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年多前小编发过一篇文章:,截止至今本微信公众号阅读量:7340+,相关转载量:1000+,行业关注度可见一斑;经常有螺丝君在GAF紧固连接的微信群里或后台留言:为什么不直接拧两圈半多省事?
一年多前小编发过一篇文章:>,截止至今本微信公众号阅读量:7340+,相关转载量:1000+,行业关注度可见一斑;经常有螺丝君在GAF紧固连接的微信群里或后台留言:为什么不直接拧两圈半多省事?
然而经常有专家给出的分析是:螺栓在拧紧后,为了防止松动,应额外施加个预紧力,因此松半圈后预紧力将消散,螺栓在拧紧后处于弹性形变中,在高温和振动载荷的情况下,长期这样持续压力会产生蠕变,螺栓变成塑性变形后,其强度会大幅度下降,甚至失效,退半圈就是让弹性形变恢复一些,同时消除预紧应力,这时螺栓的失效几率会降下来。
为了应对防松课题,这里插播一条行业资讯:GAF2020第11届高端紧固件大会暨中国首届防松技术论坛将于4月23-24日在上海举行,预设500-600席位,若您感兴趣或有相关发明经验或前瞻技术,可提前联系小编。
不过小编认为:这种分析不够全面,小编认为还有两点:
一种可能,增加预紧力是消除螺栓的缺陷,使螺栓拉实,回半圈就是保证在拉实的范围内;
另一种可能,螺栓拧紧扭转应力大于返松扭转应力,目的是消减扭转应力。
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验上,着重分析:弹性范围拧紧后与返松后扭应力的变化。
01 理论计算
1.1 螺栓拧紧与返松扭矩计算
螺栓拧紧过程需要克服端面摩擦与螺纹副摩擦,所以扭矩为:
式中:
MA 拧紧总扭矩
MB 返松总扭矩
MG 拧紧螺纹扭矩
MG1 返松螺纹扭矩
MK 端面扭矩
FM 预紧力
d2 中径
ug 螺纹摩擦系数
uk 支撑面摩擦系数
Dkm 支撑面有效直径
φ 螺纹升角
P 当量摩擦角
1.2 螺栓杆受的扭转应力计算
螺栓在拧紧过程中受到拉应力与扭转应力作用
根据第四强理论,其应力为:
拧紧过程受到应力分别为:
拉伸应力
扭转应力
拧紧结束后,撤去拧紧力矩,受到应力分两部分
当拧紧螺纹扭矩小于支撑面扭矩情况
拉伸应力
扭转应力
当拧紧螺纹扭矩大于支撑面扭矩情况
拉伸应力
扭转应力
返松过程与返松后应力都为
拉伸应力
扭转应力
式中:
σM 拉应力
σred 复合应力
TM 扭转应力
WP 螺栓横截面极性阻力矩
ds 应力截面直径
Ao 应力面积
拧两圈半与拧三圈退半圈类似于拧紧与返松。
返松扭矩大约是拧紧扭矩的80%,端面扭矩基本相差不大,故拧紧的螺纹力矩大于返松螺纹力矩,进而拧紧的扭转应力大于返松的扭转应力。
拧紧过程,螺栓杆部所受的扭转应力是由克服螺纹扭矩产生的,而当撤去驱动扭矩后,杆部所受的扭转力矩被分配到支撑面上,当杆部的扭转力矩大于支撑面力矩,螺栓头部会返松的方向转动来消除多余的螺纹力矩,直至等于支撑面力矩停止运动,最终总扭矩会减小。
而当扭矩力矩小于支撑面力矩时,支撑面不会旋转移动,其扭转力矩不变,总扭矩不变。
当返松后,其支撑面扭矩大于螺纹扭矩,所以杆部所受的扭转力矩不变,扭转应力方向与拧紧方向相反,螺栓头部往拧紧方向运动的趋势。
杆部扭转受力如下图:
图 1
图 2
图 3
02 实验测试拧紧与返松的扭转应力
2.1 实验准备
M10X1.25X45达克罗螺栓5支,160Nm扭矩转角传感器,100KN轴力传感器,驱动连接设备夹具准备好。
2.2 实验要求
弹性范围内定扭60Nm,达克罗表面处理。
2.3 实验数据
表1
拧紧螺纹扭矩小于拧紧支撑面扭矩,撤去拧紧力矩,螺杆受到的力矩为拧紧螺纹力矩,返松后螺杆所受的力矩为返松螺纹力矩,根据公式扭转应力
计算结果如下:
表 2
图 4
03 结 论
拧两圈半与拧三圈退半圈的比对,类似于拧紧与返松的比对,从结果看:拧紧的扭转应力明显大于返松的扭转应力,消减扭转应力,使螺栓能够承受更大的拉伸力。
来源:GAF螺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