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们也会觉得,自己身为管理层,懂的一定比员工多,如果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会显得自己很没有地位。
导语:为什么说倾听,是高效沟通的开始?今天与你探讨。
在管理工作中,很多管理者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指挥员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他们也会觉得,自己身为管理层,懂的一定比员工多,如果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指手画脚”,会显得自己很没有地位。
于是,他们听不进下属的意见,总是习惯性反驳,即便觉得员工提出的想法很好,但是碍于面子,依然会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种不愿倾听的管理者,不但会让下属失去沟通的欲望,也会让自己变成“聋子”“瞎子”,做不出正确的决策。
拉姆·查兰在《领导梯队》一书中说:“倾听,是成熟管理者的特征之一。”
那么,如何正确地倾听呢?
倾听的3个层次许多人认为不打断对方说话就是倾听。但事实上,倾听的要求远不只这么简单。通常而言,倾听有3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倾听事实。
最基本的倾听,就是倾听事实,如实地接收对方表达的客观信息。
比如,在工作会议中,下属汇报项目进展时说:“我们原计划上周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但因为品牌部门提供的资料延迟,导致我们实际到昨天才完成。”
你看,这就是事实信息。通过准确倾听这些事实,你可以对当前现状有个基本的了解。
但要注意,有些人在听了对方的话之后,会根据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对对方的话进行判断,曲解了对方的真实表达。
比如,“品牌部门提供的资料延迟”,这是事实;而“品牌部门提供的资料无缘无故延迟”,这就加入了你自己的判断。
倾听的时候,先不要加入自己的判断,而要尽量倾听对方讲的事实,这样你的倾听才是客观的。
第二个层次,倾听情绪。
事实的背后,有可能是情绪。比如,“品牌部门提供的资料又一次延迟了”,这句话说的是事实,但背后也反映出了一定的情绪。
很多管理者做不到这一点,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与员工沟通的目的性非常强,常常是为了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而倾听对方的谈话,很少顾及对方的感受,无法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然而,这样的倾听,即便找到并解决了问题,也只是暂时性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再比如,下属犯了错,你作为上司,要和他做一次深度沟通。此时下属的感受是内疚、害怕、自责,如果你无法感受到他的感受,反而把他叫进办公室来批评一顿,他的内心一定会很委屈,那你们之间的沟通可能会出现问题。
所以,想让倾听变得有效,就要学会换位思考,以同理心去感知对方表达的情绪,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只有这样,你的倾听才不会流于表面。
第三个层次,倾听需求。
最高层次的倾听,是倾听需求,不仅要听对方说什么,还要听对方没说什么。
我举个例子:有一名平时表现很优秀的员工突然辞职了。做离职面谈的时候,管理者问员工:“你为什么突然提出离职呢?”
员工回答说:“我想换个赛道,去其他领域发展看看。目前这个工作太累了,而且一年下来,刨除掉日常开支,一点积蓄都没有。所以,想想还是换个工作吧。”
这话是什么意思?员工是真的想辞职吗?其实,不是的。他是在抱怨工资低、没赚到钱。
作为管理者,如果你没有听出员工的“弦外之音”,没有倾听到真相,不了解对方真正的意图,是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的。
事实上,任何情绪的背后都是一种需求。用心倾听,解决需要,如此才会大大提升沟通的有效性。
4个原则,学会倾听
真正的沟通,都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思考、判断和共情的能力。
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到有效倾听呢?有以下4个原则:
1.接收
沟通的过程中,当别人表达想法的时候,当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把说的机会留给对方。
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心理定式:如果一个人想要表达内心的想法,直到他将自己的话讲完,他才能听进去你的意见。如果你想要说服对方,就需要耐心听对方讲完。
看过这么一个案例:1965年,日本经济低迷,当时的市场环境也很差,松下电器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几乎陷入困境。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松下幸之助打算彻底调整整个销售体制,但这个提议,遭到了大部分销售行与代理店的反对。
怎么办呢?松下幸之助就组织了一场会议,并且让大家各抒己见。
在他们发表各自意见时,他则一言不发,静静地坐在一旁倾听。
等到所有人的发言都结束了,他才详细地说明了新的销售方式的推行目的及方法。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那些销售行的负责人并没有站出来反对他的改革,而是同意推行。
所以,倾听的时候,即便你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也不要急着去反驳对方,而是要先学会接收,下属说得越多,你就越了解他们。
2.留意
留意什么?首先要留意说话的人的用词,尤其是表达感受的形容词。形容词通常带有主观色彩,所传达的是个人感受,而非事实。
比如,“小江这个月迟到了3次”,这是事实;“我觉得小江傲慢而又懒散”,这是感受。
要特别留意这些措辞,区分感受和事实。
其次,要留意非语言的其他信息,比如对方的表情、肢体动作。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日常交流沟通时,语言传递的信息只占7%,其他诸如声调、表情等传递的信息占到93%。
比如,在和下属沟通时,下属的身体忽然向后仰,这就说明他不同意你的观点,你会发现他的回答比较敷衍。身体的距离代表心理的距离,身体离得越远,两个人的心理距离也就越远。
3.确认
这是倾听过程中非常有用的部分。重复一遍你认为你已经理解的重要内容,这样既能说明你明白了哪些内容,也能澄清你自己脑海中形成的认知。
很多时候,下属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会比较隐晦,你如果不认真倾听,很可能错过关键信息。
比如上面离职面谈的案例,下属真正表达的是自己薪水低,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如果管理者没有捕捉到这个关键的信息,沟通就不会成功。
因此,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你要懂得重复确认信息。需要确认的内容包括事实、情绪和需求。
你可以用“让我来明确一下……”“你的意思是……是这样的吗?”“换句话说就是……是吗?”这样的句式,重复对方的观点,确认对方的观点。
只有真正听懂了对方的意思,才能开始真正有效地沟通。
4.提问
提问是倾听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来检验事实,并就有关兴趣点,进行追问,从而得到更多详细信息。
比如,下属汇报的时候,引用了某项数据,那你可以追问:“这些数据是官方的还是猜测的?”“你的数据是否真的支持你的观点呢?”
关于提问,爱德华·德博诺在《优美思考的能力》一书中提到,问题通常分两类:一类叫射击式问题,一类叫钓鱼式问题。
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是封闭的问题,答案只有Yes和No;一个是开放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所有人都可以聊。
比如,“你认为这次的活动好不好?”这就是一个封闭的问题;而“你认为这次的活动怎么样?”这就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这两类问题没有好坏之分,分具体场景,也可以交叉使用。
比如,我在《业绩提升必修课销售九部曲》中,提到销售从第一次拜访到成交共有9个步骤。“开场白”是封闭的,你要自我介绍,陈述自己叫什么名字,来干什么。
“话天地”是开放的,你要聊兴趣、聊爱好,快速找到跟客户的共同话题。
“挖需求”也是开放的问题,找到客户的痛点,然后打痛点的时候,你要不断地用封闭的问题了,追问他的痛点,给出肯定的解决方案。
所以,提问要看场景,提出一个好问题,背后往往也是一个好的答案。
最后,总结一下:高效沟通,都是从倾听开始的。倾听有3个层次:倾听事实、倾听情绪和倾听需求。如何正确倾听?有4个原则:接收、留意、确认和提问。
2025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也要制定新的工作计划。
那么,如何做好每天、每周、每月规划?
如何深度思考,抓住本质,找到做事的方法?
不追过程就拿不到结果,具体该怎么追?
又该如何奖优罚劣,激励员工创造更大业绩?
如何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提升管理效率……
来源:张丽俊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