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尔喀什湖中间有一个突出的萨雷耶西克半岛,乌泽纳拉尔水道南北宽只有10千米,东西湖水很难融合在一起,呈现一湖两味的独特风貌。西部由于伊犁河入水量大,湖面广阔,盐度约1.48‰,接近淡水湖,或者说是微咸水湖;。湖东部入水量小,矿物质沉淀下去成了咸水湖,盐度约10
巴尔喀什湖,古称夷播海,东西长约605千米,南北最窄处约10千米,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比中国青海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相加都要大。
巴尔喀什湖中间有一个突出的萨雷耶西克半岛,乌泽纳拉尔水道南北宽只有10千米,东西湖水很难融合在一起,呈现一湖两味的独特风貌。西部由于伊犁河入水量大,湖面广阔,盐度约1.48‰,接近淡水湖,或者说是微咸水湖;。湖东部入水量小,矿物质沉淀下去成了咸水湖,盐度约10.4‰。
盐度是指一千克水中盐分有多少,盐度5 ‰称为咸水。世界各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即1千克海水中有35克盐。
伊犁河古称伊列水、伊丽水,平均水量约480 立方米/秒,是中国水量最大的内陆河,也是巴尔喀什湖最大的水源。
伊犁河全长约1439千米,约1/3强在中国境内,流经哈萨克斯坦,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
【汉唐和清朝的巴尔喀什湖】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这里是乌孙和康居的势力范围。
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在乌垒设西域都护府,管辖范围西北方大致就到巴尔喀什湖,这里是地理上的天然分界线。
西域都护官职与郡太守相当,管辖的范围却远胜各郡,控制的军队更是达到控弦三十万骑。西域都护府管辖范围,含怱岭东西、天山南北共四十八国,包括乌孙、大宛、龟兹等大国,完全断匈奴右臂。西域的军队,光是乌孙就控弦十八万八千八百骑,总计约三十万骑,此后汉朝频繁调动西域各国大军,北匈奴郅支单于就是在西域联军围攻下灭亡的。
西域都护的主要职责是守境安土,处理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纷争,率藩属国防御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的稳定和发展。西域都护府的存在,令小国不再惧怕大国兼并,大国的扩张也受到钳制。
西域是大汉的疆域,藩属国内政诸部可以自行处理,但如果有牵扯到大汉的利益,都护府则可以处置。
640年(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唐朝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后续又下设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焉耆,兵力二万四千人。
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最广时,东起金山(今阿尔泰山),西抵西海(今里海),北至夷播海(巴尔喀什湖),横跨葱岭东西,覆盖药杀水(今锡尔河)、乌浒水(今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比汉朝控制的西域还要大。
1864年(清穆宗同治三年),沙俄强迫清朝,在塔尔哈巴台(今新疆塔城)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我国西北地区巴尔喀什湖以南、以东约44万多平方千米土地,包括特穆尔图淖尔(伊塞克湖)、图古勒池(阿拉湖)、斋桑泊等。同年,清朝集中人力物力攻破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真是内忧外患。
【史记-巴尔喀什湖】
巴尔喀什湖者,浩渺无垠,西域之巨泽也。其湖东西广而南北狭,状若弯月。其水色变幻,或碧如翡翠,或蓝若苍穹;水味殊异,东咸而西淡,实为天下奇观也。
昔者,汉武开边,张骞通西域,汉军饮马此湖。大唐时,平西突厥,设安西都护府,此湖属华夏。然晚清国势衰微,列强环伺。沙俄趁虚东侵,此湖遂为异域,今地入哈萨克。每念及此,未尝不扼腕叹息,痛心疾首也。
来源:风长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