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游戏全球走红,中国文化这样燃爆世界

360影视 2025-01-24 09:52 2

摘要:它们凭借精湛的制作水准,获得了海外玩家的青睐,并通过融入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为海外受众开辟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窗口。

近年来,国产游戏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尤为亮眼。

它们凭借精湛的制作水准,获得了海外玩家的青睐,并通过融入丰富的中华文化元素,为海外受众开辟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窗口。

截至2023年底,中国游戏已成功渗透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桥梁。

这些游戏不仅满足了玩家的娱乐需求,更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传播至世界各地。

国产游戏为何有如此魅力?

真的是一个黑悟空搅动了周天寒彻吗?

真相当然并非如此简单。

对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有观点》栏目,和书乐进行了一次30分钟的深度交流:

张书乐:我对国产游戏一贯都是以实际行动在支持的,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国产单机游戏、独立游戏,往往一出新品、就会体验或购买。

此外,一些国产游戏周边产品,我也喜欢收集。

过去,国产游戏周边,往往就是一些公仔或毛绒玩具,制作很粗糙,也不对外销售,只是在各种游戏展会上,作为赠品提供给来观展的客商或游戏玩家。

但近年来,伴随着国风、国潮,国产游戏周边开始发生了质变,许多周边开始走文创路线,不再是简单的游戏角色形象展示,而是开始去做一些场景设计、风格融合。

比如一个孙悟空的形象,就有各种风格,甚至还有结合机甲的造型。

而且,国产游戏还很注意和国内潮牌进行联名,共同开发的联名款,也让我经常为了得到周边产品而选择光顾那些品牌。

不得不说,这种质变的结果,让游戏周边从过去的玩具、玩偶,开始向有收藏价值的藏品方向转变,也让游戏这个第九艺术,在中国开始有了中国风味的艺术范式,也让整个游戏产业,有了自己的艺术气质。

张书乐:中国游戏在海外取得成功的案例,我个人总结,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是角色融创。

前两年,某款二次元游戏就发布了新角色,这个角色的京剧元素满满,融入了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等活跃于戏曲舞台的女性角色扮相。

在游戏角色的动作设计中也有许多京剧的表演动作融入其中,而且还特意给她配了一首名为《神女劈观》的京歌,把时尚元素和传统文化合二为一,立即在海外引发轰动,甚至一些国外玩家因此而考据京剧,成了票友。

二是玩法融入。

一些在海外备受好评的经营类游戏,除了游戏的画风会将水墨国画的风格作为游戏主风格外,并在游戏中加入许多中国特色道具,如算盘、算筹。

还在游戏玩法中,融入了海上丝绸之路、过年赶集、端午赛龙舟包粽子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

通过游戏内的特色小游戏,用游戏道具作为奖品,来吸引玩家积极参与,并充分利用游戏载体的互动性特征,将皮影戏、剪窗花、投壶等活动嵌入游戏操作中。

这种完全中国风味的游戏玩法,既原汁原味,又寓教于乐,让海外玩家很容易达成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此外,一些游戏还会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推出各种游戏活动,如七夕的时候,借用西方情人节的一些游戏玩法,加入中国的鹊桥会故事,实现玩法相似、文化破壁的效果。

尽管,看上去这些玩法体验都很碎片化,但由于有节日的仪式感、活动的激励效果,往往能聚沙成塔,多侧面、细节化的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并慢慢建立起对中国文化越来越完整和全面的认识。

三是场景融合。

例如一款蒸汽朋克风格的国产游戏中,就没有按照西方蒸汽朋克风格作品那样,满目都是蒸汽机驱动的机器人,而是把整个游戏背景放在了上海。

用海派文化的魔幻风格进行处理,处处展现中国的文化特征,无论是街头正宗的川面馆,还是人物之间各种带有方言气质的对话,都极有中国味,再配上美日韩玩家热衷的蒸汽朋克质感。

这种融合,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总能偶遇特别的惊喜。

上述案例类型成功的关键,还是在文化传播中做好了融合。

一方面,国产游戏通过独有的中国风形成了区别于海外游戏的风格差异,让国外玩家有耳目一新之感。

但同时也十分注重拥抱市场。

在保持中式玄幻、武侠等独有特色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海外玩家熟悉的奇幻、科幻内容,又或者将蒸汽朋克、赛博朋克等海外潮流文化和中国元素作巧妙融合。

恰恰是这些结合文章做得恰到好处,才使国产游戏的出海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市场份额也越做越大,也让中国文化的传播能量,越聚越强、越传越远也越深入。

03 主持人:有分析指出中国游戏对文化的输出已脱离单纯的元素堆砌,开始涉及中国文化的本质。这变化发生在什么时候?

