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双 11”尚未开始,国内三大电商平台之一的京东就已经焦头烂额。从章泽天涉“光明会”谣言,到杨笠“代言”风波,再到京东金融“挤兑”疯传,麻烦接踵而至,还环环相扣,京东到底怎么了?
2024“双 11”尚未开始,国内三大电商平台之一的京东就已经焦头烂额。从章泽天涉“光明会”谣言,到杨笠“代言”风波,再到京东金融“挤兑”疯传,麻烦接踵而至,还环环相扣,京东到底怎么了?
遭遇“男女混合双打”
先来看看事情的经过:10月7日,刘强东夫人章泽天在伦敦出席清华校友艺术展开幕式,当天章泽天佩戴的一枚胸针被网友质疑,有人称其加入“光明会”,引发舆论热议。10月16日,京东官方账号发声明辟谣,并表示刘强东、章泽天夫妇已向公安机关报案,警方已受理该案且正在侦办中。
然而谣言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京东的一次营销活动再次引发舆论狂潮。“双11”前夕,京东采销邀请杨笠等脱口秀演员参与促销宣传,直接把自己卷入性别对立的巨大旋涡之中。
杨笠是一位以犀利风格著称的演员,凭借辛辣讽刺“普信男”的段子出圈,并因此赢得了大量女性观众的喜爱,但也引发了不少男性用户的不满和抵制。此前,她合作过多个以男性消费者为主的品牌,如英特尔、海澜之家、长城汽车、小鹏汽车等,结果都引发部分男性网友的抵制。而此次与京东的合作则彻底把后者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少男性网友在网络发文抵制,更有人联系京东客服要求退会员费。有网友调侃:“这下东哥没兄弟了,全是姐妹。”甚至有笃信阴谋论的网友,把选择与杨笠合作推测为“国外平权组织对中国企业的渗透,是西方为了掌控全球话语权而推行的隐形策略。”
不过到这儿事情还不算完,京东接下来的删微博、道歉等一系列操作,成功把自己的处境变成了被“男女混合双打”。10月18日,京东官方微博发文道歉,并称后续没有和相关演员的合作计划。这波操作被网友评论为“伸头是一刀,缩头又是一刀”,得罪完男性得罪女性,转着圈儿得罪人,无论在营销界还是在公关界都算是极为罕见了。而其后发生的京东金融“挤兑”谣言,更多的是这一连串舆论危机中的落井下石罢了。
“双11”本是电商大战的关键时刻,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无疑给京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尽管之后的“双11”,从官方公布的销售成绩来看京东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回顾杨笠“代言”事件的整个过程,选择争议明星合作本就是营销大忌,在被卷入男女对立后的随意“站队”更是得不偿失的公关。显然,从开始合作对象的选择,到后续的删文道歉,其决策过程一定存在问题。这也不禁让人疑惑,京东的企业文化是不是出了问题。
“兄弟文化”与“大企业病”
实际上,早在今年5月就有媒体爆出,有京东内部人士承认,京东集团体系存在“大企业病”,甚至比“国企还国企”。单考勤一项,据统计京东内部每月代打卡数量高达1.4万人次。据内部人士透露,当时整个京东高层都在反思过去几年京东的管理模式过于松散,导致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缓慢、业绩发展不达预期,主要业务板块企业文化出现严重问题。当时刘强东甚至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熟悉刘强东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称呼自己的员工为“兄弟”。他强调京东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位员工都是他的兄弟,应该相互扶持、共同成长。这种亲密无间的企业文化,让京东的员工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把京东推进了发展的快车道。刘强东甚至曾公开表示,“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今年初,在他宣布企业文化升级的内部全员信里,先后六次提到了“兄弟”一词。可以说,兄弟文化为京东留住了员工,更留住了用户。
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京东的内部管理逐渐暴露出问题——组织臃肿、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据京东内部人士透露,有人一年就代打卡上百天,每天下午4点提前下班,但却能领到全额工资,还有一些实习生甚至两个月都不来,但却能通过代打卡领走公司1.5万元的工资。另据媒体报道,京东内部有一种说法是,京东对员工尤其是老员工相当宽容,甚至有说法是在京东满三年即拿到了“免死金牌”,绩效差的和拼搏意愿低的员工都得到了保留。这导致部分员工非常懈怠,也造成京东战斗力急剧下降,业绩增速下滑严重。
对比拼多多,京东的问题更为明显。根据财报,拼多多拥有1.2万名员工,今年二季度创造的利润是320亿元;而京东拥有62万员工,同期利润是145亿元,不到对手的一半,人效比更是不足对手的1%。当然这里固然有京东自建物流、拥有庞大的快递小哥群体的原因,但也不可否认,“大公司病” 确实成了困扰京东发展的问题。
京东的治病“药方”
事实上不只是京东,在竞争更激烈的当下,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都在被“大企业病”困扰。他们不约而同地将“降本增效”作为治疗“大企业病”的首选良药。
今年初,字节跳动CEO梁汝波就吐槽过“大公司病”,他在公司全员会上说:“ 公司出现组织效率变低的情况。一个内部系统的简单需求,拉了一堆人,一开始评估要 1000 人天,也就是 1 个人要做 1000 天,深入追问之后发现,只需要 1 个人做 15 天就可以完成 。”梁汝波表示,应对这些问题,必须要打破自满,提高标准,建设精干的组织。也只有这样,字节才能“逃逸平庸的重力”。
而阿里也早在2015年就指出“大企业病”问题:客户定义不清晰、战略目标模糊、业务策略缺失、组织阵型僵化、事业部一号位能力问题和企业的官僚文化。而在张勇任期内推崇的“敏捷” 理念:让组织变敏捷,让决策链路变短,让响应变快。去年阿里管理层调整,进一步表达了将积极对 “大企业病”开刀、保持创业精神的决心。阿里去年开始启动新的组织变革,推出“1+6+N”的工作模式,即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实行CEO负责制,各企业独立管理,让一线的前线战斗人员解开束缚。
显然,“大企业病”并非京东独有。事实上,面对竞争对手强势崛起,拼多多凶猛的低价模式,还有抖音直播带货的异军突起,京东早就到了必须狠心下手的时刻。从去年底以来,京东就一直下大力气整顿内部管理,今年更是细致到调整午休规则、严查考勤、解散非工作微信群等具体的管理细节。与此同时,刘强东也没有忘记善待“兄弟”的初心,不断给一线员工加薪,以确保其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据媒体报道,京东今年已前后三次宣布加薪,最高涨薪幅度达到100%。一边是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一边是薪酬激励,给一线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一系列改革措施效果如何?财报显示,二季度京东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9.0%,净利润率首次达到5.0%,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从短期数据看来,去年增长放缓的趋势已经被成功遏止。但“双11”前夕的一系列舆论风波也表明,京东的管理变革还远谈不上成功,根治 “大企业病”,刘强东和他的“兄弟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本刊记者 范科峰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4年11期
来源:中外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