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与高校是合作方!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学校”落户上海

360影视 2025-01-23 09:14 1

摘要:刚刚过去的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库房,搬得了重物,还能走进工厂。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徐俊

刚刚过去的2024年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应用层出不穷。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库房,搬得了重物,还能走进工厂。

而如今,上海出现了一所“人形机器人学校”。来自十多个机器人厂商的100多台人形机器人进一起“上课培训”,学习配药、叠被子、修汽车……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所位于张江科学城模力社区的“学校”是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地中心”)建设的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以下简称“训练场”),于1月21日正式投入使用。

在一个“拧螺丝”的应用场景中,研发测试人员头戴VR眼镜、身穿动捕设备,同步操控着面前的一台人形机器人,用螺丝刀给冰箱后背板拧上螺丝。(图源: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分为上下两层、超过4000平米的空间被划分为了智能制造、民生服务、特种应用等不同工种的“教室”。每个不同的区域都有工作人员正在引导机器人完成各类工作。

目前,包括智元、傅利叶等多家头部企业都已入驻这一平台。衢州市浙工大生态工业创新研究院、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单位也都是合作方。

国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增长迅速,2024年产值已达27.6亿元,预计2025年将翻倍至53亿元,2029年有望达750亿元。人形机器人被视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技术,2025年将成为量产元年。在技术方面,人形机器人将融合具身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形成新的科研范式。

工程师正在训练机器人(图源:上观新闻)

尽管发展迅速,但这一行业在数据采集方面仍存在问题。

国地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人形机器人领域数据集构建大多基于厂商同构机器人进行数据采集,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成本高、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江磊指出,人工智能如果一直使用同质化数据会产生幻觉,它只会认为这样做的事是对的,别的机器人做的都是错的。

而在训练场一起“上学”的过程中,机器人可以在提高相互协作能力的同时,将数据进行共享。

在打破这个“同质化瓶颈”时,训练场不仅可以减少具身智能技术发展中的重复建设和成本投入,还可以提高垂直领域场景的数据采集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和规模化场景落地的应用门槛,对于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国地中心具身智能训练场正式启用(国地中心供图)

预计在2025年,训练场将联合智元、库帕斯等合作伙伴共同收集完毕1000万条高质量实体数据集,打造形成业界规模领先的异构具身数据集。

在21日训练场启动仪式的致辞中,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强调,上海将持续建设“1+N”虚实融合的具身智能训练场。

其中,“1”即国地中心建设的市级通用训练场,“N”即上海各人形机器人企业建设的行业特色训练场。国地中心将联通各企业训练场及中国各地区省市训练场分部,打造聚焦重点场景的高质量数据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