张书乐:这一点现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也是中国游戏出海的使命必达。

2010年代以前,国产游戏出海的特点是进军东南亚等游戏产业相对薄弱的地域。

2010年后,国产游戏开始逐步在欧美日韩主流游戏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突破,并在2020年左右,通过多款全球现象级爆款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中国游戏在手机游戏这个领域里的全球领先地位,激发去国内各大游戏厂商纷纷相仿,形成多品类的全球进击、深度拓展的游戏出海大潮。

带来这种变化的关键,是技术迭代和文化传播互相助力的结果。

不得不说,十多年前的游戏出海,由于技术不足,只能偏向于中国风影响力较强的东南亚市场。

加上当时的国产游戏才刚刚走向原创,大量游戏产品中,还残留了不少日韩游戏元素。

这使得当时出口海外的国产游戏,确实更像是在堆砌中国元素,但缺少传统文化的神韵。

而当下游戏出海,则依靠手游这个国外发展较薄弱的垂直领域,成功的切入过去对中国风知之甚少海外市场。

通过各种具有开创新的文化融合方式,让习惯于西方魔幻、科幻风格的海外游戏玩家,逐步了解和认知到中国风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国产游戏厂商也经历过阵痛,例如简单的照搬魔幻、科幻,套上一个武侠风,结果游戏变成了四不像,在国内不受待见、在国外乏人问津。

而如果完全按照西方的模式做游戏,则往往难以形成竞争力和差异化。

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在2020年前后,国产游戏厂商才确立了游戏出海的底牌,也就是让中国文化的内核,成为核心竞争力。

通过各种让海外玩家感觉新奇特的中国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在一个个游戏细节中,被呈现出来。

用游戏的语言,来传播文化,也让中国游戏在强手如林的海外市场,真正有了独一无二的中国风味。

张书乐:目前而言,二次元游戏、竞技游戏这两类游戏,是当下最容易在海外市场打开市场的国产游戏类型。

这两类游戏特别受欢迎的原因,我觉得是三个:即可以打破文化差异、直接上手、实现深度沉浸。

例如二次元游戏,在动漫极其兴盛的日本、美国,能够很容易达成一种视觉上的认同。

当然借助二次元这种跨国界的表现形式,只是一个开端。

在出海竞争的过程中,国产游戏厂商创造性的打破了一些技术壁垒。

例如只是存在于单机游戏中的开放世界玩法,被中国厂商实现了网游化,这成为中国游戏的一大特色创举。

不得不说,这种差异化的打法,不止是填补空白,更是技术上的颠覆式创新。

此外,只是射击类游戏才选择实现主机、PC端和手游之间的多客户端游戏数据互通的这种跨屏体验,也在中国厂商的创新试错中,成功的在冒险游戏中完美实现。

这让更多的海外玩家可以选择在自己习惯的平台上,感受中国游戏的魅力,而不是仅限于单一平台。

同时,这种跨屏数据互通,也让同一个游戏中的玩家,更加多元化,手游用户可以和主机用户一起组队,或互相挑战。

于是,其用户量也就自然有了爆发式增长,这恰恰也是国外同类游戏所不具备的。

至于竞技游戏,情况也有些类似。

只是不同于二次元游戏的视觉认可,竞技类游戏是玩法认可,即电子竞技入门基础玩法的全球通用。

用游戏术语就是所有的电竞游戏的任务都是毁对方的防御塔,这种无须多做说明的玩法,让任何地区的玩家,都能快速上手。

而且,这类游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兼容中国英雄角色和西方超级英雄同场乱斗。

结果,西方超级英雄的粉丝被吸引进游戏后,在战斗的过程中,可能为了更好的战绩,也会倾向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技能使用偏好的英雄人物,就有可能选择来自中国的英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玩家也逐步也会被自己在游戏中选择的中国英雄所吸引,被这些英雄背后的中国故事所打动,最终变成中国文化的爱好者、探寻者甚至是研究者。

此外,一些网页游戏、小游戏等,目前也在海外市场备受欢迎。

尽管,这些游戏当下获得一定成功的原因,还和文化传播的关联不大,更多的是因为填补了海外此类游戏的空白。

但后续,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大,这些游戏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肯定也会和此前出海的前辈游戏一样,慢慢走向文化出海的大潮之中。

05 主持人:中国游戏如何有效地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同时又保持对海外玩家的吸引力?

