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在冬春季节高发,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更为严重,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在冬春季节高发,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但更为严重,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很多人可能会问,得了流感是不是不吃药自己就会好?流感真的会像普通感冒一样,自动好转吗?事实上,这并非完全正确。
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有所不同,流感通常发病急,症状更为严重,表现为以下几种典型症状:
1、高热:流感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是持续高热,体温通常在38°C以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39°C到40°C的高烧,并伴有寒战、畏寒的症状。
2、头痛和肌肉酸痛:流感患者常常感到头痛剧烈,肌肉和关节出现明显的酸痛、疼痛感,甚至连动一下都很困难。
3、乏力:流感患者往往感到极度疲乏、乏力,身体乏力感常常持续几天或更长时间。
4、咳嗽、喉咙痛:虽然流感的呼吸道症状较轻,但患者仍可能感到咳嗽、喉咙干燥或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干咳或咳痰。
5、流感并发症:部分高危人群可能会进展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提示着流感的发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所有症状,有些人可能仅出现部分典型症状。
很多人对流感的治疗存在误解,认为得了流感只需要多休息,等着自然恢复就可以。
然而,流感并非普通感冒,虽然有些人可以自愈,但流感的潜在并发症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流感的自然病程通常为一到两周,其中的高热、全身酸痛等症状可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但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或治疗,流感可能会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特别是对于免疫力较弱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心肺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等,流感极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并进一步导致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造成极大的健康风险。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1、高热持续不退:体温超过39°C,无法通过退烧药物控制,可能提示严重感染。
2、呼吸困难:流感患者如果出现呼吸急促、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已经出现肺炎或其他呼吸道并发症。
3、胸痛、心悸:出现胸部不适、心跳加速或心悸等症状,可能是流感引发的心肌炎等并发症。
4、意识模糊、嗜睡:流感患者如果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剧烈头痛等症状,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的迹象,如脑膜炎等。
5、出现皮肤出血点:如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紫癜,可能为血液系统受累,应尽早就医。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免疫力低下者等),即使流感症状较轻,也应尽早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1、抗病毒药物
流感的治疗药物主要是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是常用的药物。研究显示,在流感发病后的48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显著减轻病程、缩短病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奥司他韦通常需要连用五天,玛巴洛沙韦只需要一次给药。使用这些药物的关键是尽早开始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2、对症治疗
对于流感引起的发热、肌肉酸痛、头痛等症状,患者可以使用退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来缓解症状,但应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避免自行滥用药物。
3、多休息和补充水分
流感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同时要保持水分补充,避免因发热导致脱水。
4、避免传染他人
流感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应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来源:热心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