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临床肥胖”重大报告与国内肥胖指南的营养防治新路径

360影视 2025-02-03 09:13 2

摘要:1月16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大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布。随后,中国肥胖联盟(COF)组织召开中国专家研讨会,针对新肥胖症定义的变革意义展开了深入探讨。《国际糖尿病》记者有幸采访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

原创 国际糖尿病 国际糖尿病idiabetes

2025年02月02日 17:28河北

1月16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大报告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布。随后,中国肥胖联盟(COF)组织召开中国专家研讨会,针对新肥胖症定义的变革意义展开了深入探讨。《国际糖尿病》记者有幸采访中国肥胖大会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陈伟教授就重大报告内容与国内肥胖指南的异同点、肥胖症患者营养干预策略,以及未来营养工作开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

国际糖尿病idiabetes

《国际糖尿病》

2024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与“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大报告内容有何异同?国内指南是否需要进一步更新和优化?

陈伟教授:

2024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这是中国首部针对肥胖多学科诊疗的权威指南。该指南的制定参考了 2023 年《柳叶刀》杂志组织的一些专题会中关于临床肥胖的探讨内容与观点,不过,新版指南突出了其临床特性。

国内肥胖诊疗指南在针对肥胖症的诊断上,从五个维度进行了五类细致分型,具体包括:依据BMI值划分肥胖程度,按特定标准对中心性肥胖分级,针对靶器官受影响的情况提出靶向肥胖分类,基于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基于病理生理特征细分为脑饥饿型、胃肠饥饿型、情绪饥饿型和低代谢型四种表型,通过这些分型,构建了更为全面、详细的诊断体系。

而《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杂志新近发布的“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大报告中,提出了一种新颖且精细的肥胖诊断方法,该方法除了依据BMI外,还参考了其他体脂测量指标以及个体层面的客观疾病体征和症状。

基于此,未来在关注肥胖症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时,会更注重遵循具体的临床路径进行诊断,并实施相应的临床治疗,使诊疗过程更加具象化。相信通过将《柳叶刀》临床肥胖症诊断标准与国内肥胖症诊疗指南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为中国的肥胖症诊疗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国际糖尿病》

作为临床营养科权威专家,您认为面对“临床肥胖症”和“临床肥胖前期”人群,应如何制定科学的个体化营养指导方案?

陈伟教授:

临床营养学在肥胖症的防与治当中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中,其作用通过两种工作模式得以体现:首先,临床营养学深度参与生活方式干预,承担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肥胖症患者提供了详细的饮食模式指导,以优化诊疗过程中的营养摄入;其次,当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临床营养干预应在运动和药物干预之前进行,基于临床营养的诊断和治疗,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营养管理方案。

在此工作模式下,重大报告中新提出的“临床肥胖症”和“临床肥胖前期”分类模式,有望为肥胖症患者营养管理提供更精确的诊疗建议,并为精准营养干预提供循证支持。这将使每位肥胖症患者在医院都能获得适合自身的个体化干预措施。

大多数肥胖症患者在进行膳食管理和饮食治疗时,往往倾向于通过减少食物摄入来降低能量摄入。然而,考虑到个体生活习惯,以及所合并的临床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即便同属肥胖人群,其饮食内容和方向也应有所差异。

因此,更为精准的“临床肥胖症”诊断标准的提出,为进一步实现精准营养治疗提供了坚实的证据基础,同时也助于验证“临床肥胖症”定义的科学性。

《国际糖尿病》

从长远来看,新的肥胖症定义对公共营养政策的制定和营养教育的推广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关于未来基于新诊断标准的营养工作开展,您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肥胖问题,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体育总局等16部门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重点行动,制定并发布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这一跨部门合作的举措表明,解决肥胖问题不能仅依赖于医疗手段,还需要社区和公共卫生层面的共同努力。

肥胖症不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其根源在于日常生活。因此,生活方式的管理和生活环境危险因素的减少是肥胖防治的首要步骤。当前我们提倡“医防融合”,即预防肥胖产生的生活环境和主要生活危险因素,如吸烟、高盐饮食、过多饱和脂肪摄入、膳食纤维不足等,这些因素都体现在日常饮食中。为了防止更多体重偏重的人进入“临床肥胖”阶段,我们需要采取群体预防和群体治疗策略,从公共卫生角度减少患者对医院的依赖,这是未来防治工作的重点。

“临床肥胖症”概念的提出,并非旨在让患者都依赖医院解决肥胖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医疗模式提高公众对肥胖影响健康的认识,并运用卫生学,特别是公共卫生学理念,消除肥胖危险因素,预防进入“临床肥胖症”阶段。这是一种以主动健康和预防为主的模式,适用于慢性病管理。我们期望以肥胖防治为起点,消除肥胖和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推动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的融合,以肥胖症防治为基础,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来源:营养和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