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人机协同“后教学时代”

360影视 2025-01-22 08:41 2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标志着AI时代的全面到来。自2022年11月诞生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其影响已波及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拥抱AI,其教学助手功能得到广泛认同。AI+、AI支持、AI赋能、AI协同等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不少先行校积极探索利用AI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横空出世,标志着AI时代的全面到来。自2022年11月诞生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其影响已波及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拥抱AI,其教学助手功能得到广泛认同。AI+、AI支持、AI赋能、AI协同等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词。不少先行校积极探索利用AI备课、辅助写作教学、赋能项目化学习、生成作业设计、评估反馈课堂教学等。AI的高速发展,技术与产品将以周为单位刷新和增加各类功能,教育应用随之产生迭代与更新,学校教育必将开启人机协同的“后教学时代”。

人机协同教学,更坚定了教学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的认识。AI这个不知疲倦的知识助手,让知识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从重视知识传递为目标的教学转向聚焦核心素养,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为目标的教学显得更为迫切。

人机协同教学,更坚定了教学是一种关系的认识。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说:“即使技术完善了,学习仍将取决于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说:“那些用灵魂鼓励他人勇敢和真诚的人,电子交流永远无法取代他们的面孔。”至少短期内,AI无法替代教师或家长在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方面的作用。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带宽不止于文字、视觉和声音的传输,更重要的是高维的“气场”触动灵魂的感染与影响。

人机协同教学,更坚定了课堂变革向深度学习迈进。课堂的深度学习追求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深度卷入,追求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生命境遇的深度链接,追求学习者思维的萌生与攀登,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意义感和效能感。在AI支持个性化学习基础上,大部分课堂时间可以通过类似于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辩论和模拟推进深度学习,这种“一对一教学+集体讨论”的协同方式将成为可能。

人与机器二元对立的替代思维正在转向人机协同的共生思维,走向人机共教的发展之路。在坚定对教学本质思考的基础上,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人机协同教学的内在要素与基本结构,以期更好地享受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成果,促进教学更高质量的发展。

首先,让专业的“AI”做专业的事。正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样,不同的大模型擅长的领域不同,在国内众多AI大模型中,各有专业所长。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长于文档生成;KimiChat,强于文档阅读与梳理;绘画可用文心ERNIE-ViLG,辅助备课可用天工AI,批改作文及写作教学支援服务可用巫笔等。当然,各种模型在不断迭代功能和开发新的产品,需要我们关注和使用,在使用中学会选择。

其次,师生要成为熟练的AI使用者。选择什么话题与AI对话,怎样的对话能促进思考与学习?在AI面前,高质量的提问能力和深入推进互动交流的问题链设计显得至关重要。与以往信息技术不同,大模型是通过海量语料的预训练,让AI在单字层面分析处理信息,经过人工评判归纳出字词的组合权重,并根据用户的提示语,从数据库中逐字按照组词的权重排序,重新组成句子输出给用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设计公式才能优化人机互动方式。如“角色+任务+要求+说明”是任务导向的提示语设计公式,“角色+问题+目标+方案”是问题导向的提示语设计公式。

再次,审辩式思维将成为人机协同教学的重要思维方式。大语言模型的主要数据来源于人类文明积累的丰富文字、图片等资料。它能够根据训练过的数据有效生成输出,但缺乏真正的推理能力。对于AI,我们不以“学生心态”盲从,而要以“教师心态”去思辨与判断。运用AI协同教学,目标不是为了获得答案,更在于学习思维的建模。美国企业家马斯克在解决“龙”飞船的问题时,是运用第一性原理降本增效,他仔细分辨前人制定的限制条件真的合理吗?为什么有些可以省略,有些就不能?然后作出评价,指导决策。这样的审辩式思维是学习的关键所在。当然,数据伦理、数据偏见和信息偏差与误导也是大语言模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审核与合理把握。

最后,以学校IP为形象连接各大模型,在规划学科课程架构上设计校本AI助教,是促进人机协同教学的重要手段。当我们将AI助教放在教室一体机上,放在各个学习空间,让师生触手能及,随时能用,便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教、学与AI的融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