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解密”叶光富的“成”长路

360影视 2025-01-23 14:31 1

摘要:2025年1月,北京。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举行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上,叶光富等航天员公开亮相。这是他们返回地球60多天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见面。

2025年1月,北京。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举行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记者见面会上,叶光富等航天员公开亮相。这是他们返回地球60多天后,首次与媒体和公众见面。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成都,叶光富的母亲刘绍林和姐姐叶亚丹通过电视直播看完见面会的全部内容,“光富的气色不错,看起来恢复得很好。”看着电视中的儿子,刘绍林非常开心,对于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她做好了准备:“要是光富春节能回来,我就给他准备一桌好吃的,还带他看看成都的最新变化……”

看着电视中叶光富成熟稳重的模样,望向窗外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叶亚丹则不由得回想起弟弟少年逐梦的记忆,“可以说,我弟弟从一个农家孩子成长为中国在轨飞行时间最长航天员的这段历程,正好契合了我们成都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这段历程。

于是,对着家中的老照片,叶亚丹向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讲述起叶光富的“成”长路……

▍成长第一站——老家

从母亲身上学习再苦再累都要坚强面对的精神

“因为我们家过去比较困难,留下的照片非常少,这一张,是我们家为数不多的、在光富青少年时留下的相片。”从随身携带的手机里,叶亚丹为记者翻出叶光富和母亲、姐姐三人的合影——合影中的背景略显“苍凉”,这里正是他们当时居住的老家。

据了解,叶光富的老家位于彼时双流县(今四川天府新区)的农村,“当时,我们家只有一座土坯房,冬冷夏热。家里没有大件的家电。因为交通不便,无论上学还是就医,都需要步行很长的距离。”在叶亚丹的记忆里,父亲的离世,更让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在叶光富大约8岁时,他们的父亲不幸离世,整个家庭的重担,便都压到了母亲刘绍林的身上。“那时母亲太不容易了,经常捆竹子到晚上十一二点,第二天清晨的五六点又要用自行车把竹子驮到10多里外的集市上去卖。但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都默默承受,不会向我们抱怨。”叶亚丹说,靠着母亲一点一滴的辛勤劳动,她和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攒了出来。

而母亲再苦再累都要坚强面对困难的精神,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叶亚丹和叶光富——从很小开始,姐弟俩就主动帮母亲分担起喂猪、养兔子、养鸡等农活,“后来光富长大了,一步步成长为飞行员、航天员。我们都知道,这一过程肯定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他总是坚强面对,每次给我们写信或者通电话时,也像当年母亲,习惯报喜不报忧。”

伴随着叶光富个人的不断成长,成都的高质量发展,共同让他们的家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双流县撤县设区,他们居住的地方成为天府新区的一部分,原来家周围的泥巴路变成了双向六车道的大马路;周围配套了学校、医院;地铁站也修到距离老家大约1公里的地方。

“我们家也从土坯房搬到了楼房,少年时期待的电视、洗衣机、空调等家电都安装上了,全家人的生活都比当初好了不少。”叶亚丹说,不只他们家,身边邻居、朋友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成长第二站——机场

仰望天空种下“飞天”梦想

经过测算,记者发现,叶光富的老家距离双流机场大约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靠近双流机场,或许也是让光富燃起‘飞天’梦想的机缘之一。” 叶亚丹说。

叶亚丹回忆,少年时,经常有飞机从他们家的上空飞过。于是,姐弟俩常常靠在家门口的一块石板上,仰望天空中的飞机,“当时,弟弟就说,他长大了要当飞行员,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去蓝天翱翔。”

梦的种子很快开始发芽。叶亚丹回忆,弟弟不仅喜欢看飞机,还喜欢上“做飞机”。在院子里玩时,他就用泥土做了很多飞机模型和火箭模型。有一次,叶光富用破损的竹笛、空塑料瓶和塑料袋“组装”了一个“火箭”,用火柴点燃时,手被燃烧的塑料烫伤了,“他一直不敢跟我和妈妈说,很多年以后我们才知道。”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图据 双流机场官网

出于对飞机的好奇,叶亚丹他们曾还找机会到当时的双流机场去看过,“不过那时的机场远远不能和今天相比,机场的设施看着没有今天先进,因为坐飞机的人还少,那时的飞机也远远没有今天多。”

