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品”竞速赛比拼的是什么?访兆科眼科董事会主席李小羿

360影视 2025-01-24 11:27 2

摘要:2025年1月2日,兆科眼科有限公司(简称“兆科眼科”06622.HK)发布公告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已受理公司核心产品之一,用于治疗儿童近视加深的NVK002(低剂量阿托品0.01%)的简化新药申请。

第二个国产低浓度阿托品要来了。兆科眼科或将成为第二家拿到阿托品滴眼液市场入场券的企业。

2025年1月2日,兆科眼科有限公司(简称“兆科眼科”06622.HK)发布公告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已受理公司核心产品之一,用于治疗儿童近视加深的NVK002(低剂量阿托品0.01%)的简化新药申请。

兆科眼科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李小羿博士宣布这一进展,“这项正式受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兆科眼科作为中国第二个进入这一竞争激烈,同时充满机遇的市场之领先地位,希望能加快上市,为超过1.63亿患有近视的儿童青少年提供优质治疗。”

阿托品滴眼液作为公众关注的网红产品,赛道拥挤,未来比拼的是什么?对近视能起到多大作用?是何原因,作为“老药”却才开始广泛用在近视防控中?企业是如何攻克研发中的难点的?未来,阿托品这一品类是否会迎来降价空间?近日,李小羿博士接受了南都记者的独家专访。

阿托品赛道的“火热”竞速

南都:兆科眼科发布公告,宣布国家药监局已受理公司核心产品NVK002的简化新药申请。可否介绍下进展?

李小羿:今年1月2号,NVK002的临床受理结果已经得到正式批准。下一阶段的工作将开展审评工作,并处理与产品注册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如药品的技术审评、注册检验和临床核查等。我们的受理结果是三类药,也就是一类仿制药。

南都:目前,NVK002的商业化准备如何?会有哪些渠道的覆盖?

李小羿:目前我们还处于商业化的早期。2021年公司上市后,我们组建了非常有战斗力、经验非常丰富的团队。此前成功实现首款上市的青光眼产品的商业化,在国内多家头部医院完成准入;在视光及近视防控方面已开展不同层次的工作,获得眼科专家的认可;除了医院渠道外,也已在电商平台有所布局。

南都:NVK002在美国上市进度如何?

李小羿:您可能听说过我们的合作伙伴Vyluma首次在美国FDA申请注册的消息,经过与FDA进一步沟通,他们对原有资料进行了整理,包括在中国进行的两个临床试验资料,也回应了FDA当时提出的问题。目前,还在推进注册工作。

南都:很多家长注意到阿托品滴眼液从院内制剂到成品药的价格变动,目前,仍有很多孩子,特别是在农村的孩子,因为价格因素用不上阿托品。在您看来,阿托品未来有进入集采或是降价的可能吗?

李小羿:目前在阿托品这一品类中,中国没有原研药,也无法进行一致性评价。只有一家公司进行了一致性评价,也无法保证7家公司通过一致性评价,暂时还不符合集采的前提标准。另外,每个药物的临床效果都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暂时无法看到集采的可能性。

至于价格,市场是最好且最公平的平台。市场非常庞大,当更多厂家进入时,我相信产品的可及性一定会扩大。 无论是我们还是其他厂家,都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南都:目前,除了兆科眼科以外,恒瑞医药、齐鲁制药、莎普爱思药业、参天制药、欧康维视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阿托品滴眼液,您认为市场会出现过于饱和的情况吗?

李小羿:阿托品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能比治疗肿瘤的PD-1的需求还大。以PD-1为例,虽然产品众多,但是竞争序列排在前5名的企业,市场收益仍然很可观。我相信阿托品也会面临这样的情况。

每家企业背后的阿托品产品都有临床研究结果作为支撑,公众可以从临床结果分析对比产品的差异化。例如,PD-1的差异化表现是谁的临床适应症更多,而阿托品上,则可以对比产品舒适度及疗效等方面。

争议中被熟知的阿托品

南都:这次临床试验针对的人群如何,怎么看待阿托品的效果?

李小羿:我们的临床实验涉及的年龄组非常宽泛,实验中招募的是3岁和17岁的儿童青少年。通过试验,我们发现,当眼睛还未定型时,阿托品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关键在于能够延缓眼轴的增长。因此,如果孩子近视度数进展较快,可用阿托品进行干预,当然除了阿托品外,还有其他的手段可以延缓近视。

南都:过去,大多数眼药水中会含有防腐剂,以延长产品保质期。我注意到,兆科眼科在阿托品介绍中提及不含防腐剂,这将成为眼药的发展趋势吗?

李小羿:大家都知道防腐剂会损伤角膜,长此以往,可能诱发严重的角膜损伤,甚至需要移植或更换角膜,否则可能会致盲。因此,我们在药物研发中必须想办法避免防腐剂。即便是更多的阿托品滴眼液上市,我并不认为有防腐剂的阿托品有任何市场前景。除了阿托品外,我们在研发青光眼药时就非常确定要解决这一问题。去年刚批准的贝美前列素是单剂量,没有防腐剂。

南都:阿托品作为一款“老药”,为何如今才从“院内制剂”走上台前?研究中的难点是什么?

