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立春是在公历2025年2月3日10点10分,具体为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便立春了。2025 年蛇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春节,意义非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5年立春是在公历2025年2月3日10点10分,具体为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便立春了。2025 年蛇年春节,作为首个非遗春节,意义非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十二生肖中,蛇被视为智慧和神秘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蛇聪明灵活,常被赋予吉祥的寓意。传说中,蛇具有灵性,能带来好运和庇护。
而今年春晚的主题是“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巳巳如意”的含义是:1、今年是乙巳蛇年。2、在12地支里“巳”代表的是“六”。3、 在12生肖里,蛇排在第六位。4、今年又是闰六月,会有两个六月,所以“巳巳如意”,寓意的是“六六大顺”。
另外,今年农历有384天,是非常少见的“双春”年,也就是在:2025年2月3日,2026年2月4日立春,而2026年2月17日才是春节,所以“双春”都在蛇年里。两次开春两次破土萌生,代表的是双倍的生命力,所以说是“生生不息”。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又名岁首、正月节、岁节、打春等。
立,有“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和生长。
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至5日交节。
立春至,万物从漫长的寒冬中苏醒,从南至北,天气将逐渐变暖,我们将迎来满目苍翠,清溪流云,一派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天地之间阳气升发的开始,意味着“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预示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一、立春 ·三侯
立春有三候:一候 · 东风解冻。二候 · 蜇虫始振。三候 · 鱼陟负冰。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立春的这十五天,虽有可能遇到冷冰冰的“倒春寒”,但是天地万物都在萌发了,所有生命都在歌唱了,这就是『阳气』的生发。
那2025年的是早还是晚呢?那么,关于立春节气的早晚划分,在中国民间的人们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第一种说法是根据立春节气在“五九尾”还是“六九头”来区分早晚。所谓“五九尾”,就是冬至之后的第五个九天的最后一天;“六九头”则是指第六个九天的第一天。如果立春在“五九尾”便被认为是早立春;如果推迟一天,若在“六九头”则为晚立春了。
在古代的时候,在民间人们就曾流传着春打五九尾,家家啃猪腿;春打六九头,叫花子跑断腿”的俗话。这也和上面一句谚语的意思差不多的,说的就是立春在五九最后一天,便是当年丰收的预兆。但是,立春若是在六九第一天,则预示着当年的收成不太好,甚至是大量减产的灾年。
这便是因为立春较早,意味着天气回暖提前,有利于农作物的播种和早期生长,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为农业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反之,若是立春稍晚,可能使农作物生长周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收成的不确定性。而2025年的立春就是在“五九尾”,由此可见是早立春了,看来今年的收成不错,可能是丰收之年。
(二)、第二种区分立春早晚的方法,便是看立春在年前还是年后。就是说在春节前立春被认为是早立春,而在春节之后立春则被视为晚立春了。
自古以来,具有农耕文明社会的传统文化上炎黄子孙们,也总结了“年前立春过年暖,年后立春二月寒。”即是年前立春,往往预示着整个春节期间天气较为暖和;若是年后立春,那么则预兆着到农历二月份仍可能出现大风降温的天气,即人们的所谓的“倒春寒”,这种气候变化上差异,将会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极其严寒的影响。古诗“二月春风似剪刀”,便是表现早春二月天气寒冷的程度。
与此同时,年后的立春常会出现低温天气,可能会冻伤返青的农作物,延误春耕春种的时机,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的因素。而年前的立春,暖和的天气有助于提前准备春耕春种事宜,比如整理农田、修缮农具、备选种子等,这些都是对农作物的顺利生长积储着积极的意义。