事实也正是如此,网上数据显示,1995年,双流机场的航空旅客吞吐量还不足50万人次,随着天府机场的建成投运和双流机场的升级改造,成都不仅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大陆第三个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2024年航空旅客吞吐量更一举突破8000万人次,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与此同时,成都的航空航天事业也取得不断发展,一个个“成都造”航天装备护航叶光富等航天员遨游太空,卫星、雷达、飞机等相关产业也高速发展,助力成都经济进一步“腾飞”……

“我们私下聊天时,弟弟对成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非常开心,也曾在青春大讲堂上寄语成都学子勇追飞行梦、航天梦。”叶亚丹笑着说。

▍成长第三站——校园

学习本领为逐梦之旅打下基础

随着年岁渐长,叶光富一步步走进校园,在这里的学习,更为他后来的逐梦之旅打下基础……

据了解,高一时,物理老师童先华曾讲到万有引力定律,“一下课,叶光富就追着我问,什么是宇宙第一速度,为什么是这个速度,有什么作用……问得很多,我们一直说到宇宙第三速度,他一直认真记。”在童先华印象里,叶光富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就一直扭着老师问,对深空探测领域也有涉及。

▲叶光富曾就读的天府新区万安中学。图据 万安中学

对于叶光富当年“考飞”,童先华同样印象深刻,据他回忆,从预选、初选再到终选,经过前后几个月的严格筛选后,1998年一季度,叶光富顺利通过身体素质检测。“当时,他接到通知,必须要通过‘文考’才行。”童先华说,为了通过考试,在距高考还有几个月的时候,叶光富特别刻苦学习,补上短板,最后成绩超过了飞行员“文考”资格线。

如今,叶光富曾经就读的万安中学特意在叶光富当年读书的教室设立了“叶光富班”;作为区级国防教育试点校,为了更好激励万安中学学子向榜样学习,万安中学还在学校里还专门打造了航天展馆。

▲ 万安中学设立的“叶光富班”。 图据 川观新闻

资料显示,2023年4月18日,叶光富特别回到学校,参加航天展馆开馆仪式。“回望成长之路,是坚定信心和奋力拼搏,让自己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中国航天员。”在这次活动上,叶光富深情地说道,祝愿所有的学子心中有梦,珍惜青春,不负韶华,在实现梦想的征途上披荆斩棘,用智慧描绘星辰大海,为祖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航天展馆里的一件件展品,让大家感受到叶光富奔赴星辰大海的历程,也激励着全校学生追梦、圆梦。”万安中学校长张国里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叶光富是万安学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表率。

“1998的夏天,我和亲戚朋友一起把光富送到火车北站,目送他从这里前往长春飞行学院报到。”叶亚丹说,那是叶光富第一次出远门,她强忍着才没有流下眼泪,“看着火车渐行渐远,我的心中五味杂陈,一边为他离家而伤感,一边也为他正式踏上逐梦之旅而高兴:那时我就坚信,只要他坚持学习永不放弃,他自幼树立的飞天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

▍专访叶亚丹

记者:叶光富老师这次从太空返回地球,和他第一次进入太空相比,您觉得有什么不同?

叶亚丹:和第一次返回地球相比,我感觉他恢复得更快了,视频里看不到脸上的浮肿,整个人的状态也可以用神清气爽来形容。

在我看来,第一次进入太空时,光富更多的是“圆梦”,这毕竟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而第二次进入太空,他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成为一名指令长。可以说,他比第一次进入太空时更加成熟了。

对我们而言,看他第二次进入太空、返回地球,我们会感觉更加安心。一方面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国家的航天技术在不断发展,航天飞行的安全性总在不断提升。

记者:和很多市民不同,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叶光富老师很难有时间兼顾家庭,作为家乡,成都是否做了什么工作以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叶亚丹:这些年来,尤其在我弟弟到太空出差的时候,组织上来家里家访多次,关心我们母亲的身体,也跟我们说,如果家里遇到困难,可以向组织求助。但是我们还是不想给组织添麻烦。家里的一切也都挺好的。

其实,随着城市的发展,随着我们公园城市的建设,我们的生活自然而然变得更加便利了——出门就是地铁,家门口就有公园,教育医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生活已经比当初好了不少。

如今,新的一年马上要到了,作为成都人,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拼搏努力下,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我也祝愿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成都越来越好,越来越辉煌。

来源:锦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