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背后:拉粪船不清洗,直接运毛蚶到市场贩卖

360影视 2025-01-23 13:49 2

摘要: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1988年1月,上海爆发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甲型肝炎疫情。30万人发病,150万人感染,市民挤爆医院,医疗资源告急。调查发现,疫情源头竟是上海人餐桌上的美味——毛蚶。

这些毛蚶不仅本身吸附病毒,更在运输中使用未经清洗的粪船,甚至被粪水泼喂,直接将病毒带到餐桌。

于是,一场因为毛蚶引发的健康危机,席卷了整座城市。这次疫情,不仅让上海人重新审视食品卫生,也为全国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1988年的上海冬天,空气中弥漫着腊味的香气,市民们忙着准备年货,而毛蚶成了许多人餐桌上的“宠儿”。

这种小海鲜个头不大,壳里却藏着鲜美的肉质。特别是在冷风呼啸的夜晚,桌上一盘刚开口的毛蚶,蘸着酱油、醋和姜末,入口即化,那味道简直让人忘了寒冷。

可毛蚶的“独特魅力”不只是鲜美,更因为它几乎成了当年上海人的全民食物。毛蚶价格不高,经济实惠,在市民的菜篮子里占据了重要地位。

到了饭馆里,一道凉拌毛蚶更是“硬菜”,点菜的人络绎不绝。但这美味的背后,却埋藏着一个巨大的危险。

1988年1月,上海的医院突然变得热闹起来。大量病人涌进门诊,症状出奇的一致:发热、乏力、恶心、皮肤黄染。

医生们一开始以为是普通的流感,但奇怪的是,患者人数迅速激增。接诊的医生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甚至有人开玩笑:“这是‘黄脸病’扎堆了?”

很快,谜底被揭开了——这是一场甲型肝炎的暴发,而罪魁祸首竟然是毛蚶!调查人员发现,患者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最近吃过毛蚶。

这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毕竟毛蚶在当时可是餐桌上的“国民美食”。有人半信半疑地问:“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病?”

毛蚶的故事,从美味开始,却在运输中变成了一场灾难。让我们把镜头拉回江苏启东,这里是上海毛蚶的主要供应地。

沿海滩涂上,一排排毛蚶养殖场正在忙碌收获,工人们挽起裤腿,用网兜从水里捞起一簇簇的毛蚶。这些毛蚶刚出水时鲜活肥美,但为了赶时间,养殖户们往往直接用就近的运输船装货。

问题就出在这些运输船上。为了节省成本,有些商贩直接使用拉粪船装载毛蚶。这些船原本是用来运送农家肥的,船体没有经过彻底清洗,残留的粪便成了甲肝病毒的温床。

更有甚者,为了保持毛蚶的“鲜度”,运输途中直接用粪水喷洒在毛蚶上,既避免脱水又节省了成本。于是,这些毛蚶从启东海滩漂洋过海,携带着甲肝病毒一路驶向上海。

到上海的毛蚶没有经过严格检疫,便直接进入市场。摊贩们在菜市场大声吆喝:“鲜毛蚶!今天刚到!”

而很多家庭主妇根本不知道这些毛蚶的运输过程,买回家后,仅用开水烫一烫或凉拌就直接上桌。上海人吃毛蚶有个习惯,讲究“鲜”,半生不熟的毛蚶入口鲜嫩,但这恰恰成了甲肝病毒传播的最佳方式。

甲肝病毒通过“粪口传播”,而毛蚶正是“粪”与“口”之间的媒介。这种病毒不仅能在毛蚶体内存活长达三个月,还会因毛蚶的过滤特性被浓缩放大。

据检测,一只毛蚶的病毒浓度可以是水体中的29倍。换句话说,一盘看似美味的毛蚶,其实是病毒的“大本营”。

这场灾难如同脱缰的野马。甲肝病毒在上海迅速传播,感染人数以每天两万的速度激增。医院门诊被挤得水泄不通,病房里到处是打着吊瓶的病人,甚至连走廊上都躺满了人。

医生们24小时轮班,却依然疲于应对。一个医生回忆:“当时一天下来,连鞋子都懒得脱,累得直接倒在值班室睡着了。”

感染甲肝后,人体会出现多种症状,轻则乏力、厌食、恶心,重则高烧、黄疸、肝区疼痛。最显著的表现是皮肤和眼白变黄,尿液颜色加深,甚至达到“酱油色”。

甲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不可小觑,尤其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或儿童,可能引发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1988年那场疫情,不少患者因为延误治疗,病情恶化成了肝炎综合征,给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

而在感染高峰期,上海的一些社区甚至出现了“全家齐黄”的现象。皮肤黄、眼睛黄,连尿液也呈现深黄色。一些市民因为高烧、黄疸等症状不得不被送进重症病房。这场疫情的规模和速度,震惊了整个中国。

一场150万人的健康危机

到1988年春天,这场甲肝疫情已经波及了150万人,确诊病例超过30万,直接导致31人死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甲型肝炎大流行,而它的源头竟然是餐桌上的毛蚶。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上海市迅速展开了一场“甲肝之战”。

首先,所有涉及毛蚶的市场被紧急叫停。政府部门派出执法人员,将市场上的毛蚶全部销毁。

一些家庭主妇带着刚买的毛蚶来退货,摊贩们则不知所措地看着自己“赔掉的饭碗”。与此同时,餐馆里的凉拌毛蚶也被全面下架。一些以毛蚶为招牌菜的饭馆不得不临时关门。

其次,上海市启动了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计划,尤其是针对高危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居民。一支支甲肝疫苗被送进医院和社区,医护人员挨家挨户登记接种情况。这场大规模的疫苗接种行动,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回过头看,这场灾难给上海和全国的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毛蚶的运输问题暴露了卫生监管的漏洞,而居民的饮食习惯也成为公共卫生教育的重点。从那以后,上海人不再随意吃生毛蚶,而是严格煮熟才敢上桌。

时至今日,这场疫情的教训仍然深刻。它不仅让人们明白了食品卫生和运输管理的重要性,也提醒了每一个人,美味背后隐藏的风险有多大。

毛蚶,这个曾经的美味代表,最终成为了一代上海人记忆中的“健康警钟”。它让我们懂得,食品的安全比口腹之欲更重要。

他们用粪船装毛蚶?引发了上海一场波及150万人的甲肝疫情.国家地理中文网.2024-07-10

来源:加巴有布黄药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