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地黄提取物揭秘:逆转衰老关键通路,肝脏重获新生!

360影视 2025-01-21 08:07 2

摘要: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规模肝切除术中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早期移植物衰竭及肝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器官衰竭的病例中,HIRI占据了10%的比例;而在急性和慢性组织排斥以及器官损伤的病例中,其比例高达45%,这无疑对肝切除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规模肝切除术中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早期移植物衰竭及肝功能障碍的关键因素。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器官衰竭的病例中,HIRI占据了10%的比例;而在急性和慢性组织排斥以及器官损伤的病例中,其比例高达45%,这无疑对肝切除和移植的管理构成了重大挑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HIRI的机制已被揭示,包括氧化应激引发的肝细胞损伤,以及随后由促炎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释放导致的继发性损伤还有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和免疫级联反应

近年来,新的研究进一步表明,HIRI的病理过程可能与铁代谢异常和细胞衰老紧密相关。尽管有学者对HIRI的成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但目前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水飞蓟素的预处理和后处理作为首选的抗氧化剂,不仅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其治疗效果也仍然有限。因此,迫切需要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以预防HIRI的发生

生地黄(Rehmannia Radix Praeparata,RR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中药材,其在保护肝脏、延缓衰老以及抗氧化方面的功效备受推崇。尽管RRP的益处已得到普遍认可,但其通过调节细胞衰老过程来抑制HIRI进展的详细机制,以及在RRP中哪种提取物在抗衰老方面最为有效,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明确解答。

日前,一篇名为“Radix rehmanniae praeparata extracts ameliorate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reversingLRP1-NOTCH1-C/EBP# axis-mediated senescence fate of LSEC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RRP活性提取物缓解HIRI的潜在机制

图1 论文首页

研究方法

该研究首先运用了多种化学分析技术,对RRP水提物(RRPAE)及其活性成分进行了详尽的鉴定工作。此外,研究构建了两种实验模型,以模拟和研究RRP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首先是通过手术手段建立的小鼠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肝脏在遭受HIRI后的病理生理状态。其次,研究还构建了通过缺氧再氧(HR)刺激的肝窦内皮细胞(LSECs)模型,这种模型能够更细致地研究细胞层面的反应。并且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对基因表达的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结合多种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深入探讨了RRP对抗HIRI的潜在机制

图2 RRP活性成分在LSECs中的抗HIRI作用的分子机制示意图

研究结果

结果显示,在确认RRP的有效成分后,研究发现RRP及其有效成分在HIRI期间有效地促进了LSECs的开窗修复,改善了肝窦区域的炎症反应、细胞肿胀以及血管的连续性。转录组学分析表明,RRP可能通过调节NOTCH信号通路,逆转由HIRI引起的细胞衰老。细胞分类研究进一步指出,在HIRI影响下的肝脏中,衰老细胞主要是LSECs,而非其他类型的细胞。不同的RRP有效成分,特别是RRPGLY,能够改善LSECs的衰老状态,抑制由HR损伤或NOTCH1激活剂引起的促炎性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基因的表达,并同时抑制LRP1-NOTCH1-C/EBPβ信号通路。此外,针对NOTCH1的特异性siRNA抑制与RRP的肝保护作用具有协同效应。ChIP-qPCR分析进一步证实,在缺氧条件下,C/EBPβ在SASP代表性基因Il-1β启动子区域的富集被RRPGLY显著抑制。

图3 RRPAE中具有代表性提取物的UPLC/MS

结论

综合分析表明,RRPGLY与其他RRP提取物在体内和体外均展现出显著的抗衰老活性。RRP提取物通过抑制LRP1-NOTCH-NC/C轴并减少炎症性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的释放,对LSECs的衰老及HIRI具有积极影响。这些发现为针对衰老细胞进行靶向治疗以及促进肝脏修复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Zhang Y, Qu J, Luo R, Jia K, Fan G, Li F, Wu R, Li J, Li X. Radix rehmanniae praeparata extracts ameliorate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reversing LRP1-NOTCH1-C/EBPβ axis-mediated senescence fate of LSECs. Phytomedicine. 2024 Oct;133:155923. doi: 10.1016/j.phymed.2024.155923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