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学习态度?教育焦虑?母爱?一文说清教育焦虑的原因和建议

360影视 2024-12-20 01:39 2

摘要:身为宝爸宝妈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对于焦虑较多的理解应该是和孩子有关的教育焦虑,每当看到孩子学习态度异常,或者分数,或者青春期叛逆行为,内心都有或多或少的苦恼,严重点是烦躁,那会的感觉就好像是柴火一样,一点就着(那种感觉恍惚再现,有种感觉是回家就想发火[尬笑]),

身为宝爸宝妈的家长朋友们,大家对于焦虑较多的理解应该是和孩子有关的教育焦虑,每当看到孩子学习态度异常,或者分数,或者青春期叛逆行为,内心都有或多或少的苦恼,严重点是烦躁,那会的感觉就好像是柴火一样,一点就着(那种感觉恍惚再现,有种感觉是回家就想发火[尬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下焦虑,以及它的原因和影响。下图是我做的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大家先看下,有个大概的理解,我们随即展开:

纯手打,码字不易,先留下关注、转发和评论哈

一、焦虑的定义、原因以及特点

说到焦虑其实大家都理解,但我们还是先说说焦虑的定义和影响,心理学上定义是这样:“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简称“焦虑情绪”,也常被称作“焦虑症候群”或“焦虑障碍”。其症状包括过度担心、紧张不安、恐惧未来事件等。焦虑的常见类型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SAD)等。表现形式多样,可能因个体和环境差异而异。发病原因复杂,涉及遗传、生物化学因素、环境因素、个性特征等多方面。”

“焦虑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恐惧及身体症状如心悸、出汗、失眠等。它虽不直接导致生理疾病,但长期焦虑可能并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预防焦虑的方式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压力管理技巧、进行放松训练等。”

病因:焦虑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躯体疾病等。

影响:焦虑障碍的严重性可轻可重,从轻微的、偶发的焦虑症状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重度焦虑障碍不等。严重的焦虑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学习或参与社交活动,甚至产生自杀意念或行为。此外,长期的焦虑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症状,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负担。因此,对于焦虑障碍的严重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从病因上看涉及到遗传,生理性,以及环境的原因。我们本文所说教育焦虑属于环境引发的,因为你看到“孩子”有关的事务你才会有焦急,在你处理工作或者在做饭时你是没有这种心理状况的,因此撇开生理性,遗传性的原因,教育相关的焦虑大部分是环境引起的。

它的作用原理如下:

从定义和影响上看,焦虑是一种已经表现出的状态“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恐惧及身体症状如心悸、出汗、失眠等。”也就是处在焦虑中的话,它是对生理有一定的影响(比如雌激素、孕酮和睾酮的含量变化),包括说话冲动,甚至有肢体冲突的可能,这也是我要提出的一个重点:焦虑不加以控制的话可能会循环加重。像下图所示:

如果我们已经处在焦虑中,用严厉的词语去和孩子沟通,他的反馈依然我行我素的话,焦虑会更加严重,最后可能无法收场,因此在焦虑中,建议家长自控,无法自控的话也不要说任何话或者有任何过于直接的举动。

二、横向对比:家庭中的其他角色为什么不焦虑?

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对孩子的焦虑很少,为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但是我们依然要说详细,说透,有助于我们找出解决焦虑的方法)

1.“隔代亲”这个说法对,也不对。老人其实承担的角色很简单,就是“爱”,通俗来讲,力所能及的要啥买啥,做好后勤,即使孩子的缺点也非常包容。大家记住,爱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拉近关系,能够共情;另外一个特点“极其包容”,包括孩子的缺点。

2.老人生活经验丰富,在他们看来学习只是生命的一个方面,不是全部,可能健康和顺利才是。

通过和老人对孩子看待角度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感情和看法是极其复杂的,简单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爱,另外一种是“期许”,为什么要用这个词,是这个词背后有责任的体现,不管是中国的传统价值观还是外国的价值观,父母或者家族、宗族对孩子的成长是直接责任人。这两种感情相互交织,就形成了焦虑,焦虑实质上的矛盾的体现。

照这个观点去说,那么两种感受什么时候交织最厉害,什么时候没有交织?小学时候,没有升学的现实压力,对孩子的爱占比比较大;到了中考和高考,家长收到现实的压迫继而对孩子有了“期许,有个希望,有了要求”,这个时候矛盾是最多的。我列举几个场景:临近孩子中考或者高考,孩子学习压力大,睡觉经常很晚,为父为母很心疼,这个心疼就是“爱”;但一想到考分,为了孩子有学上,有个更好的将来,还得逼孩子,逼孩子没有效果,或者心疼孩子了,就暂时放弃期许,拥抱“爱”,换言之就是家长所说的“躺平”,但是过两天看到考试的相关,求职难的相关,家长又“起来了”,不再躺平了,如此反复。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哈。

家长可能要问,怎么避免焦虑?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为何?就是因为爱)。1.提前焦虑,在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就多关注孩子情况,不要到节骨眼捉急。2.在面对孩子时,视角要单一,不要让爱和期许相互交缠。家长也可以和学霸的家长多聊聊,看看学霸家长是不是下手早,是不是面对孩子时非常理性,并不纵容。(不过初三高三的家长回旋余地比较小,要用其他办法,其他年级家长可以尝试改变)。

三、为什么妈妈的焦虑要多于爸爸?

我要说是因为不管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妈妈都操心孩子教育很多(当然并不绝对,也有细心,计划性很强的爸爸)。有家长朋友会问:瞎说么,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首先三字经的原话是“养不教,父之过”说的是只养不教育,是父亲的过失。那么这句话的背景是封建时期的男权主义,其实在古代,男性管教育的也很少,大多是在宏观方面,比如意志,精神层面去影响。

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前,社会的基本生活单元是家庭或者宗族,父亲一般处理生活单元以外的事务,比如劳作,收入等,母亲负责更多的是内部的事务,也就是家庭内、更多的事务性的事情都是妈妈在操心,放到现在也是,和我沟通孩子教育的目前都是妈妈,还没有一个爸爸。在这里我多说一句,为什么女性更擅长处理内部的事务,你说价值观上男外女内的影响也对,其实也有生理上的原因,这里说说身体激素的影响。

身体激素是人体内部分泌系统所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包括雌激素、睾酮、皮质醇等多种类型。这些激素在人体内起到了重要调节作用,对身体机能以及心理健康都有影响。这里我主要说雌激素:雌激素:是女性体内的重要激素,对女性的心理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情感低落、焦虑、抑郁等症状出现,影响女性的心理健康。雌激素水平上升,女性会更加友好、健谈,更加放松、镇静,但情绪上也会更加敏感。那么雄性激素过多会让人易怒,暴躁。也就是从身体激素含量上,女性对孩子更加友好,有耐心,更利于孩子的抚养。大家不能忽略激素对人心理以及性格的影响,试想下身边是不是有外向的女孩子,也有内向的男孩子?

最后,向所有的妈妈致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的沟通:给单身人士的科学恋爱攻略》、《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第三版)》

用简单的话把教育说清楚,也欢迎朋友们把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方面或者与孩子相处方面的焦虑和不解),私信或者留言讨论,同时我也会发布在平台上,让更多朋友给您出主意。

来源:俩娃的闲散老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