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尬操作”,正变相提升张雪峰的含金量

360影视 2025-01-24 10:40 1

摘要:假若要让我来评选抖音版的“年度百大UP主”,那我的榜单里排前三的大概就是:李蠕蠕,papi酱,李宗恒。无他,惟好玩耳。看着他们那没有创作瓶颈期的内容,我时常在想:同九义,他们何秀?

文 | 佘宗明

假若要让我来评选抖音版的“年度百大UP主”,那我的榜单里排前三的大概就是:李蠕蠕,papi酱,李宗恒。无他,惟好玩耳。看着他们那没有创作瓶颈期的内容,我时常在想:同九义,他们何秀?

但这两天,我在想:会不会有一天,有媒体把李蠕蠕的经典之作《销冠回家过年》当新闻来报道——“暖心!销冠返乡时遇大妈橘子滞销 用专业推销技巧帮其销售一空”?

这不是杞人之忧,毕竟,真有媒体把短视频博主标注了“虚构演绎,仅供娱乐”的剧情演绎当新闻来报,还上了热搜。

事件起因是:前些天,博主@寻光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视频,以浮夸逗趣神态演绎了极具戏剧性的“大学生返乡记”:他自称放寒假后要从佳木斯回喀什,母亲给了3000元让他买机票,他却选择坐101小时硬座回家,“怒赚2300”,结果坐到屁股失去知觉,刚回到家就病了,做痔疮手术花了5000多。

正常人看到这情节,第一反应也许是:这年头,还有单程运行101小时的火车?一看其IP属地、标注位置、行程途径地点的不一致,加上“虚构演绎”的作者声明,立马就明白了,这不是真的,是演的。

但偏偏有家机构媒体,直接将其当真实事件来报道了,还引发多家媒体转载。结果#男大学生坐101小时硬座回家#的词条,就这么水灵灵地上了热搜。

不出所料,“大反转”会紧随而至:之后,有媒体发现这只是演绎。次日,#男生花7百坐101小时硬座回家系虚构#的消息引发媒体再度传播。

▲红星新闻的报道中就提到,@寻光 的几条视频里都标注了“剧情演绎,仅供娱乐”字样。

梳理完来龙去脉,我只觉得啼笑皆非。与其将其概括为“一条假新闻的荒诞出炉”,不如将其总结为“一堆媒体的惯性翻车”。

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看,这很不正常;可置于新闻从业者“业务能力退化”已不是新闻的现实背景下看,这又很寻常。


01

毋庸讳言,这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前不久引发舆论哗然的“5元卖座”事件——2024年12月下旬,男子周某某在某社交平台发帖,自称开价5元出让早高峰上海16号线地铁座位,还称已成功转让2次,激起不小的争议。此后上海轨交警方通报,该事件系男子自导自演。

都是自导自演,都引起了媒体报道,都受到了广泛关注。

但二者的关键区别就在于:“5元占座”事件中,周某某明显存在诱导网民往真实事件方向解读的主观意图,故意向外地媒体提供自制的虚假交易记录,即为佐证。博主@寻光则是从一开始就声明,他那是虚构演绎。

▲警方通报,“五元占座”事件是周某某自导自演。

这就决定了,同样是编故事,性质却大不一样:周某某是在虚构、导演、摆拍的前提下营造新闻事实幻觉,诱导大众将假的当真的,后者则更多的是乐子人的玩梗搞笑。

如果说,媒体被周某某牵着鼻子走尚有辩解的空间——“谁让他不标注呢”,那某媒体错把博主@寻光的自我加戏当新闻,已没有甩锅的余地——人家该标注的都已经标注了,相当于做了提前告知:这是戏,别当真。

只能说,这错误犯得太低级了。但凡尊重下新闻操作规范,或是多看下“错题本”,都不至于这样自己把自己绊倒。

错不在博主@寻光,他演绎“奇葩回家遭遇”,是为了制造笑果、博人一笑,本无伤大雅、无可厚非;也不在平台,他该尽的标注声明义务已经尽了,属于正常内容创作,没理由伸出“剪刀手”。

▲博主@寻光 的多条视频都不止在一处提示,内容系虚构演绎,仅供娱乐。

错在于拉低了新闻事实认定标准的媒体:既无视标注,也没有查证,就将剧情演绎当成新闻事实,这是职业道德的失守,还是新闻伦理的沦丧?

5W新闻基本要素,没有;信息溯源核实,没有;多方信源交叉印证,没有……如果这都可以叫新闻,那张雪峰的含金量又得指数级上升了。


02

这波把段子当新闻的迷惑操作,将媒体如何远离“新黄色新闻”的议题带入公众视线。

何为“新黄色新闻”?简单理解就是披着“新闻”外衣的摆拍造假。

从“女骑手深夜送餐被盗电动车崩溃大哭”,到“被妻子抛弃的丈夫带娃在街边摆摊还债”,再到“秦朗作业丢在巴黎”,都在其列。

猫一杯翻车后,新闻学界业界曾掀起对“新黄色新闻”的广泛讨论,其根由也总被归结为自媒体为博流量胡编滥造。

这并非无的放矢:有的网红确实会将故意模糊摆拍与事实边界,作为撬动流量井喷的杠杆。舆论场中对“头上长着摄像头”现象的调侃,传播学者对“真实、好玩、正好拍下来了”新闻不可能三角的分析,箭头所指正是它的以假乱真。