二、立春 ·习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季到来之时,古人会以迎春、打春牛、糊春牛、踏春等形式以示迎接。
立春这日,人们举行热闹的庆贺活动迎春。
古代还有春吏,于前一日沿街报春。迎主春事的句芒神,并举行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立春后,春暖花开,适宜外出游春。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也是除旧迎新的日子。
鞭春牛, 报春送帖子。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困”使人身体疲乏,这时候我们应该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愉悦的好心态。
吃春盘
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就有立春吃春盘的描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宋陆游也曾有诗句云:“春日春盘节日新”,可见立春吃春盘的传统由来已久。
旧时人们将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名为“春盘”。
宋《岁时广记》引唐《四时宝镜》曾经记载:“立春日食萝菔、春饼、生菜,号春盘。”古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
吃萝卜
我国立春节气有“咬春”的食俗,立春这天除了吃春盘、还要生吃萝卜。俗话说:百菜不如萝卜,萝卜营养丰富,是非常适合立春节后经常吃的时令蔬菜。除此以外,立春还有吃春菜、吃春茶、吃春饼、吃春卷等食俗,都可以称为“咬春”。
立春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开始,新的四季轮回又将重新开始。“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立春不仅是冬春交替,更是新旧交替的重要节点,提醒大家早做准备。
三、立春 · 养生
养生万物生发的同时,疾病也在悄悄冒出“尖”。
春天,一些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要格外注意,外出的时候要小心花粉或者粉尘一类,以免造成呼吸道的不适。同时,“避春”也是要避“发物”,比如鸡肉、狗肉等一类容易上火的肉类,它们也很容易引起疾病的发散。
春节之后,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新年伊始,又是积攒福运的好时候。在古人看来,有没有开个好年,会影响一年的气运。开年时,更要注重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所以,易怒或者总是抱怨的人要学会收起自家的脾气,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躲春躲的是病气、灾气、霉气、秽气、晦气,求的是福气、喜气、顺气、财气、名气。躲春是一项民俗,大家随缘而为,不必强求。
从立春开始,阳气逐步升发,自然和身体温暖、活力的能量开始越来越强。对于饮食,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摄生论》曰:“正月肾气受病,肺脏气微,宜减咸酸,增辛味,助肾补肺,赡养胃气。”
传统中医认为,肝属木,肝味酸;脾属土,脾味甘。春天肝木当令,其易气旺,肝木旺则克脾土,导致脾弱。
故春三月饮食上还要适当吃些甘味的食物,如大枣、蜂蜜、山药、南瓜、红薯、菠菜、枸杞等等,可以补养脾气。
“春日食春芽”,立春之后植物生发的嫩芽极具营养,春天可以食用的嫩芽有很多,比如:豆苗、豆芽、香椿等。豆芽味甘,入脾,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的作用,富含维生素与蛋白质。不少地方有立春吃春饼的习俗,在春饼中卷入豆芽、豆苗、韭黄等嫩芽菜,不仅清爽可口,而且营养丰富。韭菜性温,具有补阳的作用。
春笋被誉为春天的“菜王”,有着“尝鲜无不道春笋”的说法。春笋具有健脾补气,化痰止咳的作用,春季吃春笋可以做成油焖春笋,如果想吃的清淡还可以做成春笋豆腐汤。
四、立春 · 饮茶
立春之后,阳气生发,顺时饮茶最养人。立春之后,春风复苏,阳气升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现象。多喝一些茶提神,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
立春之后,春风复苏,阳气升发,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但这时人们却普遍感到困倦乏力,表现为春困现象。多喝一些茶提神,能缓解春困带来的不良影响。春季,人的肝气容易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春季又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因此春季的养生保健工作很重要。而茶叶由于有助消化、清肠胃、解毒的功效,因此,春季适当饮茶,可以起到清肠、暖胃、养肝的作用,所以说,春天才是饮茶最养人的季节!
