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踏足南极拍摄帝企鹅、抵达北极用镜头定格北极熊的雄姿、在非洲草原记录角马迁徙的壮阔……云志艺术馆、青岛老照片馆馆长刘云志曾是一位醉心“旷野国度”的自然生态摄影家。遍览世界的斑斓多彩后,他也寻觅到了老照片的独特趣味及其承载的城市记忆。
踏足南极拍摄帝企鹅、抵达北极用镜头定格北极熊的雄姿、在非洲草原记录角马迁徙的壮阔……云志艺术馆、青岛老照片馆馆长刘云志曾是一位醉心“旷野国度”的自然生态摄影家。遍览世界的斑斓多彩后,他也寻觅到了老照片的独特趣味及其承载的城市记忆。
“我一直搞收藏,起初是专注收藏书画,自云志艺术馆成立以来,我就开始收藏一些有价值的影像。”专注老照片收藏十几年的刘云志笑着说,“后来我发现,老照片真是一种趣味十足的存在,就沉醉其中,出不来了。”
世间的老照片浩如烟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两本满载褪色照片的相册。老照片的价值,莫过于其所能捕捉并凝固的记忆。而刘云志收藏的老照片,重在留住城市记忆,使观者深刻感受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
1月10日,“回望——烟台稀见老照片展”在烟台市文化馆开幕。刘云志带着收藏的老照片首次走进烟台,以77张老照片展示烟台开埠以来的山海城郭、世间万象、烟埠名人、异域来客等。在烟台市文化馆,本报记者专访刘云志,听他讲述收藏老照片的故事。
“我是山东人,收藏本土照片当仁不让”
对老照片的钟爱,始于刘云志对摄影的热爱。从青年时代起,刘云志便热衷用镜头记录山川壮丽、社会百态、异域风情。“摄影不仅使我发现自然和生活的美妙,还是我充实生活、丰盈精神的好方式。”每当观赏摄影佳作时,刘云志总能从中体会时光深处的温情和历史的回声。
“当我站在相框前仔细观赏老照片时,就有种把镜头一下伸到百年前的感觉。慢慢地,我越来越觉得老照片有意思。”2014年,刘云志在淄博创办了云志艺术馆,定位为影像艺术馆,致力老照片的征集和收藏,尤其以收集中国清末民初的历史影像为重点。
历经十几年的孜孜以求,目前云志艺术馆馆藏老照片已逾几十万帧,且题材广泛、专题性强。
“我是山东人,收藏本土照片当仁不让。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我特别喜欢山东的老照片,只要看到满意的山东老照片,我基本都会收藏。”刘云志说,“我下一步会把收藏重点放在烟台、威海、青岛等地,这些都是中国较早的贸易通商口岸,经济发达,商人聚集,留下的照片虽不及广州、上海、北京这些地方多,但山东的地域文化、民俗风情,是独具特色的。”
“我也关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中法战争、日俄战争、辛亥革命等,以及早期铁路的建设过程等。”刘云志近乎全面地收藏了自中国首条铁路诞生以来,国内所有铁路相关的影像资料。
“为什么说这些老照片有意思呢?”刘云志笑着向记者阐述,“不同的人看老照片的视角不同。打个比方,如果是建筑爱好者,就能从清晰的老照片中看出建筑的结构和布局。若要恢复某栋建筑的旧貌,这些照片无疑提供了珍贵且难得的参考。照片中,道路、路缘石、下水道、路灯等所有细节,一览无余。”
“我从老照片中看到的是历史研究的价值,很多老照片都是生动真实的史料。”在“回望——烟台稀见老照片展”现场,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副教授、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主席王建波站在此次展览中最早的一张照片前介绍:“这张照片可以追溯到1871年,展现了当时烟台朝阳街一带的风貌。除此之外,这次展览还有些烟台西部的老照片,这在以前都是很少见的。”
随着云志艺术馆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全国各地的著名摄影家、影像与史学家也纷纷前来看照片、查资料,还有一些博物馆主动向刘云志要照片办展览。刘云志免费提供老照片的使用,在他看来,这些博物馆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老照片的解读与开发。
“在收藏老照片的基础上,我也相继入藏了几十位当代名家的摄影作品,这都是顺其自然的收获,与老照片收藏并不矛盾,现在所有的照片终究是要变成老照片的。”刘云志说。
20世纪30年代的烟台滨海区域
“收藏看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经常有人问我,‘你收藏了多少张老照片?’”刘云志表示,“在我看来,收藏看重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回望——烟台稀见老照片展”展厅挂满了老照片。说是老照片,但从外观看,很难看出“老”。