张书乐:中国文化元素,是国产游戏在海外竞争的独特性,但要保持对海外玩家的吸引力,就要符合传播的接近性原则。

怎么达成,在游戏元素中,进行中西文化交流上的各种大胆尝试。

举个例子,如在海外大热的一款竞技游戏,其中有个英雄叫熊猫阿凯,由于外形酷似功夫熊猫,一登场就特别受海外玩家欢迎。

当然,这种借海外知名中国元素之力进行文化传播的方式,只是起手式。

国内更多游戏进击海外市场,则更主动的探索中国文化和当地文化自然融合的新路径。

有的游戏,日本发行,就会添加樱花、温泉、武士,以及和风建筑,在韩国则让当红明星在游戏中登场,用偶像的力量来强力吸粉。

二次元游戏在海外的拓展,其文化融合的特色更为鲜明。

国内多款二次元游戏,进击有数以亿计动漫受众的日本时,就特别注重发挥动漫传播的效果:

日本二次元粉丝最集中的秋叶原,经常被新推出的中国二次元游戏的广告所覆盖。

而国产二次元游戏也特别注重不断更新的新角色和全新故事线,并辅之以原创动画或漫画,让日本玩家犹如追漫画连载一般。

正因为这些动漫传播的接近性,在日本主流游戏主机上,中国二次元游戏往往同时在线用户最多,并常年占据该款游戏主机的重点推荐位。

张书乐:要了解竞争,先要知道此前的国产游戏出海成功靠什么!

国产游戏在2020年代海外大拓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就是填补了海外市场的空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游戏厂商在手机游戏领域全力发展了十年,发展出了品类繁多、玩法各异的手机游戏。

与此同时,国外厂商在这十年里,依然侧重于主机游戏市场,而且曾经拥有相当用户量的掌机游戏,又出现了断代。

于是,当中国游戏进军海外的时候,就形成了手游这个领域上的填补空白,并在手游研发运营技术上全面领先。

此外,国产游戏也没有在优势面前裹足不前,而是积极探索将主机游戏或掌机游戏体验融入手机游戏之中,并用免费游戏、道具付费等中国游戏打法,和后续跟风进入手游市场的国外游戏大厂,拉开技术差距。

但不得不说,随着国产游戏出海进入深水期。

欧美正在适应中国游戏厂商的手游打法,其过去积累的先进数字媒体技术和游戏经验,都在快速融入到他们的手机游戏之中。

这让我们国产游戏传播中国文化的难度开始加大,欧美游戏反向对中国玩家传输自身文化的可能也在加大。

针对这一趋势,国产游戏新一轮的海外进击,更需要用文化来驱动,全面进入到重度游戏或独立游戏等过去不擅长的领域。

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元素必须也必然成为最有力、最特色的竞争力。

毕竟,搭载国家文化的游戏产品,本身就依靠独有文化IP和文化理解,这是专属于国产游戏的护城河,也是国产游戏全面追平全球顶流大厂的最大依仗。

具体到策略上,针对海外市场的新形势,中国游戏出海目前的发展态势已经有了三个新走向:

一是产品出海。

以手游、页游和小游戏为主,主要针对海外游戏市场的薄弱领域,继续通过填补空白的方式,扩大海外影响力。

二是资本出海。

如国内几个主流游戏大厂,近年来就通过并购、投资等方式,和海外主流游戏厂商、优质游戏工作室进行战略合作,为国产游戏提质积蓄力量。

三是品类出海。

一些国产游戏公司还在主机游戏、VR游戏、AR游戏等较高游戏技术上进行突破,并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游戏研发之中,逐步成为海外游戏主机厂商、数码厂商如苹果的第三方内容提供方。

如此一来,才能在更多既有的、未来的游戏载体和数字媒体技术上,展现中国力量、传播中国文化。

张书乐: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必然经历海外受众从模糊到熟悉的过程。

而游戏作为一种数字媒体,可以在强互动过程中达成沉浸式体验,文化代入感更强烈。

这个载体,更容易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也最容易被海外各种年龄层次、教育水平和文化习惯不同的受众所接受。

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通过游戏的方式,去不断深化这种体验。

如借助外国人较为熟悉的功夫熊猫、李小龙等角色,可以在战斗技能中增加川剧的变脸、少林武当功,让海外玩家在游戏中逐步了解更为细节、原味且在游戏中不突兀的中华神韵。

总而言之,就是在玩中传播,让中国故事变成一种外国玩家能看得见、玩的爽、想了解、更倾心的快乐体验,配合其他领域的文化出海,逐步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面和传播深度。

如此一来,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扬,也就自然而然、自然深入了。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来源:书乐贫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