1、喝点普洱茶祛湿
春节期间,由于进食过度,且作息不规律,常常容易导致肠胃负担过重、受损。特别是第二天还要继续走亲访友,会大大影响整个身体状态。别一年到头欢聚一次,到头来弄得肠胃不适就不划算了。
普洱熟茶采用特定工艺、经后发酵加工技术制成,具有有益人体的菌种和“菌群”。在适宜的浓度下,熟茶对肠胃不会产生刺激作用。其,滋味甜美,醇厚甘滑,能够帮助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有助于暖胃、养胃。特别在初春气温变化大的日子里,来一杯熟普,对身体大有裨益。
大部分的茶友一提到“宫廷”二字,就觉得是上贡宫廷的普洱茶。但实际现在喝的普洱茶分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两种,而宫廷普洱是普洱熟茶。那怎么样的熟茶才能称为“宫廷级”?“宫廷级”熟茶跟宫廷、皇家有什么关系呢?今天就来了解下吧!
普洱茶,在清代因贡茶而鼎盛,但普洱熟茶这个类目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普洱熟茶的试制时间是1973年,通过2年时间不断的琢磨和技术的改进提升,直到1975年才正式有了普洱熟茶的制作工艺。所以熟普曾经不可能上贡朝廷,那为什么叫宫廷普洱呢?
“宫廷普洱”名字由来
民间的说法:宫廷普洱贡茶是由清朝时进贡到皇宫,只限“皇家御用”的茶中臻品。道光年间,阮福所作的《普洱茶记》中就记载了普洱贡茶:“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因制作选料标准与清朝年间进贡皇室所选之料相似,所以为显珍贵,得名宫廷普洱。
业内的说法:对业界而言,“宫廷”就是一种原料的等级划分,普洱茶的品质可从高到低分别划分:宫廷、特级、一级、三级、五级、七级、九级共七个等级。一般等级越高的普洱茶,茶毫就越多,内含的物质越丰富,普洱茶的品质及收藏价值也就提升了档次,而对于宫廷普洱茶就是一款等级特别高的普洱熟茶。
宫廷熟普的特点:和其他级别的普洱熟茶比起来,宫廷普洱的味道可谓是熟茶里的小清新。由于原料级别高,外形细致紧结,金毫显露,会呈现独特的香气,喝起来口感糯滑,滋味清美,比较润口。
不过与其他级别的普洱熟茶相比,其耐泡度却要差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宫廷普洱的原料都为嫩芽,所以内含物质会更快、更多的溶出。
另外,在揉捻加工时,幼嫩的茶箐细胞膜、液泡膜等在揉捻时更容易破裂,破裂的细胞也更容易被水溶出。所以在选择茶品时,喜欢细腻口感、清新滋味的茶友,可以选择宫廷普洱这样级别高、选料嫩的普洱茶;而如果喜欢耐泡度高、滋味醇厚的,就选择茶箐相对粗老一些的其他级别的普洱茶品吧。让我们一起品尝,风味纯正的普洱熟茶,感受在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传承之中吧。
由于生活品质提升,春节过年期间大鱼大肉容易营养过剩,缺少运动,很容易造成胆固醇在血管壁中积存,引发中风。普洱茶中含有相当于抑制血压升高的安妥明成份,能中和血脂肪,产生净血作用。
普洱生茶的最大的功能是刮油。而我们春节期间,难免会大鱼大肉,吃比较油腻的饭菜,此时生普的刮油效果就显现出来。普洱茶生茶有较多的活性成分,能够清理肠道。便秘的朋友可以每天饭后喝一杯普洱生茶。饮普洱生茶对杀灭肠道疾病病菌有持久的效果。
2、陈皮白茶/陈皮普洱,帮你抵御“节后油腻”
我有一杯茶,足以解油腻。不仅能喝到你的胃中,还能喝到心上。我们在节后需要消食解腻,其实在这一杯好茶的帮助下,都能够有助于解决。来自核心产地,制法遵循传统的新会老陈皮,可是难得之物。其性温,理气健脾,养胃消食,化痰止咳,在中药界有着无可替代的江湖地位。
“食饮同宗,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意味着某些食物本身就具有药物属性,药物和食物间并无明确的界限。食物与药物的安全、营养、保健和治疗功能结合在一起,既是美食,又是良药。唐朝的《黄帝内经太素》曾提到:“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恰恰体现了药食同源的精髓:在饥饿时,它是美味的食物;在生病时,它就成了治病的良药。
而看待普洱茶,它对人的作用,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通过饮食来调节的,是那种春风化雨般地滋润人的身体,饮用不当,精华也会变成糟粕。
现代社会的“文明病“大多都是肥胖、便秘、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和脑卒中等,这类肠道和代谢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甚至可能引发精神问题。所以从平日饮食上我们就该注意养生。
1、普洱与陈皮的搭配,融合了普洱熟茶的浓郁与新鲜柑橘的清新。柑普茶口感绝佳,是止咳平喘、舒缓喉咙的养生上品。
在茶韵悠长的世界里,有一对备受赞誉的 “最佳搭档”——陈皮与普洱。当陈皮的醇厚果香与普洱的陈香韵味相遇,便如同一场美妙的味蕾盛宴拉开帷幕。那么,为什么说陈皮与普洱是 “最佳搭档” 呢?