与其他模糊不清的老照片不同,刘云志收藏的老照片清晰生动、细节丰富,甚至连一石一瓦都纤毫毕现。有些照片可以放大到一两米长,图像质量依然不减,这得益于刘云志收藏的老照片多为高清原版,并采用了高达1.5亿像素的飞思胶片数字化系统进行翻拍。“这个系统提供的清晰度,使我能从一张合影中提取出个人肖像,对制作历史人物专辑有很大助益。”
刘云志的收藏蕴含着摄影师的专业视角。他看重照片的内在品质,首要考量的是年代,如1900年之前是蛋白照片,1880年左右出现火棉胶,再后来有了银盐。凭借对材质的熟悉,他能迅速判断照片的大致年代。此外,他更看重照片所记录的历史记忆,尤其是那些展现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老照片,在他的藏品里占比较高。
刘云志收藏的老照片来源主要有国内、国外艺术品拍卖,经纪人提供,收藏家转让等。“这些年积累了一定的收藏知名度,主动找我的人就多了。上海的艺术品博览会、英国的艺术品博览会等我都去过,了解艺术作品的走向,是一个收藏家必须具备的素质。”刘云志表示。
照片带回来之后,如何储存很重要。为了让老照片“住得舒服”,刘云志打造了160平方米一年四季保持恒温恒湿的库房,以及600平方米的老照片固定展厅,这些都是刘云志收藏的“硬件”基础。
“说到‘软件’,那就是我对自己的收藏一向保持开放的态度。比如山东画报出版社《老照片》编辑部和云志艺术馆的合作,每辑《老照片》都有我提供的重点专题图片,以及至少一两篇相关的图片故事,这也使馆藏被更多读者知晓、关注。”刘云志表示,云志艺术馆与《老照片》的合作,可谓相得益彰,是造福社会的一件美事。
30年来,刘云志所有的藏品(包括其他门类的艺术品),均秉持“只藏不出”的原则,究其原因就是他对藏品的热爱。他坦言:“我有自己的艺术馆、展厅,足以展示供大家欣赏。最近几年我做了很多场老照片展,其中有不少首次露面的老照片。有些博物馆还会联系我要老照片,我都是制作好了免费赠送。”
2021年,刘云志在青岛市美术馆举办了“前世青岛”老照片展及《前世青岛》老照片画册发行仪式。办展期间,每天都有近两千人来参观。有些当地的老人站在照片前一看就是十几分钟、一次就买三四本画册,说这些照片都是他们儿时的记忆,现在没有了,要把画册送给孩子们看看过去的城市样貌。刘云志感慨:“看到这些,我自会有一份小小的成就感,至少是功不唐捐吧。”
芝罘学校春季6人制英式足球比赛
“展馆面积虽小,但容量很大”
摄影作品的收藏,在中国起步较晚,约有20年的时间,老照片的收藏更晚一些,在整个收藏体系中,属于小众收藏。此前,青岛市政府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看中了云志艺术馆收藏的大量青岛老照片,将中山路一栋近5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给云志艺术馆使用。
2024年4月27日,刘云志的青岛老照片馆在青岛市中山路开馆办展。“别看我的两个馆面积不大,但它们容量很大,承载了丰厚的城市记忆。”刘云志说。
“这是不是以前中山路老邮局那个楼?”“对,最早这里是德国人佛劳塞尔开的西餐馆,梁实秋文章里的吃牛排喝生啤,就是写的这里,也就是现在百盛大厦这个位置。”谈起青岛老照片馆,刘云志表示,很多观展的市民会来与他讨论交流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透过老照片一起回顾往昔,追忆逝去的城市岁月。
青岛老照片馆如同一台时光机,借助高清原版老照片,呈现了百年前中山路的光景。照片中,有衣着考究的老者,有在栈桥上嬉戏的孩童,有乘坐黄包车的时髦女子,而背景或是已经消逝的老建筑,或是依旧触手可及的欧式风情,令人仿佛穿越时空隧道,置身那个遥远的年代。
据悉,青岛老照片馆首期活动,以“近在眼前——青岛中山路及其周边旧影(1898—1949)”为主题,展出了80余张青岛城市初兴至解放的老照片,涵盖了建筑风貌、社会形态、历史事件、人文风情等内容。
对青岛人而言,尤为珍贵的是这些照片大部分为高清原版,能细致入微地展现出建筑的石砖纹理、树木的枝叶疏密、人物的表情细节,甚至服饰上的图案、洋车轮毂的每一处,为青岛的历史研究提供了精确的素材。另外,画册《百年中山路》收录了100张老照片,为青岛留下了城市早期珍贵的影像文献和史料。
“我年少时常到青岛度暑假,2010年在青岛定居。青岛作为一个开埠城市,老照片数量比较多,尤其是中山路,是青岛历史演变的主要见证。”刘云志表示,“青岛老照片馆主要收集了德占时期、日占时期、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及青岛解放几个重要时期的老照片,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山路及周边地区。”