李小羿:难点是在于阿托品本身的稳定性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院内制剂是新鲜混合制作而成。可能pH值在一个月内稳定,一个月后就不稳定了,所以往往需要公众去现配。随着研究的推进,逐渐证明了低浓度阿托品在近视防控的作用。因此,许多企业开始研究是否有方法使产品稳定。

不过,目前这一产品的研究仍然有天花板。通常药物都有量效关系,浓度越高,效果可能会更好,但阿托品不能过高浓度,过高浓度可能导致孩子畏光等问题。

南都:近期,接连几项有关“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延缓近视”的临床对照研究在美国宣告失败。不少公众疑惑背后的原因,甚至怀疑阿托品的效果,您怎么看待?

李小羿: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是一大难点。阿托品滴眼液在临床上是否达到理想的效果,只能通过真正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美国的要求和指导原则是3年试验,由于时间过长,临床脱落将成为临床研究的重大问题,因为在参加双盲、安慰剂对照组的试验中,有一部分人群是进入了安慰剂组。如果孩子在安慰剂组,3年里,近视度数可能会进展一两百度,甚至更多。由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家长们会关注孩子是否真的进入安慰剂组,如果分到安慰剂组一段时间后,他们可能会采用如ok镜和离焦镜等其他办法进行干预,这样得到的试验结果会对临床研究产生严重干扰。

创新型眼药为疾病带来更多治疗可能性

南都:在发布NVK002新进展的同一日,兆科眼科还披露了TAB014(用于新生血管老年黄斑部病变,wAMD)第III期临床试验的积极顶线结果。对于外界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李小羿:去年,兆科眼科主要推进的是三大产品,包括低浓度阿托品和环孢素及TAB014。其中,TAB014属于贝伐单抗,是一种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药物,但同时,它对老年性突发性黄斑病变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目前,新的适应症按照新药审评流程进行,我们已经通过不同的一二三期试验,并进行了严谨分类研究。目前正在准备与药审中心进一步沟通,尽快递交上市申请。

老年退化性黄斑病变是庞大的市场,尽管有不同的产品竞争。但作为第一个贝伐单抗药物,为病人提供了新选择,市场潜力巨大。

南都:您未来3到5年的计划如何?我注意到目前公司的产品陆续走到收获期了。

李小羿:自2021年公司上市以来,我们面临许多挑战和挫折,非常不容易。去年,我们取得了巨大成果,总共有4个青光眼仿制药获得批准上市,基本都能在预计时限内完成,这表明我们研发注册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顺利完成几个大型临床项目,为后续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希望这些药物,尤其是几个大产品能在2026年在不同时间上市,兆科眼科就可以实现比较大的突破。

南都:您如何看待现在的眼药市场,跟过去有何不同点?

李小羿:过去的眼药市场聚焦于眼表药物,以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药物为主,数量不大。

随着眼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市场对于新型眼药存在未满足的需求。例如,干眼症可通过环孢素进行药物治疗,近视防治可以用阿托品,甚至老花眼也可以不戴眼镜,而是通过眼药治疗。这些治疗方式释放了一个信息,除了传统方式之外,还有更多优质眼药可以帮助患者治疗。这表明眼药方面已经取得突破,市场一直存在,刚性需求也在其中。

南都:您还在关注临床上的哪些未能满足的眼科需求?可否分享一下您此次二次创业的感受?

李小羿:在兆科眼科的布局中,我们还有一些在研的重磅产品,如老花眼的治疗药物,目前正在进行二期临床,同时也在关注基因治疗,希望基因治疗能够治愈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眼科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如果企业仅仅出于盈利的目的,可以尝试一两个甚至半个药物。然而,对我来说,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能够让病人重现光明,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做的事情。这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知识,深耕眼科领域,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管线产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患者教育及投资推进各方面的研究。

记者手记:

在常年对一线的调研中,李小羿感受到两大疾病对于人类最为冲击,其一是肿瘤,因为肿瘤意味着可能会面临死亡。另一类则是眼睛的疾病,因为可能会带来失明。“20多岁被诊为青光眼的患者,此前还可以看清星星太阳,可以看到美丽的彩虹。但如果告诉他,10年后,眼前就会一片漆黑。可想而知,这样的打击是巨大的。”

作为药理学博士,他先后成立创立李氏大药厂及兆科眼科,成为收获两家上市公司的圈内大佬。

其中,兆科眼科由李氏大药厂的眼科药物管线拆分而来,“希望眼科公司在资本的助力下加速独立成长,未来发展成为一个能为眼科医生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综合型公司。”

李小羿告诉记者,中国拥有大量但目前未获得充分治疗的眼科疾病患者群体,眼病诊疗需求存在较大缺口。而这也是企业家需要肩负的使命。

“眼睛是人体非常微观的器官,而且较为敏感,对于眼科药物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尽管已过花甲之年,双鬓发白,但他却常用“学习”“加倍努力”来形容这段创业史的感受,常常奔波于国内外调研学习,与团队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力求做出安全又有效的眼科用药。

近年来,李小羿感受到眼科药物的赛道在逐渐升温。在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和资本运作的共同持续助力下,眼科赛道诞生众多创新型药物研发企业。

在他看来,公众对于眼药的刚需是持续存在的。“过去,当人们出现近视、老花眼时,可能第一时间会考虑配镜或手术的方法去解决,但随着技术更迭,眼科药物治疗将成为其中疗效好且更为便捷的治疗方式。”李小羿谈及,新型眼科药物为常见的眼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眼药的价值重新被认知,逐渐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采写:南都记者 伍月明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