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用生态科学理论、深入生态工程建设实践——记我国著名应用生态学家、南京大学李建龙资深教授的先进事迹

360影视 2025-01-22 17:05 3

摘要: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拥有生命,这是因为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地球才形成了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从人类诞生起,人与自然都融洽相处。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的事实,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

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拥有生命,这是因为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地球才形成了适合生命生存的环境,从人类诞生起,人与自然都融洽相处。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加剧的事实,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著名应用生态学家,南京大学生态科学、农业科学和环境学科带头人之一的李建龙教授,就主要从事应用生态学、草地生态与利用、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环境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李建龙教授扎根生态科研领域40余年,他毕生的情怀都与生态息息相关,致力于应用生态工程建设,解决生态实际问题,在应用生态实践、生态绿化,尤其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我国应用生态科学体系、理论创新、学科建设和实际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建立应用生态科学体系 创新助力学科理论发展

1962年,李建龙出生于新疆阜康市天龙钢铁厂、一个偏僻工业小镇,边疆地区贫穷落后,他的求学一路坎坷,他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上山下乡当知青。但这些并没有阻挡李建龙追求知识的脚步,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李建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甘肃农业大学草原专业学习,从此他就和生态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5年硕士毕业后,李建龙进入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系任教,此后他深耕草业科学、农业科学、生态科学和遥感技术40余年。迄今为止已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和重大项目;省级重点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973项目与科技攻关课题项目;国际START重点项目、亚太APN重点项目和国际全球变化多国合作项目、美国农业部和美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和澳大利亚政府等各类科研项目85项,取得了数百项创新卓越的科研和理化创新成果。

李建龙教授的研究内容广阔、涵盖草地生态与利用、草原退化防治、草坪建植技术、城市生态绿化、自然资源保护、受损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修复、遥感技术理论和技术应用及生态工程建设等领域,尤其在草地退化防治、草地碳源碳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食品安全、数字生态和生态工程建设,近年来他主要致力于应用生态科学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和利用。

据李建龙教授介绍,关于应用生态科学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定义,生态学是研究自然和社会经济的一个综合性科学,主要研究生物、环境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交叉性综合性科学,目前有52个分支,而应用生态科学正是一级生态科学的一个二级学科,它主要是利用生态学的基本理念与原理和生态科学技术,来解决各种生态实际问题的实用性综合系统科学。“我所研究的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城市生态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应用生态科学范畴。”李建龙教授进一步介绍,"应用生态科学具有非常明显的应用性、实用性和时空地域性,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都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和性质,并具有明显的生态、社会、经济属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

通过40多年的实践应用和理论总结,李建龙教授提出了应用生态学的完整理论体系,他在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学术思想理论的基础上,李建龙教授自己作为主编编辑了《干旱农业生态工程学》、《草业生态工程技术》,以及《城市生态绿化工程技术》三部著作,在这三部著作中,他系统总结了应用生态学的学科体系框架和理论基础,以及结构功能和系列内涵,并于2001至2003年配合我国著名生态工程学家钦佩教授主持编写出版了一套14本生态工程系列丛书,为我国应用生态科学的发展、生态工程建设和应用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正是这40多年的理论创新、基础创新和应用实践,李建龙教授扎根于应用学科体系建设和实践应用,不断丰富了我国的应用生态科学,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性和推广价值,对推动我国新时期社会、经济、自然生态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AⅠ技术与生态新质生产力的结合,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力建设应用生态工程 深入解决生态实际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应用生态科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其原理、方法和技术对解决生态保护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使用价值。为了充分发挥科研的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李建龙教授积极响应我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潜心带动应用生态工程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众多优秀科研成果。

自1998年作为特殊人才被引入南京大学生物系任教以来,李建龙教授深入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生态绿化方面,完成了国内外各类生态工程和城市绿化项目上百项。上世纪90年代,为了长三角区域的生态绿化和生态建设工程,李建龙教授多次带队前往江苏省张家港市建立基地,推动成立长三角草坪协会并担任副会长,进行科教、生产以及加工、推广工作,改善长三角地区城市绿化问题,解决城市绿化和美化问题,将长三角草坪技术与应用推向了崭新的高度。

