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生日蜡烛,吃长寿面,你选哪一个?莫让传统文化“根”摇曳

360影视 2025-02-01 05:41 2

摘要:每到生日,当那精致的蛋糕端上桌,五彩的蜡烛闪烁微光,大家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地准备闭眼许愿,吹灭蜡烛,开启新一岁的美好?

每到生日,当那精致的蛋糕端上桌,五彩的蜡烛闪烁微光,大家是不是都迫不及待地准备闭眼许愿,吹灭蜡烛,开启新一岁的美好?

但你可曾有那么一瞬间,瞅着那跳跃的烛火,心里犯起嘀咕:咱老祖宗讲究灯火寓意生机,这“噗”地一下吹灭,真就合适吗?

曾几何时,西式生日派对带着吹蜡烛这一标志性环节,如潮水般涌入咱们的生活。

以前过生日,是一家人围坐,吃碗长寿面,祈愿岁岁安康。

面条细长柔韧,“长”体现“长寿”的寓意,韧:象征着生命的坚韧,食用时卧两个荷包蛋象征着圆满,寓意好事成双。

添上几片绿色蔬菜,代表生机与活力,为长寿增添健康元素。

放几片瘦肉或鸡肉丝等,使面条的味道更丰盛。

到如今,吃长寿面、煮鸡蛋竟沦为“土气”标签,西方节日满大街的圣诞树、红帽子,各种仪式感被捧上云端,咱们迎灶神求个家宅平安、接财神盼个财运亨通,反倒成了迂腐守旧。

过生日没个奶油蛋糕、不点上蜡烛吹一把,就好像这生日过得缺了点啥,不够“洋气”。

细究起来,这吹蜡烛之举,在咱传统文化语境里,可不是什么好的寓意,先把蜡烛插在蛋糕上,一口气吹灭,再拔下蜡烛,切蛋糕,这不是妥妥的“吹灯拔蜡”吗?

遥想诸葛亮摆七星灯续命,魏延莽撞一脚,希望瞬间破灭,如今咱们主动吹灭生日烛火,是不是也有点给自己“使绊子”的意思?

这真不是咱矫情,实际上是西方文化渗透的小缩影,悄无声息却影响深远。

再看日常饮食,西方大力宣扬牛奶的好,冷藏的牛奶拿出来就下肚。

可咱老中医们早就给我们留下养生智慧,咱东方人大多体质偏虚寒,脾胃可是要精心呵护的“重点对象”,这时候,热乎乎的小米粥才是养生王道,得一边吹热气一边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喝,从嘴巴到丹田,让米油滋养每一处。

西方人生娃后能若无其事地嚼冰块,咱要是跟风效仿,产后那些个腰酸背痛、畏寒怕冷的毛病准找上门。到年龄大了,就开始出来算账了。

其实,咱们家的文化宝库一打开,那是处处藏金。瞅瞅现在,国学热、传统文化教育蓬勃兴起,互联网成了最大的传播舞台,各路达人、学者纷纷登场,百家争鸣。

咱可别揣着这无价之宝还眼巴巴羡慕别人,守着传统文化的“金饭碗”讨洋文化的饭。

是时候觉醒了,从每一个生日、每一顿饭、每一个节日做起,重拾传统习俗,在生活点滴中夯实文化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自己做起,拒绝洋习惯,齐心协力守住咱们的文化本真,把崇洋媚外那股歪风赶跑,挺直腰杆,展现咱深厚的文化自信!这,才是咱当代人该有的模样。

来源:健康逆生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