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皮尔卡丹不再时尚:这“山寨”品牌,曾是国人心中的时尚天花板

360影视 2025-01-23 17:36 2

摘要:7岁时,他偶然捡到一个小娃娃,并用母亲针线篮里的碎布为其缝制了一条小花裙,就此点燃了对服装的热爱之火。此后,他常常在放学后痴迷地观看商店橱窗里的服装。14岁时,他辍学成为一名裁缝学徒,仅用两年时间,手艺便超越了师傅。

在时尚的历史舞台上,皮尔・卡丹曾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对于许多70、80后而言,它是时尚的代名词,拥有着如今爱马仕般的尊崇地位。

但如今,这一曾经的时尚霸主却风采不再,不仅在市场上难觅踪迹,还深陷山寨与假货的泥沼。它的兴衰历程,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商业传奇,值得我们深入探寻。

皮尔・卡丹的创始人皮尔・卡丹,1922年出生于意大利的一个贫苦农家,童年的他连玩具都极为难得。一战期间,全家迁居法国格勒诺布尔。

7岁时,他偶然捡到一个小娃娃,并用母亲针线篮里的碎布为其缝制了一条小花裙,就此点燃了对服装的热爱之火。此后,他常常在放学后痴迷地观看商店橱窗里的服装。14岁时,他辍学成为一名裁缝学徒,仅用两年时间,手艺便超越了师傅。

17岁时,怀揣着对时尚的无限憧憬,皮尔・卡丹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奔赴巴黎。在机缘巧合下,他先后进入帕坎和夏帕瑞丽两家知名时装屋,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1946年,他为电影《美女与野兽》设计的刺绣丝绒舞台服装,让他声名远扬。同年,他被迪奥先生钦点进入迪奥公司,不久后便担任大衣和西装部的负责人。

1950年,皮尔・卡丹毅然离开迪奥,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公司。他极具商业前瞻性,敏锐地抓住了二战后消费增长的机遇,提出“成衣大众化”的理念,将个人定制转变为批量生产,让时装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

1953年,他设计的百褶羊毛大衣在时尚圈引发轰动,在美国热卖20万件,他也因此成为时尚杂志的常客。此后,他又分别开设了女性成衣品牌“夏娃”和男性成衣品牌“亚当”,吸引了众多富豪贵族,法国总统夫人和英国温莎夫人等都对他的产品青睐有加。

凭借卓越的成就,皮尔・卡丹三次荣获法国时装界的最高荣誉奖金顶针奖。皮尔・卡丹不仅在服装设计领域成就斐然,还积极拓展商业版图,构建起一个涵盖服装、化妆品、餐饮、家具等多个产业的卡丹王国。他的目光独具,当其他设计师还在紧盯西方皇室名流时,他已将目光投向了神秘的东方市场。

1978年秋,50多岁的皮尔・卡丹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那身垫肩灰色大衣和黑色围巾,与当时满街的军绿、海蓝着装形成鲜明对比。

1979年,他带着模特再次来到中国,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中国首场时装秀,这一开创性的举动冲击着国人的传统观念,让大家认识到穿衣不仅是为了保暖,更是对美的追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皮尔・卡丹顺势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他举办多场时装表演和展销会,启用中国模特队,用多彩的时装在国人心中播下了时尚的种子。

此后,中国出版了首本时尚杂志,设立了服装设计学科,人们的着装色彩也日益丰富。1990年,皮尔・卡丹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很快成为国人彰显身份的标志,市场份额一度高达40%,甚至被写入春晚小品台词。

但好景不长,随着众多奢侈品牌相继进入中国,皮尔・卡丹却逐渐走向衰落。皮尔・卡丹作为商人,野心勃勃地将商标拓展到众多领域,由于精力有限,他采取了品牌授权模式。

早在60年代,其品牌就扩展到香水、化妆品领域,后来更是出现在汽车、香烟、家居甚至沙丁鱼罐头等800多种产品上,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过度授权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皮尔・卡丹的品牌形象因廉价产品而受损,近年来还多次因质量问题被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同时,市场上山寨和假货横行,进一步损害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皮尔・卡丹的店铺从一二线城市逐渐下沉到三四线小城市,品牌定位不断降低。

面对困境,皮尔・卡丹也做出了诸多努力。2012年,公司试图收回部分产品在中国的商标权,但与商标拥有者的官司历经8年最终败诉。

2018年,创始人皮尔・卡丹以纪念进入中国40年为由,在长城举办时装秀,试图挽回声誉,可惜效果不佳。2020年底,皮尔・卡丹在巴黎去世,他的离去似乎也宣告着皮尔・卡丹在中国辉煌时代的终结。

皮尔・卡丹的兴衰历程,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商业故事。它的成功,源于创始人卓越的设计才华、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勇于开拓的精神;而它的衰落,则警示着后来者,品牌的过度扩张和授权,可能会导致质量失控和品牌形象受损。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如何巧妙平衡商业拓展与品牌维护,使二者相辅相成,而不是顾此失彼,成为了每一个企业都必须深入思考并谨慎抉择的关键问题 。

来源:健康课堂王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