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开展的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学校“心手相应 声声不息”社会实践队获评优秀团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来信表扬。
学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获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表扬
近日,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联合开展的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评选结果揭晓。学校“心手相应 声声不息”社会实践队获评优秀团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和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来信表扬。
学校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依托专业特色,组建“心手相应 声声不息”实践团队。暑期期间,团队前往济宁、滨州、淄博、烟台等10个地市,开展国家通用手语推广活动,旨在传承中华文化,普及通用语言,传播医学知识,为老年聋人举办讲座10余场。深入鲁西南乡村,走访了30户聋人家庭,并为备战高考的聋生提供辅导与指导。实践活动得到当地残联、聋协、街道办及助残机构的大力支持与感谢,并受到多家媒体的报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及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来信表扬,充分肯定了学校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突出表现,以及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引导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本次活动共有1452所高校的6998支团队、超过7万名师生参与报名,其中1200支团队获得立项,最终评选出240支优秀团队。
学校获评山东省教育考试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发文对在2024年度高等学校教育考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学校考点管理团队荣获“山东省2024年度教育考试工作表现突出单位”称号,一人荣获“山东省2024 年度教育考试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三网”(网络题库、网上考试、网上阅卷平台)提效减负,加强诚信考试教育,构建科学规范的考试工作体系。学校高度重视考试组织工作,明确管理团队职责,确保各项考试工作顺利完成。2024年学校圆满完成全国研究生考试复试、残疾人单考单招考试、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国家级、省级考试组织工作,积极承担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的各项工作。
学校获批5项2024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
近日,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立项名单,我校5项课题获得立项。
其中,公共卫生学院刘海霞主持的《新时代背景下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识别及多主体协同治理路径研究》、公共卫生学院于江越主持的《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阐释研究》、卫生管理学院傅昌主持的《“三孩”生育政策下青年职业女性工作—家庭平衡影响因素及支持策略研究》、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张薇薇主持的《山东省援非医疗队跨文化适应障碍调试策略研究》、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王玮主持的《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视域下山东省对非医疗援助优化路径研究》获得立项支持。
据悉,2024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专项经过通讯初评、会议评审,共评选出立项项目516项。
学校烟台附院荣获第五届全省“业务院长”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
近日,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举办的全省第五届“业务院长”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中,我校烟台附院派遣至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担任业务院长的沈晓君同志提交的调研报告——《优化基层工作阵地 提升基层服务效能——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报告》荣获一等奖。
我校学子荣获2024年度“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学金”
近日,在“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评选活动中,我校特殊教育与康复学院的陈凯旋获2024年度“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学金”。
据悉,残疾人大学生励志奖学金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及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要求,落实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大力宣传残疾青年自强励志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的一项生动实践,评选自2024年10月份开始,历时2个月,主要面向2021-2023年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注册的在校中国籍残疾大学生(包括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我校经过积极发动、认真准备、综合评审,推荐陈凯旋同学为候选人,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经省(区、市)残联、学联共同评选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全国“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学金”获得者61人,对激励更多残疾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来源: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