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刊文:集采的目标,应是实现高质量药品的可及性

360影视 2025-01-22 15:24 1

摘要:京沪两地临床医生对集采药药效不稳的意见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医保局日前表示,将联合卫生健康、工业和信息化、药品监管等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京沪两地临床医生对集采药药效不稳的意见引发广泛关注。国家医保局日前表示,将联合卫生健康、工业和信息化、药品监管等部门,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始于2019年,在政策设计上,既是民生兜底之举、又是药品采购反腐之举。十批次集采中,心脏支架单价从1.3万元“下跌”到700元,肿瘤用药、罕见病用药、慢性病用药不断纳入集采目录,惠及无数普通家庭。国家医保局在去年年底的一场座谈会上提到,专家曾对特定集采批次的代表性药品进行“真实世界研究”,结果显示仿制药与原研药等效。

一些一线反馈与此并不一致。从去年秋天的呼吸科疾病暴发季开始,“医院开不出进口阿奇霉素”“国产奥司他韦吃一周才见效”的声音已经流传到社交媒体上。随后,对集采药与原研药差异的议论,蔓延到高血压、肿瘤等患者群体中。此次,临床医生与医疗专家更是直言,国产麻药、降压药、泻药等集采药效不稳定,呼吁给原研药留出空间。

一线真实医患的反馈必须关注,这本身就是统计学数据存在的基础。尤其国家药品集采是基于“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络”之上的政策设计,科学进行数据采样、直面真实动态数据,更是至关重要。此次国家医保局牵头调研临床数据,是务实科学之举——实际上除了国家主管部门牵头推动,涉及药品流通的其他主体都没有能力承担国产药与原研药的药效对比,应以此次调研为机会,真正为药品国家集采政策走向提出依据。

数据调研的参与方应该科学考虑。集采目录中的中选医药企业、相关药学专家,本身就是集采政策的参与者,对目前政策执行状态具有认同性,在新的数据采集和调研中,这种认同也意味着代表性有限。科学的调研应有第三方的甚至异质性的声音伴随,广泛听取一线医患意见,秉持“重大决策没有异议即不正常”的原则务实推进。

数据调研的细节应及时披露。数据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采样哪个领域、取信哪些数据,可能会导致结论完全不同。而恰恰是这么专业的医药数据采集,承载最多的大众关切。应及时披露具体数据采集标准,采集方式,问题线索所涉及药品的检测标准、以往抽检情况,和大众一起直面数据本身。公众的信任建立在环节、细节、案例翔实的基础上,“累积抽检**次”“样本量超**万人”的表述,没有大众传播效力。

药品集采的目标,是实现普通人对高质量药品的可及性。“可及性”与“高质量”两个维度看似不可得兼,实际上互为条件。如果“高质量”的维度,客观要求药品政策保留政策弹性,为原研药留出通道,应该认识到,这种对症之药同样是“可及性”的内涵所在。让政策保有动态调适,政策方有长效的底气。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