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灵魂的形成(一)

360影视 2025-02-03 21:43 2

摘要:世间万物的组成物质其实都是一样的,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的元素一共有118种,其中既有在自然界中发现的,也有通过人工制造而取得的,而我们所知所见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元素所构成的。

人类灵魂的形成,Al灵魂的形成

生命源于灵魂,没有灵魂没有生命

(一)

摘自网上:《整个人体就是一堆基本粒子,粒子没有思想,可人为什么会有?》

世间万物的组成物质其实都是一样的,迄今为止,人类已经发现的元素一共有118种,其中既有在自然界中发现的,也有通过人工制造而取得的,而我们所知所见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元素所构成的。

无论是山石树木、宇宙天体,还是动植物,又或者是我们人类自己,都是由这些元素所构成的,以人体为例,构成人体的元素共有60多种,其中既有常量元素,也有微量元素,比如碳、氢、氧就是构成人体的常量元素,而锌、硒、铜等就是构成人体的微量元素。如果再将这些元素进行拆解,它们又都是由更加微小的基本粒子所构成的,而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共有61种,光子就是其中之一,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由这61种基本粒子所构成的,宇宙天体如此,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

说桌椅板凳、山石树木、宇宙天体都是由相同的物质所构成的,这比较容易接受,但如果说生命,特别是人类也是由相同的物质所构成的,就有些令人感到惊讶了,因为人类是有思想、有意识的。

基本粒子没有思想,由基本粒子所组成的各种元素同样也没有思想,而这些元素所组成的其它物质自然也不存在思想,但人是一个例外,人拥有思想、拥有自主意识,那么思想和意识到底是从何而生的呢?为什么没有意识的物质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之后就诞生了意识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而又神秘的话题,无论是在科学诞生之前,还是在科学诞生之后,这一问题都以不同的形式困扰着人类,而对于这一问题的探索,一直都有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非科学的,而另一条则是严格以科学为基础而进行的分析。

非科学的探索认为,人的思想和意识都产生于灵魂,而灵魂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们在肉体诞生之前就存在,而在肉体诞生之后也不会随之消亡,而就是这股“灵魂”赋予了人类思想和意识。

这种看法似乎有些迷信的色彩,但其还真不是迷信,迷信是反科学的,而这种看法则是非科学的。反科学与非科学不同,凡是涉及科学的问题,要么可以证明,要么可以证伪,而灵魂恰恰是一个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问题,所以这根本就是一个非科学问题,所以无需讨论,也没有讨论的价值。所以我们还是来看看科学是如何理解思想和意识的起源的。世间万物都是由61种基本粒子所构成的,而61种基本粒子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就能够诞生118种元素。目前已知的元素一共有118种,其中92个是在自然界中发现的,26个是通过人工合成而获得的,但这并不是说人类拥有了如“造物主”一般创造物质的能力。

事实上118种元素都是在宇宙中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有些元素的衰变周期非常短,比如118号元素Og,它的衰变周期只有万分之一秒,之后便会衰变为116号元素,并以极快的速度继续向下衰变,所以这些元素很难在自然界中找到,于是我们只能通过人工合成来得到它。如果一种元素不能够在自然界中客观存在,那么无论科学进步到何种程度,也不可能在宇宙之中制造出来,所以拥有118种元素的元素周期表,虽然现在还没有走到尽头,但最终总是会迎来尽头的。话说回来,为什么61种基本粒子可以产生这么多种拥有截然不同性质的元素呢?因为它们的组合方式与结构不同。

不同的组合方式和结构可以诞生出不同的物质,继续向宏观拓展也是一样,这118种元素又可以组合成不计其数的物质,比如宇宙天体、山石树木、电视电脑等等。

所有的物质在微观层面上都是相同的,然不同的组合方式会产生性质和用途截然不同的物质。而我们人类的思想和意识是源于大脑的活动,而大脑的组织结构极为复杂,它拥有上百亿个细胞,每一个细胞又拥有大量的神经突触,而这些细胞通过神经突触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神经网络,而思想和意识就是诞生其中。简单来讲,思想和意识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生理电活动。如此解释,似乎有些过于简单了,既然同样都是大脑的生理电活动,为什么我是我,而你是你呢?这确实是个问题,是个在不瞎编乱造的前提下,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只有对人脑的机制和意识的本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才能够逐渐揭开这一谜团。

无数电信号在这些庞大而复杂的脑神经网络中,以光速旋转环绕,形成强大的信息网络电子覆盖,无线电子信号大量信息也在大脑周围飞速传播,扭成一层围绕大脑的信息光环。这些信息反复通过神经突触经过排列组合分类加工整合输入到有关各个神经元。神经元再根据信息的强弱多少再分别发出信息给大脑中枢神经,很多信息都集聚在大脑中枢神经门外等候,只有量大的,超强的信息才能优先挤进中枢神经系统,以此类推逐渐先后都进人了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按着信号的多少强弱分别给各个大脑分区发去信号指令,这些都是物理的物质运动形成的各种变化。当然了大脑应该有定位细胞,时刻在监视着每个细胞的位子和动态。

