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都一样,“TikTok难民”快速融入中国社交平台

360影视 2025-01-15 23:44 2

摘要:原来是大量美国用户担心TikTok被禁止,开始寻找替代平台,小红书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这些用户自称“TikTok Refugee”(抖音难民),纷纷下载并注册小红书,他们相约在小红书上见面,继续交流日常生活工作的种种,续上那未竟的前缘和早已习惯了的交流,以及彼此

最近,社交媒体界发生了一件趣事。在小红书这个以分享美好生活而闻名的平台上,出现了一群特殊的“新居民”——被大家戏称为“TikTok难民”的外国人。

原来是大量美国用户担心TikTok被禁止,开始寻找替代平台,小红书成为了他们的首选。这些用户自称“TikTok Refugee”(抖音难民),纷纷下载并注册小红书,他们相约在小红书上见面,继续交流日常生活工作的种种,续上那未竟的前缘和早已习惯了的交流,以及彼此之间的友情。

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友人迁徙潮,这些外国小伙伴们从TikTok这个大家庭里“被迫”流落到小红书。你要是打开小红书,会惊喜地发现首页好多外国面孔呢,各种肤色、各种口音的人在那里分享着自己的小确幸或者小烦恼。

一、中外网络平台体验不一样

TikTok等海外平台内容更丰富,氛围更娱乐,互动更简单。海外平台主要以短视频为主,内容节奏快,娱乐性强,算法推荐系统能够快速捕捉用户的兴趣点,推荐相关内容,具有很强的快速性和大众性。由于视频快速流转,用户在不经意间就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点赞、评论和分享。评论区的互动往往是瞬间爆发式的,一条热门视频可能在几分钟内就收到成千上万的评论,且这些评论来自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用户,内容也较为多样化,包括简单的喜爱表达、创意性的调侃、技术层面的分析等。这种互动风格体现了TikTok的全球化和大众娱乐化的特性。

小红书等国内平台内容更深入,氛围更友善,体验更加个性化。小红书则结合了图文和视频,内容更加丰富多样,适合深度交流和分享,社区氛围也更加友好和深入,用户之间不仅点赞评论,还会进行深度讨论和交流。小红书则通过用户的搜索历史和关注话题,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推荐。用户在评论时往往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博主或者与其他评论者进行深入的交流。比如有一个关于减肥健身的笔记,博主分享了自己的减肥经历,从最初的体重数字、减肥过程中的挣扎到最后的成功蜕变。评论区就有很多人分享自己类似的经历,有的说自己也尝试过同样的减肥方法但遇到了平台期的困扰,有的则分享自己在减肥过程中如何克服美食诱惑的小技巧。大家互相鼓励,这种互动像是一种朋友之间的倾诉与互助,充满情感连接。

二、中国网民对外国用户的包容

(一)展开怀抱热情欢迎

当这些“TikTok难民”来到小红书后,中国网民展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友好的态度。许多中国用户不仅点赞和关注这些外国用户发布的视频,还主动与他们互动,帮助他们了解小红书的使用方法。一些中国用户还发视频对“抖音难民”们喊话,表示愿意成为他们的第一个中国朋友。就像法国博主@Sahil星辰在小红书写下“活体外国人写评论区所有英语作业。”这段文案,配上“伤心偷妈头”的表情包,底下的小红书用户毫不客气,纷纷掏出自己的随堂练习,求问这道题是选A还是选B。这种互动让他感受到中国网友的热情与纯真。

(二)态度包容和而不同

对于外国友人在小红书上展示的各种文化元素,中国网民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比如伊朗的一位博主分享自己制作和穿着传统波斯服饰的照片,从服饰的精美图案到独特的穿着方式,中国网友纷纷表示衣服非常漂亮,并且询问关于服饰制作的一些细节,像特殊的纺织工艺以及配饰的含义等。这让外国博主感受到自己的文化在这里是被欣赏的。有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上分享了美国学校的午餐情况,引发了中国用户的热烈讨论。还有美国用户在小红书上表达了对美国政府禁令的不满,得到了中国用户的同情和支持。

