒的情况非常罕见。

常见食物中氰苷的含量,樱桃中氰苷含量极低

氢氰酸导致人的中毒剂量大约是每公斤体重 2 毫克左右,网上说吃了 5 颗樱桃核仁就中毒的其实非常不实际。一个樱桃的核仁只有几克,换算成氢氰酸最多也不到几个毫克。可以看出,樱桃核中即使有氰苷也是很少,而且吃进去的氰苷也不一定能全部变成氢氰酸,导致人中毒的可能性实在太小。

还能放心吃樱桃吗?

虽然氰化物有毒 ,但大家也不要过于惊慌。

首先,氰甙本身是无毒的,只是当植物细胞结构被破坏时,含氰甙植物内的 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氰甙生成有毒的氢氰酸。氢氰酸才可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而樱桃氰苷物质都是樱桃核里,一般人咬不开、咬不破,也不会吃。

其次,氰苷也很容易去除。由于氰苷对热不稳定,因此彻底的加热是去除氰苷最有效的方式。研究发现,煮沸可以除去 90%以上的氰甙。目前国际上通用建议都是不要生吃这些含氰苷的食物。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简单的方法还是不要吃水果的果核。只要不是刻意去嚼果核里的种子,吃水果导致氰苷中毒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况且,樱桃果肉那么好吃,果核那么难吃,一般人也不会吃的。

如何避免氰化物中毒?

1、尽量不要生吃含氰苷的食物,如竹笋、木薯、银杏果等,如果要吃,尽量切成小块用沸水煮沸后再吃。

常见的含氰苷的食物还包括鲜竹笋、木薯、银杏果(白果)和一些豆类(比如利马豆)等。

2008 年,香港食品安全中心曾测定了香港常见食用植物中氰化物含量,检测结果发现,苦杏仁(北杏)、竹笋、木薯及亚麻籽样本的氰化物含量范围为 9.3~330 mg/kg;苦木薯的氰化物含量较甜木薯为高;氰化物含量在新鲜竹笋中分布不同,笋尖的氰化物含量最高(120 mg/kg);竹笋和木薯制品中氰化物的含量较低,范固为从未检出到 5.3 mg/kg。

2、不要生吃或咀嚼苹果、李、杏儿、樱桃等水果的种子和果核。

照“谣”镜

这类谣言通过科学包装、夸大风险、模糊概念以及利用大众熟悉的食材,使得谣言更容易引发讨论和快速传播。

比如使用了“铁中毒”和“氰化物中毒”这样的医学术语,使内容显得专业而可信,容易误导公众特别是对医学知识不熟悉的人群。此外该谣言将樱桃中含有的少量铁和氰苷(一种天然存在的物质)与中毒直接挂钩,夸大了风险。谣言中暗示“樱桃铁含量高”和“氰化物中毒风险”可以直接导致健康危害,但没有说明摄入的实际量和临界点,模糊了“过量”与“正常摄入”的区别,逻辑上偷换概念。

面对这类谣言,我们应保持理性,查阅权威科普内容核实真相,不盲目相信或传播,并培养科学认知能力。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来源:免疫巩固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