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第一次上门就开口要9.9万进门礼,网友怒斥:明码标价卖身吗

360影视 2025-02-03 13:11 2

摘要:近日,一则相亲上门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短短几小时点赞破10万,评论区彻底炸锅。有人直呼“离谱”,有人调侃“这是来敲诈勒索还是来相亲呀”,更有网友一针见血:“现在相亲已经变成明码标价的生意了?”

“第一次去男方家,开口就要9万9进门礼,少一分都不进门!”

近日,一则相亲上门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刷屏,短短几小时点赞破10万,评论区彻底炸锅。有人直呼“离谱”,有人调侃“这是来敲诈勒索还是来相亲呀”,更有网友一针见血:“现在相亲已经变成明码标价的生意了?”

据视频内容显示,一位相亲女子在初次到男方家拜访时,直接提出需支付9.9万元进门礼,并强调“这是规矩”。男方家属当场愣住,对话中一句“不是你那个怎么不进去啊”更是充满戏剧性冲突,仿佛一场“金钱谈判”现场直播。

事件发酵后,网友迅速扒出更多类似情节:

某短视频平台甚至出现“进门礼教程”,教女性如何“合理开价”;

部分网友爆料,自己所在地区进门礼已涨至10万起步,甚至要求“现金摆桌验资”。

有网友留言写道:“以前相亲看人品,现在相亲先看余额。感情还没培养,先得验资合格,这是在找对象还是找投资人?”

进门礼背后:是传统习俗,还是“新型彩礼PUA”?

进门礼本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礼节性环节,象征男方家庭的诚意,金额多为几百元红包或小礼物。但近年来,这一习俗逐渐异化为“彩礼前置化”的筹码。

一位婚恋中介透露:“现在很多女性把进门礼当作‘诚意测试’。如果男方连进门礼都讨价还价,后续彩礼更别想谈拢。”更有甚者,将进门礼与“市场价”挂钩——学历、工作、户籍都成了定价标准。

还有网友爆料某相亲群内流传的“价目表”显示:

本科学历+体制内工作:进门礼5万起;

-硕士学历+一线城市户口:进门礼10万起;

海外留学背景:直接对标“国际汇率”。

有专家指出:“这种‘明码标价’的行为,本质是将婚姻关系物化为交易。表面上打着‘传统’旗号,实则是利用习俗进行道德绑架。

网友怒怼:婚姻不是买卖,拒绝“情感勒索!

事件引发全网热议,评论区观点激烈碰撞:

支持派:“现在结婚成本高,女性保障无可厚非!”

反对派:“婚姻是双向选择,凭什么单方面定价?”

灵魂拷问:“如果进门礼给不起,是不是连家门都不配进?”

一位男性网友晒出亲身经历:“去年相亲,女方开口要8万8进门礼,我转头就走。结果介绍人骂我‘不懂事’,说我‘活该单身’。难道结婚就得先当冤大头?”

更让人深思的是,高额进门礼的背后,还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是男方举债支付后,若婚事不成,钱财难追回;二是女方若被贴上“拜金”标签,反而遭舆论反噬;三是双方家庭因此结怨,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回归本质:相亲的核心是“相人”,不是“相钱”

面对愈演愈烈的“金钱博弈”,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做出反抗的行为了:

近年来一个叫“零彩礼联盟”组织在多地兴起,倡导“婚姻自由,拒绝买卖”,还有部分情侣选择“婚前财产公证”,明确经济界限;甚至还有人社交平台上发布的“相亲反套路攻略”成爆款内容,教人识别“捞女”“捞男”。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爱情可以谈钱,但不能只谈钱。若把婚姻当成生意,最后只会两败俱伤。”

结语:当婚姻变成一场交易,谁才是赢家?

“9.9万进门礼”事件撕开了当代婚恋市场的荒诞一角——当感情被标价,诚意被量化,婚姻还剩多少温度?

或许,我们需要一场彻底的反思:结婚,究竟是为了和一个值得的人共度余生,还是为了完成一场“资产重组”?

来源:安安说正能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