据《中华药典》记载,陈皮具抗炎止咳、化痰润肺、理气健脾等功效,主治脾胃气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中医自古有句老话:肉生痰,鱼生火。现代人的饮食多为营养过剩,尤其冬季,爱吃肥甘厚味,再加上天气寒冷,多静少动等,都容易助长痰湿。
因此入冬后我们应及时清理身体的垃圾,让身体恢复平衡状态。而陈皮的功效,正好针对“气”和“痰”,它擅长通畅气机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行气解郁的功效,正是“化痰湿”高手。
中医理论认为,普洱茶性温,归脾、胃、肝、大肠经,具有解毒、降三高、生津益气、消暑、解酒、润肠通便、消食去腻、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功效,其中以增强人体消化功能、健脾胃、行气消食的功效最为显著。
对于脾胃功能较弱、消化功能不良、频繁出现腹胀、食欲减退的人群来说,适量饮用普洱茶,具有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的作用。
陈皮与普洱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清代,人们就发现将陈皮与普洱茶一起冲泡,不仅可以提升茶的口感,还能增强茶的药用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皮与普洱的结合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传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今,陈皮普洱茶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茶饮,深受人们喜爱。
陈皮与普洱茶,被誉为“黄金搭档”,二者相辅相成。从滋味来说,陈皮清新,普洱醇厚,两者搭配协调,既能够突出各自的特色,又能够相互衬托,形成独特的味蕾体验。从养身来说,陈皮作为一味理气药物,普洱茶又能改善全身代谢状况,二者相互结合,疏肝润肺、消积化滞,维生素含量丰富,冬日最佳品。
2、普洱茶多糖与葛根、山楂的结合研究也颇受关注。研究表明,普洱茶多糖在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方面的活性优于其他茶类。当普洱茶多糖与玉米须多糖协同作用时,其降血糖、降血脂的效果更为显著。
3、普洱茶玫瑰花葡萄籽复合饮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普洱茶与奶粉结合制作的咸味奶茶饮料满足了人们不同口味的健康需求。
4、普洱茶与酸角共同研制的普洱茶酸角糕可作为休闲食品供人们食用。普洱茶风味酸乳则结合了普洱茶与生牛乳,推动了酸奶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5、普洱茶生茶粉与山楂、荷叶的复合茶能有效抑制体重增长、降血脂、预防肝功能受损、抗氧化应激和炎症,以及改善内脏脂质堆积和病变。
看到这里你会发现,普洱茶与药材、食材的交融,既是专家学者探究的学术课题,又融入了百姓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从繁忙的办公室到温馨的家庭聚餐,普洱茶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五、立春 · 诗词
《汉宫春·立春日》
宋 辛弃疾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梁元帝)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似昔春时。
立春日
(南宋)陆游
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系龄。
年丰腊雪经三白,地唆春郊已遍青。
菜细簇花宣薄饼,湖村好景吟难尽。
酒香浮蚁泻长瓶,乞与侯家作画屏。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春
(宋代)朱淑贞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播旋剪称联权。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祝愿大家:春日愉快,万事顺遂,健康平安!
来源:泽青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