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打坐作为一种古老的修行和养生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无论是在宁静的清晨,还是在疲惫的夜晚,许多人选择通过打坐来寻求内心的平静、缓解压力、提升专注力。从忙碌的都市白领到追求身心健康的人群,打坐的身影无处不在。
忠告一:莫盲目跟风,先了解自身状况
在决定踏上打坐之旅前,务必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每个人的身体条件和健康状况千差万别,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直接进行打坐练习。如果你本身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或者体质较为虚弱,盲目打坐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
忠告二:姿势正确,舒适稳固是关键
打坐姿势多种多样,其中最经典且被广泛推崇的是七支坐法。七支坐法就如同搭建一座稳固的大厦,每一个要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只有各个要点都做到位,才能构建出一个良好的打坐基础,为后续的修行与身心调养奠定坚实的保障 。双足跏趺,即双盘,将左右脚分别放置在对侧的大腿上。双盘能使身体重心稳定,气血运行更为顺畅,有助于身心的深度放松。但如果实在无法做到双盘,单盘(单足跏趺)或散盘也是不错的选择。单盘是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大腿上;散盘则是双脚自然交叉,放在身前。重要的是,不要强行追求双盘而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保持脊背挺直,犹如松树般挺拔直立。想象有一根无形的线从头顶向上提拉,带动整个脊柱向上伸展,让脊椎的每一节都自然舒展,排列整齐。这样能使身体的气机通畅,避免因弯腰驼背导致的气血阻滞。同时,也有助于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精神状态 。
两肩微微张开,自然舒展,不要耸肩或刻意挺胸。双肩放松下垂,让肩部的肌肉处于自然、松弛的状态,就像衣架自然悬挂衣物一样。这样能使胸腔开阔,呼吸更加顺畅,同时也能缓解肩颈部位的紧张与疲劳 。双手结定印于脐下,一般是将右手掌叠放在左手掌上,两大拇指轻轻相触,自然地放在小腹前的腿上。这种手势能够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使身心更加安定。结印的动作要自然、舒适,不要过于用力或僵硬 。头部保持中正,不前倾、不后仰、不歪斜。下巴微微内收,如同轻轻夹住一个鸡蛋,使颈部肌肉自然放松。这样的姿势有利于气血在头部的正常循环,减轻头部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呼吸的顺畅 。双眼微微闭上,或者微微睁开一条缝,目光落在身前约一肘远的地方,似看非看,保持一种若有若无的凝视状态。这样能避免外界过多的干扰,帮助我们更好地专注于内心 。
忠告三:循序渐进,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许多人认为,打坐时间越长,收获就越大,实则不然。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身体还未适应这种长时间的静止状态,肌肉力量不足,关节灵活性欠佳,若一开始就强行长时间打坐,极易引发身体不适。比如,长时间保持同一坐姿,会使腿部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腿部麻木、疼痛,甚至可能引发静脉曲张等问题 。而且,长时间打坐还可能让腰部肌肉过度疲劳,引发腰肌劳损,出现腰酸背痛的症状 。
忠告四:环境清幽,助力身心安定
打坐,需要为心灵寻得一片净土,一个清幽的环境就如同为打坐搭建了一个理想的舞台,能极大地提升打坐的效果。当你置身于安静的环境中,没有外界噪音的干扰,思绪更容易平静下来,就像平静的湖面,没有涟漪的扰动,才能清晰地映照出天空的湛蓝。舒适的环境同样不可或缺。若所处空间狭小逼仄,或者座椅坚硬难受,身体会不自觉地处于紧张状态,难以全身心投入打坐。比如,在一个布置温馨、空间宽敞的房间里打坐,与在杂乱拥挤的角落相比,身心的放松程度会有天壤之别 。空气流通也是关键要素。新鲜的空气就像生命的源泉,能让身体和大脑时刻保持清醒。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打坐,时间一长,会感到头晕、胸闷,这是因为身体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而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如靠近窗边,微风轻轻拂过,带来清新的空气,能让你在打坐时呼吸顺畅,神清气爽 。
忠告五:穿着宽松,释放身体束缚
在准备开启打坐之旅时,选择合适的衣物至关重要。宽松的衣物就像是为身体打开了一扇自由的大门,能让身体摆脱束缚,尽情舒展。当你穿着紧身衣服打坐时,身体会被紧紧包裹,仿佛被绳索捆绑一般,肌肉无法自然放松,气血的运行也会受到阻碍,就像河流被堵塞,无法顺畅流淌。而宽松的衣物,如棉质或麻质的宽松长袍、运动裤等,能给予身体充分的活动空间。在材质方面,棉质衣物柔软亲肤,透气性良好,能吸收身体排出的汗液,保持皮肤干爽舒适;麻质衣物则具有独特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让身体时刻与外界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 。
