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电冲高端,美的、格力还得学海尔?

360影视 2025-01-21 18:57 2

摘要:经历了上半年消费疲软带来的萎靡后,下半年随着国补等政策利好的释放迎来了一波升温。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不含3C)零售额9071亿,创下新高。

文 | 壹度Pro

2024年的中国家电行业,跌宕起伏。

经历了上半年消费疲软带来的萎靡后,下半年随着国补等政策利好的释放迎来了一波升温。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家电全品类(不含3C)零售额9071亿,创下新高。

在创新高的数据之下,更值得注意的是,家电市场的需求呈现出了“倒三角”结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品类,在线下市场高端价位段的产品占比均有明显的提升。

这印证一点,中国家电行业早已过了单纯扩规模、求份额的阶段,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向高端化、智能化升级,也是“白电三巨头”美的、海尔、格力近几年摸索的方向。

只不过,时间来到2025年,冲刺高端这个命题,美的、格力,似乎还得学一学海尔。

美的、格力冲击高端,走得辛苦

国产家电品牌们,刚成立时的目标,是在外资品牌的包围中活下来。

上个世纪时,外资品牌在中国家电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家里能置办一台外资品牌电器,就是地位的象征。自1978年日本松下电器率先落户中国后,索尼、东芝、日立等品牌也都纷纷抢占中国市场,而国产品牌籍籍无名。

进入21世纪,国产品牌加强自主研发,快速崛起,市占率飞速提升。有数据显示,2010年,国产家电品牌市场占有率均已超过了50%,空调甚至已经超过80%。

在这个阶段,美的、海尔、格力“白电三巨头”的格局显现,反倒是东芝、日立和松下等外资品牌在国内逐步落寞,外资品牌市占率集体萎缩。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家电品牌已经完成了对外资品牌市占率的替代,但是,时至今日,国产品牌们还有一个尚未完全攻克的领地——高端市场。

当家电行业逐渐成为存量市场,拼产量、拼规模只能带来很低的利润,高端市场是外资品牌仅存的领地,也是国内家电品牌们的必争之地。

而且,在存量市场,消费者需求多为换新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追求基本功能,而是更追求品质、设计、智能化,这些也倒逼着包括美的、海尔、格力在内的国产家电巨头们走向高端化。

作为白电三巨头之一,美的早就意识到了冲刺高端的重要性,曾在2010年前后就推出凡帝罗品牌,主打高端冰箱,但是这个品牌并没有独立运营,而是附属于美的冰箱事业部,没有做出特色。

除了凡帝罗,从2008年起,美的开始一步步收购小天鹅,小天鹅面向高端洗衣机市场推出的品牌比佛利,也成了美的冲刺高端的一步棋。

尽管有凡帝罗和比佛利两个品牌,但美的的高端之路走了十年,也没溅起什么水花。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在2018年反思,“集团层面对高端品牌不重视,一直放养是主要原因,而事业部层面运作子品牌各自为政,与美的品牌纠缠不清”“美的最大的遗憾是,面对消费升级大潮无所作为,错失高端市场”。

反思之后,方洪波推出了高端家电品牌COLMO,并和2016年收购的东芝家电,逐步形成了“双品牌高端化”战略。方洪波把做高端、打造COLMO看得很重,“预算不封顶,砸锅卖铁也要保障对高端品牌COLMO的投入。”

从财报来看,2024年上半年,美的双高端品牌整体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20%。“COLMO+东芝”还在提升美的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但这两个品牌在高端市场依然难言处于领先地位。

高端市场依然是美的的心结,美的还在蹒跚追赶中。另一白电巨头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一直很少对外谈高端战略,但也不想落下高端市场布局。

1月8日,董明珠展望未来时提及,高端化是格力电器推动暖通行业变革的一个方向。

只是,格力的高端化效果并不显著,格力甚至一直没有单独成立高端品牌,而是以产品线来划分低中高端产品。

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线下市场空调畅销机型排行榜中,7000元以上的高端机型,美的和格力均占3款,但美的销售额市占率合计3.42%,格力则为2.41%,并不领先。

▲ 图 / 格力“玫瑰空调”

2024年伊始,格力电器新推出的“玫瑰空调”官方售价高达3万元,打破了格力以往产品的价格纪录,但市场似乎不怎么买单,网友对其外观的吐槽不在少数。

这些年,美的、格力的高端之路,走得并不容易。

海尔高端,硕果仅存?

