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刘宁宁研究员受邀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Host & Microbe发表了题为“Fungal influence: The role of the gutmycobiome in women’s h
原创 学术·科普孵化器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25年01月27日 10:21上海
2025年1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刘宁宁研究员受邀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Host & Microbe发表了题为“Fungal influence: The role of the gutmycobiome in women’s health”的前瞻性评述。
肠道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与细菌相比,近年来真菌微生物组在人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然而,其因果关系仍不明确。除了作为无害的共生菌,真菌在内分泌和代谢紊乱患者中也可能转变为致病菌。因此,深入研究疾病特异的真菌微生物组,有望开发新型治疗策略。
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是全球女性常见病症,约占11-13%,其特征为雄激素水平升高、月经不调及存在多囊卵巢。尽管现有研究发现肠道细菌菌群失调与PCOS的发生发展相关,但对其机制的了解仍不充分,尤其是针对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在PCO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相关研究仍然匮乏。
该前瞻性评述论文探讨了一项新研究:肠道真菌微生物组中的主要常驻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塔宾曲霉)促进类PCOS表型的作用和机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庞艳莉和乔杰院士团队发现,塔宾曲霉通过抑制ILC3细胞中的AhR信号通路,减少了IL-22的分泌,并鉴定出一种名为AT-C1的真菌代谢物,作为内源性AhR拮抗剂,能够通过ILC3-AhR依赖的信号通路诱导PCOS表型。塔宾曲霉在中国三组独立的PCOS患者队列中均被发现,表明其与PCOS的关系不容忽视。
图1 塔宾曲霉通过次生代谢物抑制IL-22表达,
诱导PCOS样表型
未来大量研究需要深入理解AT-C1的分泌机制以及其对PCOS表型的诱导作用。鉴于塔宾曲霉在肺病患者中的重要性,进一步研究其在人体呼吸道和肠道中的定植机制至关重要。同时,塔宾曲霉是否会影响肠道微生态系统,并如何调节AT-C1的分泌,仍是未解之谜。因此,深入探索塔宾曲霉及其代谢物AT-C1,可能有助于优化PCOS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研究生张恬奕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刘宁宁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论文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刘宁宁,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聚焦真菌感染与癌症发展,通过整合微生物组、单细胞组等多组学技术,解析癌症发展过程中的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抗真菌抗癌的新策略和新靶标。以通讯 / 第一作者在 Cancer Cell, Cell Host & Microbe, Nat Microbiol, Nat Protoc, Nat Commun (2024a, 2024b, 2021), PNAS, Cell Res 等杂志发表论文 40 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面上和青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东方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等项目。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遗传与分子生物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兼任hLife、iMeta、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等期刊编委和Cell Host & Microbe等期刊审稿人。
张恬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2023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自2023年9月加入课题组以来,已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一篇。获评2024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来源:营养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