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由于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短不一以及多器官和系统性特征,IIM的治疗管理具有挑战性2。泰它西普是一种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从而B细胞成熟、分化及浆细胞分泌抗体
导读
1。由于临床表现多样、病程长短不一以及多器官和系统性特征,IIM的治疗管理具有挑战性2。泰它西普是一种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和增殖诱导配体(APRIL),从而B细胞成熟、分化及浆细胞分泌抗体3。既往研究提示泰它西普在难治性IIM具有治疗潜力,近期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卜碧涛教授团队在Rheumatology (Oxford) 杂志期刊上发表了有关泰它西普治疗IIM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泰它西普可减少难治性IIM患者激素的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4(图1)。本文将研究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图1. 研究发表于Rheumatology (Oxford)
研究背景
IIM是一种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近端对称性肌无力,且病情通常呈现出波动状态,病程具有缓解和复发交替的特点。其标准治疗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GCs)和其他免疫抑制剂,但尚缺乏可靠的医学循证证据及统一的治疗指南规范,这使得IIM的治疗更具复杂性。此外,部分患者对一线治疗的GCs和免疫抑制剂,如吗替麦考酚酯(MMF)、硫唑嘌呤、甲氨蝶呤(MTX)和他克莫司(TAC)的治疗反应欠佳,进而发展为难治性疾病,进而陷入严峻的治疗困境。
泰它西普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药物,特异性作用于BLyS和APRIL,为IIM带来了新的潜在治疗手段。鉴于此,本单中心研究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开展,旨在评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泰它西普治疗IIM患者(这些患者先前对常规治疗反应有限)的效果,重点关注其对临床表现的影响。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标准为18岁或以上;由Bohan-Peter诊断标准或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2017)诊断标准诊断IIM;对常规GCs和至少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三个月仍反应不佳或耐受不良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标准治疗方案(包括GCs和/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基础上接受至少3个月的泰它西普(每周160mg皮下注射)的添加治疗,并定期随访至数据截止日期(图2)。
图2 研究设计
肌炎疾病活动度根据六项核心评估指标(CSMs)进行评估,包括徒手肌力检查-8(MMT-8)、医生总体病情评分(PhGA)(根据10cm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估)、患者整体评估(PtGA)(根据10cm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估)、健康评估问卷(HAQ)(总分范围0-3分)、肌肉外整体评估的肌炎活动性评价(MDAAT)(总分范围0-10分)和肌酸激酶(CK)水平。根据2016年ACR/EULAR肌炎共识标准,治疗后的总改善评分(TIS)用于量化肌炎活动度随时间的变化,评分范围为0-100分,TIS得分越高,表明改善越显著。轻微改善、中度改善和明显改善的TIS阈值分别为≥20、≥40和≥60分。并通过监测研究期间的不良事件(AEs)记录药物的安全性。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1例患者(表1),9例患者诊断为IMNM,另外2例患者分别诊断为PM和DM。所有患者均出现近端对称性肌无力,其中4例报告肌痛。平均治疗时间为6.6个月(3 ~ 12个月不等)。基线时,11例患者均出现明显的肌无力(MMT-8≤125/150),疾病活动性VAS评估的PhGA平均评分为5.5,CK平均水平为2670.27 U/l,乳酸脱氢酶平均水平为378.73 U/l。
表1 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
大多数患者(90.91%,10/11)至少有一种肌炎相关抗体(MAA)或肌炎特异性抗体(MSA)检测呈阳性。4例患者(36.36%)表现为肌外脏器受累,如间质性肺疾病(IL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干燥综合征(SS)。所有患者在研究开始前都曾接受过GCs诱导和维持治疗(表2)。
表2 患者治疗详情
泰它西普可显著改善IIM患者的TIS评分
11例患者均应用泰它西普治疗至少3个月,附加治疗持续6.6(2.9)个月。泰它西普治疗后6例患者(54.55%)达到明显改善,4例(36.36%)患者达到中度改善,1例(9.09%)患者达到轻微改善。1例轻度改善患者因对症状改善不满意,在治疗6个月后停止了泰它西普治疗。在此期间,2例患者分别接受了4个月和6个月的泰它西普治疗,当症状自我感觉未好转时停止用药。另外8名患者继续使用泰它西普治疗直至研究截止日期。从基线到末次就诊,患者或医生的总体评分、MMT-8和CK水平均有显著改善(表3)。
表3 疾病活动性和泼尼松剂量
泰它西普可显著提升患者MMT-8评分,并显著降低患者CK水平
CSMs的变化总结如图3,表明泰它西普可显著提升患者MMT-8评分,并显著降低患者CK水平。基线CK水平中位数为2670.27 U/l(范围:131~8856 U/l),治疗后降至561.09 U/l(范围:141~2500 U/l)(P=0.0205)(图4)。3例患者在基线时使用GCs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伴有无力的临床症状,但肌酶水平正常。3例患者在泰它西普治疗后CK水平缓慢下降,但未恢复到正常水平。11例患者MMT-8评分从基线[109.18(14.18)分]到末次就诊[137.64(15.28)分]均有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图4)。每例患者的PhGA、PtGA、HAQ和肌肉外疾病活动性评价趋势如图3所示。
图3 CSMs的变化
图4 泰它西普治疗后,患者的MMT-8评分提高且CK水平降低
从基线至末次就诊,泰它西普显著减少GCs剂量
11例患者从基线[27.05(12.49)mg]到末次就诊[12.05(7.32)mg, P=0.0026],平均泼尼松剂量显著降低(表3、图5)。
图5 泰它西普治疗后,患者的泼尼松剂量减少
泰它西普安全耐受性良好
研究期间报告了1例AE。1例患者在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轻度红肿,此AE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且未改变用药情况。此外,在治疗过程中无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病例报告。
研究结论
泰它西普在治疗难治性IIM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疗效,并有助于显著减少患者的GCs剂量。这些发现强调了在IIM管理中,泰它西普可作为一种有价值、有潜力的治疗选择。
总结
在本次回顾性观察研究中,其研究结果表明泰它西普可为难治性IIM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干预措施。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泰它西普治疗,可有效提升难治性IIM患者的TIS评分,并显著降低激素用量。未来,随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泰它西普有望成为治疗难治性IIM的重要手段,为IIM治疗开启新的篇章。
专家简介
卜碧涛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博士生导师同济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湖北省中西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病学组及免疫学组委员、中国神经肌肉病和周围神经病诊治规范培训分中心主任中国卒中学会神经免疫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病协作组委员、中国免疫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务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湖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组长
湖北省罕见病中心重症肌无力协作组组长、武汉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组长美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为神经免疫疾病,重点研究重症肌无力、脱髓鞘疾病、免疫性肌病及周围神经病等研究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资助、曾担任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二审评委参考文献
成人皮肌炎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2, 55(11):939-948.
Lundberg IE, Fujimoto M, Vencovsky J, et al.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Nat Rev Dis Primers. 2021 Dec 2;7(1):86.
Yin J, et al.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2 clinical study of telitacicept in adult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myasthenia gravis. Eur J Neurol. 2024 May 10:e16322.
Gao H, et al. Telitacicept add-on therapy in refractory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 insights from a pilot study. Rheumatology (Oxford). 2024 Nov 4:keae601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