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360影视 2024-11-08 15:45 2

摘要:做好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赋予各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迅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势,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富有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构筑起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

做好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赋予各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外部环境的变化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迅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势,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形成富有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构筑起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坚实的网络阵地。

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回归学生本位思想

以小切口阐述大主题,网络阵地的内容建设决定了思想引领的成效。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尊重客观、遵循事实、遵守科学的前提下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视角,让积极正面、真实准确的声音充盈网络阵地。

其次,要不断增强内容原创能力,按照“打造优质固定选题、推出节点主题宣传、放大榜样示范效应”的思路,实现理论教育与思政实践交替螺旋上升的良好态势。通过网络筛选凝练、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形成“成果展示+情感共鸣”育人模式。

再次,思政教育内容应“从学生中来”。在坚持内涵本质不动摇的原则下,将内容进行“潮流化包装”,紧跟时代潮流,适应新媒体环境,以更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强化育人作用。譬如,新时代大学生往往喜欢用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进行表达,渴望平等交流,注重个人感受。因此,高校要善于用“以小见大”“网言网语”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创新思政教学载体,加强多维资源开发

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效运用是思政教育手段和载体的创新方式。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集中化管理和共享化利用,提高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力提高学习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网络时代,一方面可通过运用固定平台,开发新媒体系列特色栏目,打造新媒体品牌,以品牌效应稳定受众群体,潜移默化达到新媒体思政教育效果;可通过网络直播、虚拟现实、在线互动等新媒体技术,实现思政教育的远程教学和在线学习。

另一方面,应结合学生的需求和感兴趣话题,利用新媒体平台发青年之声、讲青年故事,从而自觉深化其思想认识;可借助学生社团,选拔一批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对新媒体感兴趣、责任心强的学生,以“核心+骨干+基础”的组织模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由核心成员负责选题,骨干撰写文案、编辑,基础成员校对、拍照等,提升学生参与感。

创新内容传播方式,精准搭建媒体矩阵

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不只是简单地将思政教育内容“搬”到网上,而是要遵循网络规律,建立网络矩阵、用好网言网语,从领导体制、运转机制、平台搭建、队伍建设、手段载体等方面采取新的思路和办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同步传播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创新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形式,切实提升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顺应新时代网络发展形势,发挥新媒体声、像、图、文并重的优势,建设聚合式、融合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以提高网络思政教育的传播力度;通过运用多种平台、多个角度、多种方式传播新媒体思政教育内容,拓宽思政教育的学生覆盖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定制化地传播思政教育内容,助力教育内容的定点传播,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个性化推送。

此外,以服务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为核心,通过夯实新媒体宣传阵地,寻求“点—线—面”全覆盖的创新宣传方式,以完善思政教育的内容供给与输送路径,进而扩大网络育人实效,让思政教育“动”起来、“活”起来。

新媒体时代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强化互联网思维、把握主动权、抢占媒体阵地、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发挥网络传播速度快、受众互动性强等优点,以创新性思维做优做强思政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壮士气、凝人心的“战鼙鼓”作用,推动思政教育与大学生成长同心共鸣、与高校发展同向聚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作者:李卓兴,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编辑:李雪薇;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