1999年3月至2001年11月,李建龙教授主持完成了南京大学百年校庆重点工程“南京大学校园绿化与草坪改造工程”,从绿化工程设计,到草坪草种配方选择、苗床准备、播种建植与管理、施工指导、全程养护管理实施,该项目达到了校方要求的各项绿化指标,对校园绿化美化获得明显效果,为母校百年校庆增添了光彩,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和学校的表彰。

作为国内草坪技术领衔者,从2004年9月至2008年8月,李建龙教授受北京奥组委邀请,担任北京奥运会“绿化项目规划设计与技术监督专家”,投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移动式草坪工程设计与建设工程中。他参与设计移动式草坪草种配方选择、苗床准备、播种建植与管理施工、全程养护管理实施、达到了奥运会官方要求的各项绿化运动质量标准,对奥运会“鸟巢”移动式草坪绿化运动质量保障起到了积极作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国内外运动员一致好评,以及同行的赞誉和表彰。

2008年太湖蓝藻水灾发生治理中,李建龙教授提出了太湖流域生态岛规划建设和生态负绩表政府考核指标设立的建议,建设太湖流域的湿地改造生态工程,尤其太湖生态岛和生态眼的天地空立体生态监测体系构建,通过实施退渔还湖、退垦还湖、生态清淤等项目,让近20万亩东太湖水面找回了往日的容貌。

2009-2014年李建龙教授负责南京进行的国际青奥会广场规划绿化设计建设,以及南京市多项绿化工程的规划、长江南京段的绿道三个水源区的保护,最重要的是担任“秦淮河改造一期二期龙江段的规划设计”项目工程的规划设计者,他都提出了系统的应用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和工程监理。这些年来,从南京市城市绿地改造、城市道路的拓宽,到配合南京市生态城市和江苏生态省建设的规划设计,各种生态工程的建设,各种绿地的建设,李建龙教授都良好地实践应用了应用生态工程的理论体系,为南京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江苏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这一项又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建设中,李建龙教授获得了大量实践经验和实用技术,为合作支持企业推广应用技术数10项、创造经济效益达上百亿元。截至目前,他已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各类科研论文338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135篇;并持有有关应用生态发明专利56项,软件著作权18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和国内生态工程技术标准6项。

由于李建龙教授的科研成果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而做出突出的贡献屡获荣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国际奖2项;曾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天山学者、金山学者和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是教育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老年杰出著名教授,曾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新疆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并近年获得蒙古国授予的外籍院士、澳大利亚的外籍院士和欧洲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

初心铸就科研路,硕果累累创新高。40多年来,李建龙教授坚持走在应用生态科学的道路上,取得无数先进成果,留下炫彩华章,为应用生态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未来,他不会止步,更将一如既往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南京大学李建龙资深教授个人简介:男、博士、现年63岁、中共党员、现任南京大学现代应用生态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老博导、从事科教工作48年,曾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系主任,国家生物技术医药全国实验室资深教授;曾首批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和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是教育部、农业部和科技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老年著名教授等;现兼任江苏省政府智库专家和政府A类参事和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和国家生态文明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农业部、环保部与自然资源部高级咨询专家等职!现还兼任日本北海道大学,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职。

曾在新疆农业大学工作11年,曾任校科技处副处长,处长,新疆国家生态站站长等职;也曾在日本,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留学、博士后、高级访学14年以上,曾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评、监测与环保咨询专家等。

自1985年硕士毕业参加工作以来,主持完成各类科研项目85项及48项各类省地级横向科技研发,技术应用与成果推广及应用工程项目等;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江苏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与三等奖5项和国际奖2项;取得授权发明专利86件和国际发明专利6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8件和实用新型专利36件及生态工程标准6项等;发表各类科技论文968篇,其中含SCI收录论文389篇,出版学术著作16部等;近二十年为合作支持企业推广应用各类应用生态技术数十项和创造经济效益达上百亿元!(文/王依)

来源:中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