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知道吗?每天刷牙这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可能比跑步、喝健康茶还重要。最新研究指出,经常刷牙的人,患高血压、脑梗的概率竟然比其他人低得多。
一听这结论,很多人都觉得荒谬:刷牙怎么会跟血压和脑梗扯上关系?牙齿不就是用来吃饭的吗?
别急,看完这篇文章,你或许会重新认识那把躺在盥洗台上的小牙刷。
韩国首尔大学的一项大型研究震惊了医学界。他们对超过16万名成年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每天刷牙3次的人,患高血压和脑梗的风险比刷牙次数少的人低10%-14%。更令人惊讶的是,刷牙频率越高,心血管健康状况越好!
这是巧合?还是科学?
首尔大学团队从参与者的健康数据中发现,牙菌斑和口腔炎症可能是罪魁祸首。牙菌斑其实是细菌的大本营,如果不清理,它们不仅会导致牙龈炎,还会“偷偷”进入血液,给全身的血管带来麻烦。这些顽固的小“细菌团伙”会引发慢性炎症,时间一长,心脑血管就容易“罢工”了。
别以为口腔问题只是牙疼或者牙龈出血那么简单。科学家发现,牙菌斑中的某些细菌可以通过牙龈进入血液。想象一下,这些细菌就像一群不速之客,顺着血液流到心脏、脑部,甚至是全身的血管。
它们到达血管后,会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类似“火上浇油”。身体的免疫系统立刻启动“灭火模式”,试图摧毁这些入侵者。但问题是,“灭火”过程会导致血管壁变得更厚、更硬,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这时候,高血压、脑梗就不请自来了。
换句话说,忽视口腔健康,就等于给心脑血管埋下了“定时炸弹”。
有人觉得一天刷一次牙就够了,甚至晚上偷懒直接睡觉,早上再补救。但研究表明,刷牙次数少的人,血液中炎症标志物的水平明显更高。
这些炎症标志物,尤其是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常被用作预测心血管疾病的“晴雨表”。如果这些数值长期偏高,心脑血管的压力就会成倍增加。
想象一下,你的血管本该是一条畅通的高速公路,但因为牙菌斑的“骚扰”,路面开始坑坑洼洼,甚至变窄。车流(血液)一旦堵塞,事故(脑梗或心梗)就不可避免。刷牙,就是在为这条“高速公路”除草、修路。
牙龈出血,很多人都不当回事,甚至觉得“出点血才刷得干净”。但实际上,牙龈出血可能是身体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
牙龈本该紧密地包裹住牙齿,如果出现出血,说明牙龈已经发炎,很可能是牙菌斑堆积导致的。这种炎症不仅局限于口腔,还可能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成为慢性炎症的“导火索”。
专家指出,反复出血的牙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信号之一。别等到它变成严重问题时才后悔,刷牙、洗牙、定期口腔检查,都是预防的关键。
有人会问,刷几次牙才算健康?研究给出的答案是:一天两次是基础,一天三次是最佳。
早上刷牙,清除夜间堆积的细菌;晚上刷牙,减少食物残渣滋生细菌的机会。而第三次刷牙,则是“锦上添花”,尤其是在午餐后。
不过,刷牙时别太用力,选择软毛牙刷,每次刷2分钟左右,才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别忘了,牙线和漱口水也是好帮手,尤其是牙缝中的细菌,单靠牙刷很难清理干净。
有人觉得跑步、健身才是健康的重头戏,刷牙不过是小事一桩。但医学专家认为,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起跑线”。
如果把身体比作一栋房子,心脑血管系统就是管道,而口腔就是排水口。排水口堵了,管道迟早会“爆管”。每天刷牙,就是在清理排水口,为全身健康打基础。没有健康的口腔,运动、吃保健品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刷牙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是最便宜、最有效的健康投资。放下手机,拿起牙刷,你不仅在保护牙齿,还在为心脑血管减压。
那么,从今天起,你愿意多花两分钟刷牙,为自己的健康“投保”吗?
参考文献:
Lee, S. P., et al. (2019). "Association between oral hygiene and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来源:任医懂点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