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近代桥梁工程学重要奠基人。1911年考入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1917年作为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第一名留学康奈尔大学。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首个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南京东南大学
茅以升(1896—1989),字唐臣,江苏镇江人。近代桥梁工程学重要奠基人。1911年考入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工程系。1917年作为留美官费研究生考试第一名留学康奈尔大学。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首个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唐山交通大学教授、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兼工科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大学教授兼校长等。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后参与设计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
在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默默奉献的科研工作者中,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他将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致力于中国铁路和桥梁事业。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茅以升。
1896年1月9日,茅以升出生在江苏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年轻时的他,目睹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决心发愤图强,科学救国。他1916年于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后赴美国留学,1919年获美国卡利基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旋即回国。如果继续留在美国发展,茅以升将拥有非常广阔的天地,但那时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风雨飘摇的祖国。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纵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的祖国需要我!
铁科院的首任院长
新中国成立后,茅以升被任命担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首任院长,他提出“一切为科研,科研为运输”的办院方针。
从新址筹建到装备建设、从科学研究到人才培养,茅以升都精心组织,亲力亲为。他既是铁科院的奠基人,也是铁路科技事业的开拓者,为中国铁路科技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1951年专任铁道研究所所长、1956年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到1981年卸任,历时32年之久。老院长在主持铁科院工作的32年里,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忘我奋斗,为铁科院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毕生学养和巨大热忱。在他任职期间,铁科院由最初的4个研究组80名职工,初步建成铁路系统综合性的专业研究机构,发展成为包括铁建所、机辆所、株洲所、西北所、西南所等在内的16个研究所、2个工厂、1个环行铁道试验段、职工6910人、仪表设备21000多台件,共取得 2300多项研究成果,在铁路运输生产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带领铁科走进“科学的春天”
茅以升认为,科学是知,技术是行,通过实践而知行合一。科学是真理,技术是本领;科学是知识,技术是方法;科学是理论,技术是实践。茅以升对科学、技术、生产之间关系的深度思考和深刻认识,为其全面引领铁科院工作提供了学理基础,对铁科院工作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1964年10月,茅以升得到一个消息:连接日本东京与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运营。新干线的成功使茅以升敏锐地意识到,高速铁路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亲自组织科技力量及时跟进。从1965年到1974年,经过近10年的攻关,中国第一台1:1制动试验台研制成功,这也让来到铁科院参观的外国代表团惊叹不已。
1978年3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央电视台通过人造卫星向全世界介绍了茅以升等7位著名科学家,会上铁科院75项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这一年的12月11日,以茅以升为团长的铁科院代表团出席了全国铁路科技大会,1512项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沐浴在“科学的春天”里,铁科院广大科技人员深受鼓舞,豪情满怀。
1980年3月1日,铁科院30周年院庆茶话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茅以升院长作《30周年院庆致辞》。当日下午在全院职工庆祝大会上,茅以升院长作《铁道部科学研究院30年》报告,系统回顾和总结了铁科院 30年的发展历程,为铁科院此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继承和弘扬茅以升精神
茅以升是享誉中外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著名桥梁大师,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在长期的工程实践和教育中,茅以升提倡工科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先习后学,边习边学,既习又学”的“习而学”工程教育思想:先经实习再读理论,由“知其然”逐渐达到“知其所以然”,从“感性知识”到“理论知识”然后再回到“感性知识”,这一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几十年中,茅以升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党走,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自己的信念。这不仅表现在科技工作上,更表现在政治生活和社会活动上。1949年茅以升应邀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其后一直连任全国政协二至六届委员、全国人大一至六届代表。他自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解决社会主义科技和教育事业问题,向党和政府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科技与生产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倡导科技与实际相结合;他提出教育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倡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1963年,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建设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制度》的建议,系统地阐述了他对教育制度改革的建议,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扬。这些闪烁着社会主义思想光辉的建议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爱国、科学、奋斗、奉献”的茅以升精神是铁科人永久的精神财富,也是铁科人矢志报国、科技兴路、勇攀高峰的精神密码和文化基因。在他的身后,代代铁科人赓续“科心向党、科技强国”的红色基因,致力于发展中国铁路科技事业,撑起了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科技脊梁,为铁路勇当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火车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谨以此文纪念茅以升老院长诞辰129周年。
文章来源 | 华交学工
*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
纪录片《百年巨匠——茅以升》片段
纪录片《百年巨匠——茅以升》片花
国家博物馆《百年巨匠》百位大师风采特展上,茅玉麟忆父亲茅以升
茅以升之女茅玉麟讲述“茅以升星”命名由来 车梅 摄
茅以升之女茅玉麟与《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合影 车梅
《百年巨匠·建筑篇》开机仪式获得众多媒体的关注,以上视频为央视CCTV-1《新闻联播》、CCTV-4《中国新闻》、CCTV-13《新闻直播间》等栏目的报道集锦
2018年4月23日,《百年巨匠·建筑篇》开机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左起:黄宇奘、杨京岛、刘效礼、赵学敏、李前光、胡振民、蔡武、龚心瀚、许溶烈、阎晓明、王文章、金越)
《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与茅以升之女茅玉麟
茅以升之女茅玉麟在《百年巨匠·建筑篇》开机仪式现场致辞并接受央视记者采访
监制 | 厚轩
编辑 | 易辰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
《百年巨匠》音乐篇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百年巨匠》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在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演出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已获得30项纪录片大奖。
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39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
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
《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来源:百年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