“去年,青岛圣言会会馆旧址所在的楼宇需要修缮,相关负责人就犯了难,因为不清楚过去这个楼宇具体是什么样子。”刘云志讲述,当时修缮的负责人得知老照片馆内有一张圣言会会馆刚建成时的清晰老照片后,几次到馆内与刘云志交流,以此照片作为修缮的重要依据之一。
“我收藏了很多青岛老照片,并持续数年整理其历史脉络,所以能一眼识别照片拍摄的具体年份。通过观察照片中正在建设的楼宇,能了解青岛这个城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包括哪条街道先建了哪栋楼,第二栋、第三栋楼又建在哪里等。这些老照片清晰地记录了青岛的成长和变化。”刘云志表示。
刘云志透露,2025年,老照片展将走进位于栈桥景区的回澜阁,展出主题为“百年栈桥”的系列老照片,让青岛的城市记忆生动再现。热门景点与老照片的组合,不仅能“唤醒”当地市民的城市记忆,还能让外地游客更深入了解青岛的城市发展脉络。
一户胶东殷实之家的母子合照
“收藏的目的是研究”
刘云志认为,老照片的收藏与研究应当并行不悖,藏家需要具备梳理与探究老照片蕴含的历史社会信息的能力,从一本本相册、一幅幅照片中敏锐地发现并捕捉历史的细微线索,进而提升藏品的价值。“收藏的目的是研究,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都值得深入挖掘。它们作为‘眼见为实’的影像史料,具有无可比拟的真实性。”
近年来,关注老照片的人越来越多,老照片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研究和发展规划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影像的力量愈发强大,其中的一些故事也一目了然。
1929年8月16日,周恩来的警卫张英和地下党员王科仁,在中山路首屈一指的高档皮鞋店“新盛泰”内,击毙了叛徒王复元。关于这家鞋店的具体位置,在史料中一直存在不确定性。然而,在刘云志收藏的一张老照片中,“新盛泰”字样的招牌清晰可见,从而准确锁定了这一历史场景的真实地点,也就是如今的中山路110号。
“现在一些讲述老照片背后故事的短视频,在各类社交媒体上热度很高,这说明老百姓很喜欢通过照片去感知过去。不过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载有城市记忆的老照片,大部分人家里也没有保存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相册,所以大家才会对老照片故事感兴趣。”刘云志坦言。
“收藏老照片,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看到城市发展的足迹。”这两年,刘云志与山东画报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前世青岛:德国人镜头里的胶澳租借地》和《日俄战争:日本与欧美记者东亚争霸之写真》,另有威廉·桑德斯、约翰·汤姆逊和伊莲娜·贺伯诺三位外国摄影家的三部作品集,“中国摄影史·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丛书,也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今天的纪实就是明天的历史。“过去十年里,我帮助整理了三十多位老艺术家的胶片影像资料。我将成千上万的胶片进行扫描整理、专题分类、录音录像,做展览出画册等。同时云志艺术馆收藏了每个人的经典影像两百至五百余张不等。”刘云志认为,“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尤其是这些老艺术家现今都已步入七八十岁的高龄,他们手中的影像资料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印记,非常珍贵。”
刘云志说:“老照片收藏到一定规模后,我的核心任务便聚焦深度挖掘、精彩叙述以及有效传播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通过编纂画册、策划老照片专题展览以及讲座等多种途径,将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影像广泛传播开来。”
“整理归档,像图片扫描、分类、信息查证与备注这些事情,我向来是亲力亲为。如此一来,我便能对自己藏品的地域性、年代背景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到手的藏品自然就能确定个八九不离十。”刘云志笑道:“每次遇到珍贵的老照片时,我都是非常兴奋、激动的。收藏与整理老照片,不仅是我的个人爱好,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尤为关键的是,它能让更多人一窥往昔城市的风貌。”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