在此背景下,清朗行动将箭头对准自媒体自导自演式造假、制造新黄色新闻,抖音要求虚构演绎内容须标注、对自导自演造假强化打击,都是在强调基本的传播伦理:当“故事会达人”没问题,但不能把虚假演绎的情形当真实场景。

自媒体给摆拍情节套上“新闻”的外壳需要治理,媒体将自媒体已经标明是虚构演绎的内容当新闻来写更值得反思。

▲某媒体将虚构演绎的“男大学生坐101小时硬座回家”桥段当新闻来写。

媒体该成为虚假信息的揭露者,而不是“假新闻”的传播者,否则贻害更深、危害更大、误导性更甚。

《叙事经济学》作者罗伯特·弗尔福德说:零零碎碎的谣言会仅仅附着于叙事,一知半解的轶事和漫不经心的话语也是如此,它们都可能膨胀到事实的水平。那些恶作剧式假消息也一样,在芜杂的传播环境下可能“膨胀”。

当此之时,媒体该起到“过滤器”作用,将那些假消息从事实容器中提前筛出。

可现实却是,很多时候,对“新黄色新闻”猛烈批判的是媒体,为“新黄色新闻”制造提供便利、传播推波助澜的也是媒体。

它们有一百个理由去溯源核实猫一杯“爆料”的真假,而没有一个理由把@寻光声明系“虚构演绎”的戏谑剧情当新闻事实。

可总有人在自己或别人吃了一堑又一堑时却不肯长一智。


03

这不是孤例。在当下,部分所谓新媒体或融媒体动辄成为“假新闻”的炮制者或接力传播者。

很多乌龙事件,背后都有媒体“抛开事实不谈”加入流量盛宴的身影。

比如,百万粉丝网红小英陷入的舆论风波。因记录“云南农村生活”而走红的小英,去年9月突然被质疑立卖惨人设、非法弃养,她因此深陷舆论漩涡,可媒体实地调查后,事件出现所谓反转,网帖所说的基本都不成立。

小英因不实“指控”频上热搜,就离不开一众媒体片面采信的“助推”。

现实中,有的地方融媒最擅长的,就是将那些网传的“正能量故事”视频或图片配上个煽情BGM、加上个“感人!”“动人!”“爱了!”“慕了!”的标题。

你问他们5W、溯源核实在哪里?他们掏出了一张流量KPI考核表。

知名评论员曹林曾总结过时下常见的几种现象,包括——

新闻写作“野鸡材料化”,没有导语,没有5W,通篇像段子、像广告、像故事会、像公文材料,就是不像新闻;

新闻采访“社交媒体化”,很多报道根本不出门,不用脚采访,不去现场一线,全靠材料整合、素材新编、狂加情绪鸡精,网传素材+官方回应+评论区截屏+表情包集锦+浮夸标题;选题“黄色新闻化”,鸡毛蒜皮,平民隐私,家长里短,直播屁事,缺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

他将这称为新闻业务能力退化的几种典型症状。

▲「新黄色新闻」现象引发了学界业界的很多讨论。

媒体失去议题设置引导能力反而被网红演绎“倒灌”,就是业务能力退化的表征。

媒体将清晰标明是虚构的情节当新闻来报道,更是业务素养退步的反映。

很多东西可以有弹性,但新闻事实认定标准不能有——它不能在流量诱惑面前随意调低。那些摆拍情形跟新闻事实往往不是一步之遥,而是隔着100步,不去核实真伪甚至忽略“虚构演绎”提示,就直接将其混同,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踩踏。

“事实为王”是媒体公信力的护城河。把博主虚构演绎的“男大学生坐101小时硬座回家”故事“加工”成新闻,无异于自己拆自己的堤坝。


04

前些年,有网友玩起了“万物皆可知音体”:《西游记》标题被“转译”成了《浪子回头,善良的师父指引我重返西天求学之路》,《红楼梦》成了《包办婚姻,一场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封神演义》成了《为前妻登上神仙宝座,八旬教授不畏牛鬼蛇神》……

这类恶搞的“反差性”,就在于它将那些古早虚构故事嫁接到了当代表达情境中。

而将已声明是虚构演绎的“男大学生坐101小时硬座回家”戏谑桥段挪移到新闻版块,违和感与之相当。它同样架空了原有语境,让人直呼离谱。

照这么下去,李蠕蠕们离成为“销冠帮乡亲卖农货”正能量新闻里的主角,还远吗?

《射雕英雄传》里华山论剑被“报道”成《震惊!5A级景区竟出现多人约架事件》,也不奇怪。

只不过,作为一位前媒体人,我仍想“爹味”地跟有些媒体同仁们叨上一句:请记住,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

罗伯特·弗尔福德说:新闻永远是一种近似、一种副本、一种拟像。但他绝不会说:新闻可以是一种瞎编。

来源:数字力场ico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