(三)交流深入广泛共鸣

在互动过程中,中美网友发现了不少意外的共鸣。例如,还有外国人分享自己在中国旅游的体验,中国网友们积极提问当地的特色美食和有趣的风土人情,这些都让外国博主们觉得自己的分享得到了重视,有一种被接纳的温暖感。英国博主@英国老妹儿Amy介绍自己是会说东北话的英国人,用漫画的方式展现文化差异。她的笔记获得了大量的点赞和评论,中国网友在评论中询问关于英国文化的一些小问题,她也感受到了中国网友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好奇与尊重。年初,还有大批外国人举着“听劝”的牌子涌入小红书,寻求时尚改造建议。他们发现中国网友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时尚见解,并且给出的建议很实用。

(四)互相学习增进了解

大量外国友人的涌入也让中国网友有了更多的语言学习机会,同时外国博主也有独特的感受。例如像@Sahil星辰这样的博主在小红书上的交流互动,让中国网友接触到更地道的英语表达。而他自己也从中国网友的评论中学到了一些新的词汇和网络流行语。同时,也有外国网友在小红书上开设中文学习打卡帖,分享自己学习中文的心得,中国网友会热情地给予建议和学习资源分享,这让外国博主感受到中国网友乐于助人的一面。他们觉得在这个平台上学习语言不再是孤独的事情。

三、一些具体例子

(一)美国博主的互动

32岁的夏洛特·西尔弗斯坦(Charlotte Silverstein)是洛杉矶一家公司的公关人员,她在TikTok上看到了一些关于迁移到小红书的视频后,顺手下载了小红书。她目前发了三条帖子,内容包括“每个人都超级热情友好”,“我喜欢我看到的这种社区氛围。”

另一位新用户发了一段视频,她说:“我用这款应用真的很紧张,但我们都在做这件事,所以也真的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我很伤心TikTok可能真的要关闭了,但如果大家想在这里玩的话,欢迎来到我的主页!”不到一天时间,这段视频就获得了超过3,000条评论和6,000个赞,她的粉丝直接来到了2.4万。

(二)“猫税”现象

这一波的美国网友中,也有不少是在TikTok上被“算法训练”过的博主,深谙互联网流量的秘诀。他们先是通过翻译软件或者是Chat GTP,发着带有明显翻译腔的中文发帖,希望和中国网友成为朋友,并且求关注,求点赞。很快就有“大聪明”发现,自己把家里的猫发上去后,效果更佳。“有猫点赞破千,没猫毫无曝光”,于是洋铲屎官们家里的毛孩子,不得不再度“海外营业”。这些赛博难民们纷纷表态,自家猫就是来为自己避难来纳税的,一度让交“猫税 Cat Tax”成为了新梗。

(三)教育互动

中国的网友开始“薅洋毛”,在评论区Po出的一张张英语阅读理解的作业:一大段的完形填空,美国博主也带着善意从头到尾给出了答案。当然也有不愿吃亏的“洋大人”,也把自己的数学作业拿到了小红书上来,也是时候证明我们基础教育强大的时候到了!一时间,中美的教育,就通过互联网完成了又一次的沟通。

(四)直播互动

用户“HelloKristen”在小红书上发布视频称,“当TikTok被禁时,我们下载了小红书。”另一位内容创作者allieusyaps在帖子中幽默地写道:“瞧,下周我可能就没有工作了,但我们要学普通话了,宝贝!”(算是又一次中国文化“入侵”了吧?)

小红书用户表示,“今天上午还刷到一个TikTok Refugee的连麦直播间,进去练了一会儿听力。”随着入驻的外国用户越来越多,国内的小红书用户不仅表现出友好的态度,积极互动,纷纷在评论区表示“欢迎”,更是直接给小红书赋予了另一个属性——英文学习软件。

小红书上的“TikTok难民”现象是一个很有趣的网络社交现象。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中外主流社交平台在用户体验方面的差距,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网民对外国友人的开放、包容态度。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小红书等国内平台能够妥善应对挑战,充分利用机遇,成为一个真正国际化、多元化的社交平台,让中外文化在这个平台上碰撞出更多精彩的火花。

来源:佟九原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