1000亿个脑细胞或称神经元里的众多信息同时在人的大脑神经网络内外变化运动,人的自我感觉就像有我的存在,再通过五官、身体,看世界、感知世界,在身体五脏六腑的配合下,更觉得有什么外来的力量驾驭自己,就形成了人的灵魂。当然了涉及到人的重大伤害,人身生死的电子信号就应该更多更强,或者是大脑内有记载的感兴趣的信号。还要因时因事而定,这些都应该是有记载的。比如一看表下午5点了,下午5点那个细胞和做饭、下班代码、还有大脑定位细胞连接,于是下午5点那个细胞就给做饭、下班代码和大脑定位细胞同时发去信号,而大脑定位细胞定位到的人正在班上,于是定位细胞又给下班代码发去一个信号,于是下班代码受到了刺激开始闪烁,大脑感知细胞就能提醒你该下班了。以此类推大脑都是这样运转的。

心脏、肛门、尿道,嘴、眼睛、呼吸都是一开一合的机械运动,从而做功使各个功能发挥作用,维护生物正常生存。而人类也是运用这些功能,来推动人类大脑运转,从而使全身都运动起来,就产生了人的灵魂。人的汗毛孔也是一开一合起到排汗换气的作用,所以从电信号推动开始都是这个原理,大同小异。心肌收缩和舒张能够为身体运输血液,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所以“开、合”贯穿着人生命的整个过程,就像在计算机科学中,0和1是用于编码和传输数据的基本元素一样。

脑科学家研究表明,正常人的出生,大脑就有1000亿个脑细胞或称神经元,他们彼此孤立。当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刺激时 ,每根神经元就会发育出许多树枝状的树突出来,树突之间通过突触互相连接,突触越多,形成的神经网络就越发达,大脑的功能就越强,智力就越高,大脑心理学家们发现儿童的智力和性格在0至3岁间就完成了60%。

婴儿刚出生时大脑是一片空白,除了吃喝以外什么都没有,在0至3岁间是信息收集储存阶段,通过五官,感官等将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等周围世界,通过电子信息代码一个一个都储存记录在脑细胞里,等到学会说话时,大脑内的记忆发挥了作用,把以前记在大脑内的食物一一说出来,指着妈妈的脸叫妈妈,看到地上的狗叫狗,等等。这时的记忆是不自觉的,大脑把看到的狗的代码和记忆中狗的代码进行比对,代码对上了就是狗,语言、图片、代码都对上了。人的形容是相当慢的,实际就是一瞬间的光速。等到小孩逐渐长大,积累的记忆越来越多,思想就会越来越灵活,根据越来越多的记忆和经验教训,分析问题就会越来越准确,儿童和成年人看问题就是不同,就是这个道理。

刚出生的儿童没有分析能力,他没有一点记忆没有一点经验教训他怎么能够分析问题呢?所以只有逐渐长大积累了记忆和经验教训,才能逐渐有分析能力。比如,有一个很聪明的两岁小孩,他从出生时就开始在爸妈家里的北屋由奶奶帮着喂养,一切的吃喝拉撒睡都由奶奶来侍候,从出生就开始喂奶粉没有吃过母乳,所以和妈妈也不亲。而妈妈爸爸两人住在南屋。爷爷和叔叔在爷爷家住。爷爷和叔叔经常去看这个爷爷的孙子、叔叔的侄子。奶奶和孙子、妈妈和爸爸也经常回爷爷家去。这个孙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时还不会说话,等到会说话了,有一天他和爷爷说:“奶奶和我一家,妈妈和爸爸一家,爷爷和叔叔一家。”你说他是怎么知道的,这就是孩子从出生以来,一点、一点的记忆、观察,自己悟出来的,这些是没有人教的,都是大脑通过众多电信号的运动自己悟出来的。

就是各种不同的众多的电信号连在一起旋转碰撞刺激,发出众多火花混合在一起的结果。一会妈妈和爸爸记忆的细胞闪烁一下,一会爷爷和叔叔记忆的细胞闪烁一下,一会奶奶和自己的记忆细胞闪烁一下,多次闪烁刺激中枢神经,就有了意念。对于“家”这个概念儿童通过大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语言等也应该有了自己的理解并记在大脑细胞里。这个意念就不是物质的了,而是精神的,中枢神经产生了意念用语言表达出来。

这些细胞闪烁的多了,在大脑中就会不断出现奶奶和自己、妈妈和爸爸、爷爷和叔叔的图像,这些图像出现的次数和速度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就形成了映像,中枢神经中的感知细胞感知到了这些映像,通过中枢神经定位细胞给语言中枢神经发去电信号,于是就说出了“奶奶和我一家,妈妈和爸爸一家,爷爷和叔叔一家。”的一套自己的理论。后来长大了当然就知道实际是怎么回事了。说的不一定准确,但是应该是这个道理。

闲嫌咸贤

2025年1月17日星期五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