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颠覆传统形象的哪吒火出了圈。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热血,更燃起了国漫崛起的希望。
2019年,一部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狂扫50亿票房,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票房之最。
一个颠覆传统形象的哪吒火出了圈。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热血,更燃起了国漫崛起的希望。
而这部创造神话的电影导演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饺子。
时隔5年,饺子导演携《哪吒》第2部《哪吒之魔童闹海》归来。上映2天,票房超10亿,口碑炸裂,连上多个热搜。有网友称,春节档第一波惊喜是哪吒给的。
目测《哪吒》2有望再次创造50亿票房的记录。
许多电影电视剧都无法打破续作比不上前作的宿命,为何新人导演饺子能打破这个魔咒,一次次创造神话,逆天改命?
01
饺子原名杨宇,1980年生于四川泸州,父母都是医生。
和许多80后一样,杨宇从小喜欢动漫,酷爱画画,书本上常常画满了涂鸦。因为喜欢《龙珠》、《攻壳机动队》,鸟山明和宫崎骏成了他的偶像。
中学时,他的梦想是成为漫画家。
但在当时,靠漫画为生对普通人来说犹如天方夜谭。和很多人一样,在梦想和现实的巨大鸿沟面前,杨宇第一次选择了放弃。
高中毕业,他报考了华西医科大学药学专业。他说:“我的父母都在医院工作,对医生这行最熟悉,当医生至少温饱不愁。”
如果照此走下去,杨宇会顺利成章成为一名医生。但命运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转折。
大三时,杨宇的一位同学转行去做了软件,并且推荐给杨宇一款动画制作软件MAYA。如同打开了新大陆,杨宇开始没日没夜钻研学习做动画,曾被压抑的创造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杨宇决定转行做动画,这个决定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但一向包容的母亲理解支持杨宇的决定,她慢慢说服了杨宇的父亲。
2003年,杨宇大学毕业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因作品常常受到客户、成本、时间等种种限制,杨宇无法自由创作。他意识到,继续待下去,自己永远也无法创造出满意的作品。
“要做出真正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要是边上班边做,不知道要做到猴年马月。”
他毅然辞职,回家潜心创作。3年多时间,他宅在家中,过起了极度自律又勤奋的生活。卧室、厕所、客厅就是他的日常活动范围,从没有离开家超过40公里。
那时他的父亲已经过世,母亲每月1000块的退休金是母子俩的全部收入。
周围人都觉得他不务正业,名牌大学毕业却不工作宅在家啃老。一位同学去看过他后难掩失望的说让他“好自为之”。
他虽心痛却一遍遍告诉自己,做动画急不得,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磨。
母亲是唯一支持他的人,默默照顾他的饮食起居。为了缩减开支,天天买特价菜。
母亲无条件的包容和支持给了杨宇很大的动力。
为了减少娱乐时间,他故意不拉网线,上网要到朋友家。
2009年,宅家3年8个月后,杨宇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打,打个大西瓜》。
这部只有16分钟的动画短片,一上映就反响热烈,点击量突破千万。斩获国内外多个奖项,更拿下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评委会特别奖”。
02
处女作推出后,杨宇成立了工作室。此时的国产动漫行业仍是一片寒冬,他和团队只能靠广告动画养活自己。但杨宇仍在为他心中的动画梦蓄力。
直到2015年,《大圣归来》开启了国产动画新的序幕,也让杨宇热血沸腾。
一位投资人找到杨宇,提出要和他做一部动画电影。他正是看了《打,打个大西瓜》对杨宇印象深刻。
杨宇选择了《封神演义》中的哪吒。看了原著,他发现自己印象中的哪吒和原著差异很大。
原著中哪吒是一个煞星,凶狠,以暴制暴,和李靖父子关系紧张。后来因为记恨父亲毁掉自己的行宫还准备“弑父”。
杨宇决心做一个独特的,更符合现代年轻人精神的哪吒。
为此,他在外形和精神内核上对哪吒进行了重构。他抛弃了以往国产动画中的哪吒形象,在100多稿形象中选了最丑也最独特的一个。
整整5年,他和团队都在筹备《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是一部拿命死磕的作品,单是剧本就前前后后修改了66遍。
杨宇对特效的精益求精曾让特效员崩溃。
杨宇将自己对父母的深情也凝聚在作品中。他颠覆了传统作品中哪吒和父母的关系,着重塑造了李靖夫妇对哪吒深沉的爱,这爱让魔童逆转命运成为救世英雄。
创作过程中杨宇常常想起父母。他说:“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没有他们的开明豁达,我不可能转行;没有父母的无私支持,我不可能不放下梦想,为五斗米折腰。”
正是杨宇的真诚、精益求精让这个看似邪乎桀骜不驯的“哪吒”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200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一上映就狂扫50亿票房,收获豆瓣评分8.7,创下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最高记录。
杨宇登顶最优秀的动画电影导演宝座。
03
一炮而红的杨宇并没有沉浸在名利场中,他又开始了闭关创作,构思《哪吒》第二部的剧情。
5年里,他在无数排列组合中冥思苦想,梳理剧情。有时候定下来的主线,发现有漏洞,又推翻重来。
“我们这一部就是要做到绝,不给自己留后路。后面再想突破,那是后面的事。”
没有了资金的困扰,杨宇彻底放开手脚,力求将特效做到极致。第二部中的特效镜头超过了1900个,比第一部所有镜头还要多。团队在特效的打造上花了无数心血。有的特效镜头甚至打磨了三年。
沉寂5年,《哪吒》第二部一上映,就登顶春节档票房冠军。
杨宇再次证明了自己,没有辜负观众的期待。
和消失5年的李子柒一样,归来仍是顶流。
杨宇说:“我们觉得宁缺毋滥,宁愿做到自己最满意,而不是很快制作出来,因为我们从事动画事业是一辈子的事,而不是赚快钱。”
在这个日益浮躁快节奏的时代,大多人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无数个挣快钱的人,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
只有那些真正沉下来用心打磨作品的人才能走的久,走的远。
所谓“快即是慢”,行稳致远。
杨宇说自己和哪吒很像,都不认命。他选择了哪吒,他也成为了哪吒。
杨宇能逆天改命,靠的是破釜沉舟的勇气,靠的是对热爱的事业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靠的是玩命死磕,靠的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来源:开朗大方糯糯小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