忠告六:饮食适度,与打坐时间错开
饮食与打坐的关系,犹如水与舟,处理得当则相得益彰,处理不当则相互阻碍。饭前,身体处于相对空腹的状态,此时若进行打坐,胃部空虚,气血相对不足,可能会导致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因为在打坐过程中,身体的气血会相对集中于经络和脏腑,以维持身心的稳定状态,而空腹时气血本就不足,打坐进一步分散气血,就容易引发身体的不适 。饭后,胃部充满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来帮助消化。此时若立即打坐,会使身体的气血分布发生改变,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功能。这就如同一条原本水流充足的河流,突然被分流到其他地方,导致原本需要水流滋养的区域干涸。南怀瑾先生曾提到,饭后打坐最容易昏沉,腿也容易发麻,本来三十几分钟不会麻,现在十几分钟就麻了 。
忠告七:保持专注,让杂念自然来去
在打坐的过程中,杂念就像夏日夜空中的繁星,层出不穷,这是许多人都会面临的困扰。其实,杂念的出现是正常的,我们的大脑本就充满各种想法。关键在于,当杂念生起时,我们要学会正确应对 。当杂念出现时,不要刻意去驱赶它们,越是抗拒,往往越会被其束缚。蔡衍颛先生曾说,处理杂念就像扫地,先把大的垃圾扫掉,再慢慢清理灰尘。我们可以试着觉察杂念,如同一个旁观者,看着它们来来去去,而不被其带走。比如,当你在打坐时,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工作上的事情,不要陷入其中思考解决方案,而是在心里告诉自己 “这是一个工作相关的杂念”,然后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当下的状态,如呼吸、身体的感觉等 。
忠告八:莫求神通,平常心看待打坐
在打坐的世界里,神通的传说犹如神秘的迷雾,吸引着不少人。有些人听闻他人在打坐中获得了超自然的能力,如预知未来、透视等,便心向往之,将追求神通作为打坐的主要目标。然而,这种想法往往是误入歧途的开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神通的存在。那些所谓的神通体验,很可能是大脑在特定状态下产生的幻觉,或者是心理暗示的结果。在宗教修行中,过度追求神通也是被明确反对的。比如佛教强调,修行的核心在于通过对佛法的领悟和实践,达到内心的解脱和智慧的增长,而不是追求外在的神通。
忠告九:及时调整,别让身体受委屈
在打坐过程中,身体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它的每一个信号都值得我们用心倾听。当身体出现疼痛、麻木等不适时,这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警报,提醒我们需要做出调整。比如,当你感到腿部麻木,这可能是因为腿部血液循环不畅,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压迫了血管和神经。此时,若继续强行坚持,可能会导致腿部神经损伤,影响正常的行动能力。又如,若腰部出现疼痛,可能是因为坐姿不正确,腰部肌肉过度紧张,长期如此,可能会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等严重问题 。
忠告十:下座放松,延续打坐的益处
当你结束了一段打坐的时光,切不可急于起身,如同一场精彩的演出需要完美的谢幕,打坐后的下座放松同样至关重要,它能为你的打坐体验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让你更好地延续打坐带来的益处 。下座后,身体可能还保持着打坐时的相对静止状态,血液循环和肌肉状态需要一定时间来调整。先轻轻活动一下手指和脚趾,就像微风轻拂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促进末梢血液循环。接着,慢慢转动手腕和脚踝,动作要轻柔、缓慢,如同优雅的舞者在翩翩起舞,每个方向转动几圈,帮助放松关节 。
站起身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双手向上伸直,尽量伸展身体,感受身体被拉长的感觉,仿佛要触摸到天空的云朵;然后向左、向右侧弯曲身体,拉伸侧腰,注意保持呼吸均匀,不要憋气。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扭转动作,比如缓慢转动腰部,向左、向右转圈,活动腰部关节 。
总结:正确打坐,收获身心滋养
打坐,这一古老而深邃的修行方式,宛如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通往身心和谐的大门。但这把钥匙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正确使用它。通过这十个忠告,我们详细阐述了从准备阶段到打坐过程,再到结束后的各个关键要点 。从了解自身状况,为打坐筑牢安全基石;到掌握正确姿势,搭建起身心稳定的框架;从合理规划时间,稳步推进修行进程;到营造清幽环境,为心灵创造宁静港湾;从选择宽松衣物,给予身体自由舒展的空间;到巧妙安排饮食,确保与打坐相得益彰;从专注应对杂念,让内心在平静中升华;从摒弃对神通的追逐,回归打坐的本质;从及时调整身体不适,守护身体健康;到下座后精心放松,延续打坐的美好馈赠 。每一个忠告都是我们在打坐之路上的宝贵指引。
来源:健康小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