放眼望去,国产同行们纷纷布局高端,大多折戟沉沙,但是,海尔靠着多品牌布局策略,在全球高端家电市场站稳了脚。

在国内市场上,海尔旗下高端品牌卡萨帝早在2007年就已经成立,是白电三巨头中最早布局的,更是唯一一家在主品牌之外,打造独立本土高端家电品牌的选手。

从成立之初,卡萨帝就和海尔进行品牌切割,一切独立运作,拥有独立自主权,也使得卡萨帝得以在高端市场节节攀升。

时至今日,卡萨帝已经连续8年稳居高端家电TOP1。在2024年上半年,卡萨帝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平均单价分别为行业平均单价的2.2倍、2.2倍和1.8倍。

2024年Q3,卡萨帝冰箱、洗衣机在1W+市场份额分别为40.3%、83.5%,空调在1.5W+市场份额达到28.5%,处于领先地位。

而在全球市场上,美的虽然约4成收入来自海外,但代工收入占比高,高端化进展较弱。而海尔过半收入来自海外,而且主要通过“拿来主义”,以兼并重组的方式布局全球高端市场。

在并购模式下,海尔目前已经组建起海尔、卡萨帝、Leader、GE Appliances、斐雪派克、AQUA、Candy七大高端品牌集群。

海尔形成了一套并购整合的方法论,并总结为三个层面:

一,推行“人单合一”模式,即全流程团队在同一目标下的增值分享机制,激发被并购企业及员工的活力;二,利用旗下全球平台,在战略、研发和采购等方面赋能被并购企业,促进其提高竞争力;三,推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支持被并购企业建立灵活的自主管理机制。

在这套方法论下,海尔收购原日本三洋旗下的AQUA后,通过对日本市场的深入调研,定制了更加符合日本市场需求的产品,在日本市场的高端家电销售额增长了20倍。

海尔在北美收购GEA后,从产品端提供研发支持,帮助GEA完成高端化转型,补齐了冰洗短板。

海尔在2012年收购的斐雪派克,是一个自1934年就成立的新西兰超高端家电品牌。被收购后,斐雪派克在澳大利亚、新西兰超高端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了15%、25%。

不仅推出高端品牌,海尔还面向家居场景,在2020年9月发布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推进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

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三翼鸟凭借智慧家电家居一体化战略升级,实现门店零售额86亿,同比增长10%。三翼鸟不仅让生态边界一步步扩大,而且为用户带来的定制智慧家体验,也在一步步提升。

前瞻性布局之下,海尔是国产头部白电企业中,在全球高端市场上跑得最快的选手。

隐忧显现,挑战尤存

尽管海尔在全球高端家电市场上深耕多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但是,在“拿来主义”下,海尔高端化的隐忧也已经显现。

海尔的全球化高端战略,是通过收购海外品牌实现的。这种模式导致了销售和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就如同服装行业的安踏,通过收购海外品牌扩大市场份额,导致销售费用大幅上升,曾在5年里投入180亿元放在品牌营销上。

同样,海尔这种兼并购的“中国式高端”模式的弊端正在显现。

一方面,不同品牌有各自营销渠道和方式,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资源未完全优化配置的情况,导致营销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收购海外品牌后,企业规模扩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存在差异,整合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冲突和摩擦,管理层次和复杂度增加。

收购某些海外品牌后还需要支付大笔商标授权费,海尔目前还少有这种情况,但依然在整合中需要支付更高成本。

从财报来看,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率,对比格力、美的,处于最高位。

2021年至2023年,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分别为16.06%、15.85%、15.67%,而美的、格力同期的销售费用占比一直在10%以下。

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的销售费用为287.88亿元,占总营收2029.71亿元的14.2%,同比有所收窄,但对比美的、格力的9.73%、6.89%,依然居高不下。

销售费用率较高,也影响了海尔智家的利润率。

在2024年前三季度,海尔智家净利润率在“白电三巨头”中垫底,约7.5%,远低于格力的14.46%,以及美的集团的10.08%。

此外,多品牌运营情况下,海尔主品牌被稀释,用户心智进一步弱化。就如同,提起格力、美的就会想起空调,现在很多用户提起海尔,已经有点难以想起海尔究竟什么做得最好。

如今的海尔,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高端化进程中的隐忧,需要在产品技术上寻求突破,强化高端产品线的技术研发与市场定位。

海尔更要在管理模式上进行革新,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强化内部管理,确保并购带来的不仅是规模的增长,更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不过,2024年的海尔,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周年,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家电厂,靠着坚韧不拔不断跨越关键性转折点,蜕变成为了如今面向全球、引领行业生态化转型的巨头。

四十岁的海尔,正是奋斗的年纪。海尔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稳固了“白电三巨头”之一的地位,势必会与时俱进,向着全球一流的家电企业持续进化。

来源:钛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