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湿讯】南大堡礁遭遇“灾难性”白化: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警告

360影视 2025-02-03 23:21 3

摘要:2024年,一场由海洋热浪引发的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给南大堡礁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这一事件不仅是对大堡礁生态系统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一次严峻警告。

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湿地”(OceanWetlands):


2024年,一场由海洋热浪引发的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给南大堡礁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这一事件不仅是对大堡礁生态系统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一次严峻警告。

大堡礁的珊瑚白化问题由来已久。自1998年以来,全球已经发生了四次大规模的珊瑚白化事件,而大堡礁也未能幸免。每次白化事件都是由海洋温度的异常升高触发,导致珊瑚与其共生的藻类之间的关系破裂,从而失去色彩和营养来源,最终可能导致珊瑚死亡。

2024年,南大堡礁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这场由海洋热浪引发的白化事件,不仅影响了广泛的珊瑚种类,而且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均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记录。

为了深入了解这次白化事件的影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研究家团队在大堡礁的独树岛(One Tree Island)进行了长达161天的监测,从热浪高峰一直跟踪到秋冬季节的降温,跟踪了462个珊瑚群落的健康状况

上图是卡塔尔的浅水珊瑚调查中所摄,深度约5-8米。摄影:©摄影:王敏幹(John MK Wong) | 绿会融媒·“海洋与湿地”(图文无关)

研究发现,到2024年2月,66%的监测珊瑚群落出现了白化现象;到4月份时,这一比例上升到了80%;5月份,44%的白化群落已经死亡;而到了7月,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3%。7月时,仍有31%的群落处于白化状态,而只有16%的群落恢复了健康。其中,鹿角珊瑚属(Acropora)发生了群体崩溃,死亡率达到了95%,并且积累了大量的藻类污染碎片。对单个珊瑚群落的水中跟踪显示了快速的白化、疾病发作和死亡。即使是受到保护的地位和离岸位置,也未能使珊瑚免受热应激白化和死亡的影响。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观察到热应激不仅直接对珊瑚礁的健康构成威胁,还间接通过加剧珊瑚疾病来影响珊瑚的生存。在研究期间,管孔珊瑚属(Goniopora)被观察到发展出了黑带病,这是一种由特定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会导致珊瑚组织迅速死亡。这种病状的发展进一步推高了珊瑚的死亡率。这表明在热应激条件下,珊瑚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这一现象揭示了热应激和珊瑚白化与珊瑚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强调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悉尼大学的Maria Byrne教授强调了这一发现对政策制定者和保护主义者的紧迫性。她指出:“珊瑚礁的恢复力正受到前所未有的考验,必须优先考虑增强它们抵御气候变化能力的战略。研究发现强调了立即采取有效管理干预措施以保护这些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2024年,全球珊瑚礁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与“国际珊瑚礁倡议”组织在2024年5月的联合声明中指出,目前全球正经历有记录以来第四次全球珊瑚白化事件,也是近10年来的第二次。历史上三次记录在案的全球珊瑚白化事件分别发生于1998年、2010年和2014年至2017年。根据声明,过去一年里,全球超过54%的珊瑚礁出现了白化现象,涉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片珊瑚礁,影响至少5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澳大利亚的大堡礁。2024年4月,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管理局发布报告说,大堡礁正经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大规模白化事件。整体珊瑚礁群的四分之三出现了白化迹象,近40%的珊瑚礁出现了高度或极度白化。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图源:绿会融媒

科学家们在研究了最近的海表温度趋势后发现,2017年、2020年和2024年1月至3月间记录的极端海洋热浪是400年来最高的。2024年1月至3月期间,大堡礁附近的珊瑚海的海洋温度达到400年来的最高水平。海面温度的上升主要归因于气候变化和海洋热浪,特别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所驱动。

尽管独树岛(One Tree Island)受到保护,且位于离岸位置,但这次白化事件表明,传统的保护措施可能不足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来减少人类活动对珊瑚礁的影响。随着珊瑚白化事件的频率增加,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管理需要更加注重适应性,这包括监测珊瑚的健康状态、评估不同珊瑚属的生存能力以及制定相应的恢复策略。同时,这次白化事件再次强调了全球行动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才能有效保护珊瑚礁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这需要各国政府、国际机构、科研机构、民间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形成跨领域、跨国界的合作机制,确保珊瑚礁的长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大堡礁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珊瑚礁生态系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通过全球合作和积极的保护措施,仍然有机会保护和恢复这些宝贵的生态系统。2024年南大堡礁的白化事件是一个严峻的警告,也是一个行动的号召。

本文仅代表资讯,供读者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编译 | Sara
审核 | Daisy
排版 | 绿叶

【参考资料】

Byrne, M., Waller, A., Clements, M., Kelly, A. S., Kingsford, M. J., Liu, B., ... & Foo, S. A. (2024). Catastrophic bleaching in protected reefs of the Southern Great Barrier Reef.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Letters.

https://aslo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lol2.10456

https://oceanographicmagazine.com/news/coral-bleaching-on-great-barrier-reef-reaches-catastrophic-levels/

https://earth.org/southern-great-barrier-reef-affected-by-catastrophic-bleaching-study/


【你知道吗?】长期以来,在全球,船舶的开放式螺旋桨在航行过程中给海洋生物带来了显著的伤害和死亡,尤其是对于大型海洋生物如鲸类、海豚、海龟、儒艮、海牛等。例如在北大西洋,因开放式螺旋桨撞击带来的鲸豚死亡比比皆是;如在卡塔尔海域,有超过50%的鲸鲨身上都有明显的螺旋桨伤痕。这显示了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在我国也不例外,多年来沿海发现因被螺旋桨打死的海洋动物不在少数。此外,开放式螺旋桨对于人类(游泳者、潜水人员和海上作业人员)的伤害案例也比比皆是。许多专家建议,在海洋保护区、或重要海洋哺乳动物区域(IMMAs)或重要迁徙路线上降低船舶速度、加装螺旋桨保护装置,是减少损害、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良好举措。(海洋与湿地·宣)


海湿·往期相关报道

珊瑚恢复有了新“法宝”!水流、深度和微生物,关乎鹿角珊瑚的生死

气温升高威胁珊瑚礁——研究指出哪些地方最需要保护

沉船胜过珊瑚礁?海底“废墟”为何成了鱼类天堂

沙特阿拉伯担任国际珊瑚礁倡议(ICRI)2025-2027年度主席国

第二集 海斑斑探秘之珊瑚之殇

光污染改变珊瑚礁的夜生活

第16届国际珊瑚礁大会将于2026年7月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

来源:中国绿发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