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一过,大家总得提起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春晚”。每年除夕,荧屏前的热闹不仅让人倍感亲切,也成为了亿万家庭共度团圆时光的标配。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陪伴了我们几十年的春晚,似乎越来越“难看”了。今年的蛇年春晚,甚至有不少观众都直言“假唱”、“冷笑话”频频让
春节一过,大家总得提起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春晚”。每年除夕,荧屏前的热闹不仅让人倍感亲切,也成为了亿万家庭共度团圆时光的标配。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陪伴了我们几十年的春晚,似乎越来越“难看”了。今年的蛇年春晚,甚至有不少观众都直言“假唱”、“冷笑话”频频让人抓狂,甚至连让人耳熟能详的小岳岳都被吐槽了好几回!难道春晚的光辉岁月真的就这么黯淡了吗?
每年春晚一结束,不少网友都不免发出同一个问题:“春晚总导演怎么能就这么定了?难道不应该经过比拼,看看谁最能调动观众情绪,谁最能懂得流行趋势?”的确,作为一场全民瞩目的盛宴,春晚的导演要有独特的眼光和创新的勇气。可是,每年春晚的总导演似乎就像是定好的“金字招牌”,更像是个“官职”,不是实力优先,而是“资历”优先。
在网上,有网友提议:“如果总导演可以像主持人大赛那样,搞个选拔赛,看看谁能给大家带来最大的惊喜,谁能让整个舞台更加火爆呢?”甚至还有网友戏谑地表示:“万一哪年春晚请个年轻的网红导演,搞个‘互联网+’的春晚,岂不是能将观众的胃口引到极致?”
从这个角度来看,春晚的导演选拔,应该真正注重能力和创新性,而不是一味地依赖所谓的“经验”。毕竟,这个时代,我们更加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捕捉时代脉搏、调动年轻人情绪的创意,而不是沉浸在过去的套路和框架里。网友提出的这个“选拔赛”,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公平和充满活力的春晚未来。
提到春晚,大家都知道,它是一个全民参与的节目,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春晚节目单。然而,虽然春晚播出的时候,大家嘴里可能说着“真好看,真精彩”,但心里却有点“嗯,没啥新鲜感”。每年的节目模式似乎都差不多,既有那些经典老面孔,也有那些情感化的团圆故事。再加上许多明星演员的表演质量堪忧,观众的反响却少了那些往年如潮水般的掌声。
网友提出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建议:“能不能在春晚中开一个投票通道,允许观众写出自己喜欢的明星和节目?”这个建议的核心是给观众更多话语权。比方说,如果你喜欢小岳岳,他的节目可能就会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如果你希望看冯巩的作品,没问题,大家一起投票,谁的票数多,谁就有机会登台。
这种做法不仅能让观众感受到春晚对他们意见的重视,也能真正让节目内容更加多元化,符合大多数人喜好的趋势。试想,如果观众能够在春晚中看到自己喜爱的明星,或者自己期待的节目,那么春晚的“吸引力”也会大大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幸福感也会瞬间暴涨!这不仅仅是对观众“话语权”的一种尊重,更是春晚创新的一个方向。
每年春晚的节目一放出来,大家都能猜到,舞台上必然有大牌明星,必然会有一些舞蹈和歌唱的节目的安排。然而,很多人会觉得,春晚的节目中有些并不是最有“实力”的演员,甚至有些小品节目也显得有些老套。其实,作为一场全国观众的“大秀”,春晚不应仅仅依赖于这些“经典老面孔”,更应该为那些有创新能力的新人腾出更多机会。
有网友提出的一个建议是:“为什么不提前选拔那些想上春晚的艺人,让他们提前准备节目进行竞赛?真正的‘实力派’拿出来溜溜,先看看谁能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和震撼?”这个建议其实是要通过选拔机制,让更多有创意、有潜力的演员和节目走上春晚的舞台,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某些“常青树”明星的惯性出演。
事实上,春晚就像一场娱乐盛宴,每个节目都应该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的“精品”,而非随便选上来的“填充物”。提前选拔、竞争上岗,不仅能够让春晚的质量更高,也能让更多年轻的、有实力的艺人展示自己,让春晚的舞台更具活力和多元性。
总的来说,春晚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事,确实存在着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今年的蛇年春晚虽然有一些亮点,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从总导演的选拔,到节目内容的设计,再到明星的选拔和竞技方式,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创新。我们不妨从网友提出的这些建议入手,让春晚更加贴近时代,贴近观众,创造出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你怎么看?春晚还能做得更好吗?欢迎留言分享你对春晚的看法,或许你的意见能为明年的春晚带来不一样的改变哦!
来源:红咖啡遇上香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