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权成为一门生意

360影视 2025-02-01 14:02 2

摘要:“所有男性都是潜在的压迫者”“婚姻是女性人生的坟墓”——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类似的极端言论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某自媒体账号仅凭一条“不婚不育保平安”的短视频,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千万,评论区充斥着女性用户的愤怒控诉与男性网友的激烈反击。账号运营者随后迅速

#### 1. **现象描述:愤怒与流量的共谋**

“所有男性都是潜在的压迫者”“婚姻是女性人生的坟墓”——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上,类似的极端言论正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某自媒体账号仅凭一条“不婚不育保平安”的短视频,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千万,评论区充斥着女性用户的愤怒控诉与男性网友的激烈反击。账号运营者随后迅速推出售价199元的“女性觉醒课”,一周内售出超2万份,收入近400万元。

这不是孤例。电商平台上,“独立女性必备”“反婚反育神器”等标签被印在价格翻倍的商品上;知识付费领域,“情感导师”们通过兜售“厌男心理课”“婚姻避险指南”年入百万;甚至连线下活动也打起了“性别战争”的牌——某“女性安全防卫训练营”广告宣称“99%的暴力施害者是男性”,报名者络绎不绝。

据《中国女性网络行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3年,社交媒体中涉及性别对立的讨论量年均增长217%,其中近40%的热门话题由商业账号主导。当女权主义从一场追求平等的社会运动,异化为收割流量的财富密码,这场“生意”背后的逻辑亟待解剖。

---

#### 2. **核心矛盾: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撕裂**

女权主义的初衷本是打破性别压迫的结构性枷锁,但在商业力量的介入下,极端言论的泛滥正在制造新的困境:

- **价值观的扭曲**:性别平等被简化为“两性对立”,复杂的社会问题被包装成“非黑即白”的情绪口号;

- **群体的分化**:底层女性真实的生存困境(如农村妇女土地权益)被都市中产的“精致利己主义女权”掩盖;

- **信任的崩塌**:某调查显示,68%的公众认为“极端女权言论让性别议题讨论更不理性”(《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3》)。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商业化操作正在全球形成“传染效应”。美国的“Girlboss”文化曾将女权主义与消费主义绑定,最终因创始人欺诈丑闻而崩塌;韩国激进女权组织“Megalia”通过煽动仇恨获取捐款,却导致普通女性遭受更严重的就业歧视。而在中国,特殊的互联网生态让这场“生意”呈现出更复杂的形态——算法推荐机制、MCN机构的工业化生产、年轻群体的身份焦虑,共同构成了一场流量的狂欢。

---

#### 3. **追问本质:谁在定义“女权”?**

当“女权”成为商品,它的定义权悄然从学者、实践者转移到流量操盘手手中。某头部女权博主在直播中直言:“数据证明,骂男人比讲道理流量高10倍。”这种选择背后,是商业逻辑对公共议题的殖民:

- **话语的异化**:学术概念被肢解为传播爆点(如“父权制”变成“男性阴谋论”);

- **需求的制造**:通过放大个案制造普遍焦虑(如将个别家暴事件渲染为“所有婚姻都危险”);

- **身份的消费**:购买“女权课程”成为标榜“进步”的社交货币,却与真实行动脱钩(某课程学员中仅7%参与过线下公益活动)。

这种异化并非偶然。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指出:“消费主义会吞噬一切反抗符号,将其转化为市场标签。”当“推翻父权制”的口号变成直播间促销的背景音,当“女性觉醒”被量化为课程购买人数,这场运动的核心价值正在被掏空。

---

#### 4. **研究意义:一场关于未来的预演**

中国正处于性别观念转型的关键期。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35岁女性未婚率从2010年的12.8%升至2020年的27.6%,婚姻、生育、职场公平等议题持续发酵。然而,极端言论的商业化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更深刻的社会危机:

- **认知的极化**:算法构建的“信息茧房”使不同群体丧失对话基础;

- **代际的冲突**:老一辈将激进言论视为“西方文化入侵”,年轻人则批判传统观念“封建残余”;

- **公共性的消解**:本该由制度变革解决的问题,被转化为个体间的互相攻讦。

若放任性别议题沦为流量生意,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理性的讨论空间,更可能让真正的平权努力付诸东流——就像环保运动被“低碳产品”营销侵蚀,反种族歧视被“政治正确”表演取代一样。

---

#### 5. **路径展望:穿透流量的迷雾**

本文试图穿透“极端女权商业化”的表象,揭示三个层次的真相:

1. **经济逻辑**:流量经济的运行机制如何异化社会运动;

2. **心理机制**:结构性矛盾如何被转化为情绪生意;

3. **文化困局**:消费主义对公共议题的吞噬与重构。

通过剖析这条从“愤怒”到“暴利”的产业链,我们或许能找到一条更清醒的前行之路——正如百年前妇女参政论者艾米琳·潘克赫斯特所说:“真正的革命不需要观众,只需要行动者。”

来源:虫二大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