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向纵深发展,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方法、数字化工作为延展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场景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路径,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教育教学时代感和吸引力。数字化技术与思政课程教育相结合,将技术与内容、方法与目标深度融合到思政课程教
当前,数字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向纵深发展,数字化理念、数字化方法、数字化工作为延展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场景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路径,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教育教学时代感和吸引力。数字化技术与思政课程教育相结合,将技术与内容、方法与目标深度融合到思政课程教学全过程,助力思政内容表征和知识内核充分融入课堂,既符合课程思政教学的多样化创新需要,也契合三全育人的内在要求,对于高校课程思政提质增效、推进思政教育守正创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数字思政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新质工具。数字化技术将计算机、软件工程、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化、模块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将思政课程的核心内容、形式特征、教学案例、结果反馈融入到数字化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字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善用活用数字技术设计开展教学体验过程和环节,打造沉浸式教学体验场景;以数据驱动评价教学目标,将数据化统计、流程化跟踪、数据化评价用于教育全过程,极大丰富了思政教育的手段和触点,形成思政教育教学成果的动态精准评价方法;以海量网络数据空间为人人参与思政教育提供可能,将原有的一对多教育扩展为多对多教育,将“菜单式”教育扩展为“自助式”学习,缓解教学双方的供需矛盾。同时,数字化手段在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之间形成高效互动接口与桥梁,不仅打通了传统思政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教学时的难点、堵点,构建了学科发展新模式,同时引领了高校管理创新新思路,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授课对象的学习动力、思政课程的整体实力都带来了质的提升。
数字思政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以理工类课程为例,如何将科学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一直是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的重点难点。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学生对于科技强国的感知,虚拟空间站、数字化海洋深潜器、VR飞行器等设施设备让科技领域的高精尖装备在思政课程中触手可及;开展网络公开课、重大科技工程直播,院士专家网络面对面、模范先锋空中课堂,甚至太空实验直播,引导理工科学生增强科技报国、创新强国荣誉感;开设网络论坛、云课堂、科技社区等互联网板块,提供大学生现实认知、情绪表达、价值判断的“数据面板”,为思政教育主客体的教学效果、评价反馈提供丰富渠道,为新时代学生的思政课程需求精准画像,实现思政教育个性化、精准化、科学化定制和渗透,打造属于大学生的思政课“数字阵地”,形成引领高校学生思潮的“理论高地”。
数字思政打造全过程育人生态。应该注意到,思政教育不是某个学科的独奏,也不是某种技术的独舞,要将各学科通过创新技术有机融合,将线下教育与线上互动有机结合,形成思政教育“一盘棋”“大合唱”。依托数字化手段,将思政教育的课程目标、课堂教学方法、纵深教育内容等全过程嵌入数字化,以动态数据改进静态课程,以及时评价改进现场教学,以互动反馈调整供需关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开展、反馈评价、长期跟进环节通过数字化引领全过程互动,如从数据平台搜集学生关注的热点、重点、争议点入手设置课程导入,开展课程研讨;通过数字资源共享、时事热点论坛等方式,为学生群体提供持续、持久的教育资源更新,将学生真正从思政课程的接受者变成参与者、评价者、贡献者,引领思政课组织模式实现系统性转变,与多学科教育形成良性循环,打造思政育人生态系统,为新时代青年培根筑魂打好基础。
数字思政作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有力技术保证,植根于数字化教育基本方法,立足于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肩负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通过数字化方法赋能高效思政教育,丰富教育教学多样性,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肩负时代使命、承载时代荣誉的有理想、有担当、有勇气的新一代青年生力军。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数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JG22DA031)。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